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20世纪全球最具悲剧性的文物发现之一。1900年,“王道士”在莫高窟意外发现了沉睡了近900年的藏经洞,几万件文物重见天日。然而,接下来一切完全出人意料。王道士去报官,晚清官员只知收受宝物,无人理睬文物保护;外国探险家得知消息后却趋之若鹜,疯狂地破坏性掠夺这批珍宝,甚至连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也不打算放过。

最终,“王道士”在担惊受怕和人们的唾骂中精神失常。藏经洞的绝大部分文物被流散到世界各地,仅极少数留存在国内,中国文化因此蒙受了空前浩劫。

从10世纪上半叶开始,僧人们就开始在莫高窟藏经洞中存放图书、经卷和其他文物。11世纪初,莫高窟的僧人为防范入侵的蒙古人,将藏经洞的洞口用泥封住,并在外面画上壁画,巧妙地把洞口掩藏起来,直到王道士偶然发现这个洞窟。

王道士本名王圆禄,出家后道号为“法真”。当时的敦煌莫高窟残破不堪,王道士将信徒们的施舍节省下来,准备修复莫高窟。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和临时雇佣的工人一起清除洞窟的淤沙。1900年6月22日,他们在清理一个甬道时意外发现了“秘洞”,扒开壁画后看到其中堆满了佛教经卷、图书、刺绣、绢画、法器等珍贵文物,总数多达4万余件。

王道士向当地官员报告了发现藏经洞一事,也为他们送去了一些宝物,试图让文物获得政府保护。哪知,这些得到实惠的大小官僚们,对保护这些文物全然不当回事。

藏经洞的消息传到外国人耳中后,西方探险家便开始了疯狂的掠夺。特别是英国人斯坦因,千方百计骗取王道士的信任,数次从王道士手中低价买走大量文物。清朝官员得知斯坦因盗运文物后,仍然置之不理。此后,更多外国人来到莫高窟,从王道士手中买走文物。

英、法、日、美、俄等国的探险家不仅到处收集敦煌写本,还在王道士的眼皮下掠走了多块壁画。

文物流散到国外后,被国外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并得到妥善的保护。在国外举办大型展览会后,才引起晚清政府的重视,但是官员们考虑更多的却是如何窃为己有。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决定把剩余的敦煌文物运到北京京师图书馆收藏。

1931年,精神失常多年的王道士去世,弟子们为他建了一个土塔。直到现在,人们对王圆禄道士的功过,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正方认为,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本身就是贡献,且他尽其所能做了该做的一切,在无奈之下才变卖文物。反方则认为,无论当时的环境如何,道士都是藏经洞珍贵文物流失的千古罪人。

后来,莫高窟建立起文物研究机构。1988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