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话用在曹操身上就过了。曹操不但文采出众,武功也是三国军阀当中最牛的一位,他以少胜多的战绩很多,其中就有这么一场仗打的十分漂亮,打出了汉家儿郎的威风。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7年的官渡之战后,袁绍被打败后忧愤而死,其子袁尚接过了老爹的“烂摊子”后,继续跟曹操对抗,结果又被打的丢盔弃甲。眼看大势已去,不甘心成为阶下囚的袁尚跑了东北一带,请求乌桓部落帮忙。袁绍当着乌桓部落首领蹋顿说了,只要打进中国,粮食女人金子随便拿,这完全是卖国求荣的汉奸表现啊。蹋顿考虑一段时间,终于答应了下来。

说起乌桓,也是一个实力强悍的民族。它崛起于先秦时代,臣服于匈奴,后来被汉武帝打的是元气大伤,最后躲到了东北一带舔伤口,直到东汉末年终于恢复了一点元气,有点实力后,就开始膨胀了,不断危害汉朝边界。所以曹操听闻袁尚和乌桓这个危害联兵后,决定来个斩草除根,将这两大威胁彻底消除。但由于乌桓是草原民族,居无定所,打起来十分的困难。当时曹军第一谋士郭嘉建议,应当实施远程奇袭战法,速战速决。他劝曹军抛弃后勤辎重,率领一万精锐骑兵,直奔乌桓的老巢柳城而来。

当时正值夏秋之交,老天爷没有好脸色,天天下大雨,军队无法前行,急得曹操火冒三丈。正当他郁闷的时候,一位叫做田畴的当地人前来帮忙。田畴对当地地形和气象了如指掌,他充当起了曹军的向导,改变行军路线,翻越过今天河北的喜峰口附近,再转向往北到柳城。尽管行军非常艰难,但大军在田畴的带领下还是到达了预定位置,距离柳城200多公里的时候,乌桓才发现曹军。

双方就在柳城附近的白狼山拉开了大战。史书记载,曹操站在山上,看着乌桓数万兵马,一眼望不到头,心想这一定是一场恶战。之所以说是恶战,原因是两方面的。曹军长途奔袭而来,后勤辎重全在后边,一旦战败就会全军覆没。而乌桓也没有退路,全族20多万人都聚集在此,一旦失败,就是亡族灭种的局面。不过相比较曹军来说,乌桓是以逸待劳,光骑兵就有三万多人。

就在曹操踟蹰的时候,立功心切的张辽主动站出来请战,曹操一看就把指挥旗交给了他,让他指挥全军作战。大受感动的张辽是信心倍增啊,主公如此信任,夫复何求啊。那么其他人为什么不主动请战呢?原因就在于张辽是曹军骑兵的一把手,对自家骑兵是了如指掌,再说他还仔细观察了乌桓军队,发现他们阵型散乱,人心惶惶,跟自己的骑兵背水一战的气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年张辽39岁,正是男儿博取功名的好年纪,他意气奋发,手拿指挥旗,专门攻打对方薄弱和混乱的部分,成功将对方人马切割成了若干个小块,最终将乌桓彻底打败。此战一万对三万骑兵,全歼了乌桓总计20多万人,曹操威名大震,甚至达到了“北方共主”的程度。史书记载,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到邺城来祝贺曹操成为魏王的时候,曹操就把呼厨泉单于留在了邺城当做人质,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代替单于主持国政,可见曹操是霸气侧漏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