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讲的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

那天我正拿着讲义,预备走出办公室时,我被五个都比我高大的外国人挡住了,一对话,我了解这是英国剑桥大学派到中国的龙的腾飞新闻记录片摄制组。

我当时看了看表,很为难,我说:“对不起,对于你们的突然造访,我第一表示欢迎,第二我应该说我现在一个小时内没办法招待,因为还有四分钟我就要上课了,我的办公室离教室还有800米的距离。”

英国导演很幽默,没有想到中国校长也要上课,问我能不能听我的课。

我知道拒绝是不适当的,所以我微笑着回答:“欢迎,如果你们听得懂的话我不反对。”

我没有想到他马上追问我第二个问题:“请问我们能把这节课全程录制下来吗?”

我没想到他进了一步,所以我退了一步,“如果你们不觉得浪费胶卷的话,我仍然不反对。”

我那节课是将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孔融让梨讲起,教导学生会和同龄人相处。

我从孔融七岁能让梨引申到今天,我们国家基本国策“只生一个”,孔融让梨的对象不存在了,孔融让梨的道德还有没有最现实意义呢?

我要求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辩论,学生在三台摄像机下的表现让我感动,使我想到在来宾面前,我代表建平,代表中国。

他们在五个外国人面前比没有外国人在场时思维更活跃,表达更流畅,一切都太顺利了。

我没想到,我提前达到了教学效果。

当离下课铃响还有五分钟时,我吃惊地发现我要说的都说完了,所以我只好说:“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孔融让梨的现实意义达到了预期效果,围绕孔融让梨,各位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呀?”

一个男生举手,说:“孔融七岁能让梨,孔融38岁变为贪官污吏,请问有该怎么解释呢?”

我一听就出汗了,这节课我丢脸丢到海外去了。

我当时脑袋嗡地一响,心想,这节课输了。

我不知道孔融38岁变成贪官污吏,因而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所以当所有同学的眼睛都盯着我时,我只好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态变为正常,然后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好就好在老师都答不上来,对吧,老师怎么样样都知道呢?”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热烈鼓掌。

这个时候,我发现几个老外也笑了,那个导演眯成一条缝的眼睛里射出的光芒是很有穿透力的:“中国老师也承认自己不行了吗?”

我又深吸了一口气回答:“我们早就到了能者为师的时代了,这个问题老师不知道,能不能这样,下课以后你们也找资料,自问自答,老师也查资料,下节课我们增加一个讨论题目:从孔融的坠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谈起,好不好?谁做老师呢?谁找到了资料谁就做老师。”

同学们鼓掌,下课。

我回到办公室里,解下领带,我发现整个领圈全都湿透了……

冯恩洪

我曾跟无数人分享过冯恩洪校长讲的这个小故事。

它起码给我们如下5方面的启示:

1.“真课堂”是险象环生的,惟其如此,“真课堂”才会魅力无穷。上“假课”的老师,无不是在主动扮演小丑的角色。我最怕看到那些犹如“假唱”般完美无瑕的课堂。在那种表演味十足的课堂上,听课老师有一种被耍弄的抓狂。

2.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老师应该虚心接受“文化反哺”。无论这个提出“孔融38岁变成贪官污吏”的学生所言是真是伪,老师都不能粗暴驳回,粗暴驳回,才真会“丢脸丢到海外去”。

3.课堂,不是“消灭问题”的地方,而是“探讨问题”的地方。犹太人不会问放学回家的孩子:“今天你考双百了吗?”而是问孩子:“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好的课堂是靠有价值的问题支撑起来的,因而,它才会向课堂之外强力延伸。我相信从这节课中走出来的学生,有人会成为“孔融研究专家”。

4.当老师被“挂”在讲台上时,“知识试卷”走了,“人格试卷”来了。在这样的时刻,人格得分低的老师为了不至于让自己颜面扫地,会“强不知以为知”或“顾左右而言他”。

5.一直以来,我们特别惧怕在“歪果仁”面前丢份儿,殊不知,越怕在“歪果仁”面前丢份儿,份儿可能会丢得越大,还不如像冯校长这样老老实实出汗。

- END -

来源丨丽钧作文

编辑| 田佩

点击上方【星教师】→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星教师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蒲公英教育智库 星教师年度榜样TOP10

小程序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