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邨位於上海市紹興路18弄。建於1930年,200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評爲第四批優秀歷史保護建築。總建築面積約17585平方米。

  金谷村有一條較寬的主通道,南道口通紹興路,有五條東西橫向的支弄連接各排房屋,其中有三條支弄東端與瑞金二路相通,其西端和其他條支弄均爲盡端。加之各宅有矮圍牆和鐵柵門分隔自成一體,小庭院植樹種花,顯得異常安寧。

  金谷村是舊上海市長吳鐵城化名爲吳子祥建的新式里弄房子,原有99個單元,坐落在當時的上海法新租界中部。由於設計理念與地理位置俱佳,成爲當時外國僑民聚居地。西班牙式的建築風格和傳統中國風的交錯,讓這裏重換生機。金谷邨建成至今已經歷了87個春秋,見證了近代上海從租界時期到解放的重要歷史。金谷邨自身也成爲了代表上海那段歷史的一個符號,以及這個城市的記憶的一部分。

  據瞭解法租界的擴張與愛麥虞限路的修築在20世紀初,上海法租界開始大幅度擴張成立法新租界,金谷邨所在的紹興路便處在法新租界範圍內。紹興路原名愛麥虞限路,由1926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愛麥虞限”是愛麥虞限二世,意大利開國國王。愛麥虞限路闢築之初,位處法租界中央區,以住宅爲主,居民層次較高,一些重要的文化機構和文化名人先後落戶於此。

  金谷村屋頂爲折腰式大坡頂,假三層頂上開老虎窗,總高度約10.75m。房屋結構體系爲磚木結構。豪式人字方木屋架,縱橫牆承重體系。人字屋架擱置在南北縱牆上,平瓦屋面下有吊平頂。屋面上有磚砌煙囪和老虎窗。

  這裏還是不少文化名流生活過的地方,金谷村8號裏住着段祺瑞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傅式作妻子。金谷村10號住的是著名的電影編劇、導演桑弧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則是出自他之手。金谷村49號住着電影明星,國家一級演員張伐。

  《大馬戲團》《秋海棠》《文天祥》這些曾經陪伴着我們一起的影視都有他的身影。據稱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1931年也曾在此居住。商務印書館的特邀編輯張耀翔1936年也在此居住,由以上居住對象的結構可以看出當初居民的層次相當高。

  從金谷邨的主弄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水塔,多年前人們也曾試圖把它拆除,終因當年造得太堅固而未能如願,如今到也成了金谷邨的標誌性建築。水塔腳下那幢灰色的樓房以前是車房,一樓停汽車,二樓住司機,三樓則是1979年加蓋的,這有點與南京西路上的花園公寓的設計類似。

  坐落在幽靜的紹興路上的金谷村外觀簡潔,沒有多餘裝飾,僅僅窗洞略做線腳裝飾。坡頂兩邊山牆夾持,整體樸素大方。金谷邨第一代居民俄羅斯人與其他各國僑民相比,租界早期來滬俄羅斯人數很少,且多爲臨時居住,到1915年也僅有361人。隨着時代的變遷,後來金谷邨被收歸國有,成爲直管公房,作爲居民住宅使用至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