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爾街見聞

“現在非持牌機構生存狀態已明顯分化”,近日,一位銀行業人士向華爾街見聞記者透露,在四號文的驅動下,衆多非持牌機構生存狀態開始呈現兩極分化:一些明顯不符合監管要求,不賺錢甚至虧錢的機構已經自覺撤離北上深;剩下一些基本符合監管要求的銀行還留在上海。“這些機構一面還在低調地開展業務,一面準備申請牌照、等待牌照申請獲監管放行。”

部分非持牌機構邊做業務邊等牌照

近年來,由於聚集了監管和金融同業機構聚集等方面的優勢,上海、北京以及一些省會城市一直被衆多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當作非持牌業務點的重點區域。

所謂“非持牌”,是指銀行在異地設立部門、部門分部或業務中心的,不受當地銀監局管轄,業務數據報送給總行(法人)所在銀監局。而對應的“持牌”是指銀行設立分支行和專營機構,需當地銀監局覈准。這些非持牌機構具體涉及的業務板塊包括同業、金融市場和投行等。由於不少銀行在當地沒有分支機構,總行方面對其具體運營情況並不瞭解,這爲其業務的開展埋下很多風險隱患。

今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以下簡稱“4號文”),將“未經批准設立分支機構、網點,包括異地事業部、業務部、管理部、代表處、辦事處、業務中心、客戶中心、經營團隊等,並從事業務活動”定義爲違規。銀行異地非持牌分支機構隨之迎來“生死劫”。

如今,距離4號文的公佈已經10月有餘,華爾街見聞記者瞭解到,非持牌機構生存狀態開始出現明顯分化。

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一些明顯不符合監管要求,不賺錢甚至虧錢的機構已經自覺撤離北上深;只剩下一些基本符合監管要求的銀行還留守原地。這些機構一面還在低調地開展業務,一面準備申請牌照、等待牌照申請獲監管放行。

不過,想要成功拿到牌照並不容易。

據這位銀行業人士所述,在4號文下發後,不管是銀行本身還是監管方都對非持牌機構開展了風險評估。評估過後,只有那些基本符合監管要求的非持牌機構纔有希望留下。而這些機構在流程、風控等方面還稍微有所欠缺的話,監管方會給一段整改時間。

“一般來說,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整改,並通過監管審覈,還是有希望拿到牌照的。”上述銀行業人士說。

存優去劣:下半年牌照數量明顯增多

想要成爲“正規軍”,名正言順地開展業務,牌照必不可少,非持牌機構對牌照的渴求程度可想而知。而記者梳理中國銀保監會許可證發佈系統時發現,今年下半年,資金營運中心的籌建批覆、開業批覆進度明顯提速。截止11月23日,已有6家銀行獲得同意籌建資金營運中心的批覆,且其中5家已獲得同意開業批覆。

具體來看,九江銀行資金營運中心、贛州銀行資金營運中心於今年6月先後獲得同意籌建批覆,於8月獲得同意開業批覆;上饒銀行資金營運中心於7月獲得同意籌建批覆,於9月獲得同意開業批覆;江蘇銀行資金營運中心於6月獲得籌建批覆,於11月獲開業批覆;而廣東順德農商行資金營運中心的同意籌建批覆雖在1月就已獲得,但也是在今年6月才獲得同意開業批覆。而就在11月22日,寧波銀行發佈了公告,宣稱公司獲准在上海籌建資金營運中心,名稱爲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資金營運中心。

不僅如此,記者還發現,2018年其實也是資金業務專營機構獲批開業數量最多的一年。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17家商業銀行的資金業務專營機構獲批獨立持牌經營,持牌主體名稱以資金營運中心(或資金運營中心)爲主。2017年,獲批開業,並存續至今的資金業務專營機構僅有2家;2016年有3家,2015年2家,2014年4家。

隨着非持牌機構的“存優去劣”,上述銀行業人士表示:“相信未來持牌的正規軍會越來越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