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註定相遇,比如你和我

有些事註定要做,比如關注我

獲取本月最新【冰雪藝術】期刊

請識別文章最下方二維碼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流水 李祥霆

翻白眼這件事兒,

咱們絕對沒有八大山人厲害:

魚兒能翻白眼,

鳥兒也能翻白眼,

凡是他畫筆下的動物,

皆能輕鬆翻白眼。

作爲明朝已亡皇族的“倖存者”,

日益看着清朝繁盛,

內心的各種不甘,

也只能藉由畫動物的翻白眼

來進行各種宣泄。

而除了八大山人之外,

明朝還有另外一位畫家同樣

藉由畫作來諷刺社會。

他就是李士達。

今天要分享的一幅畫作來自於

他的《三駝圖》

▲明 《三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一聽這名字,

可千萬不要以爲是畫着

三隻翻白眼的駱駝……

初看這幅畫作,

你一定會覺得挺滑稽可笑……

常言道三個女人一臺戲,

現在是三個駝背一臺戲,

而且還是一出大戲!

▲明 《三駝圖》局部

畫中描繪的是三個行走着的駝背老人

前邊一個提盒持杖,正回首而顧,

中間一個拱手向前,似在問候,

最後一個緊緊跟來,拍手大笑。

三人雖謙恭低調,相互顧盼,

但卻個性張揚,栩栩如生。

三人團團站立呈倒品字形,

與上部的題詩相映生輝。

《三駝圖》中人物排列成

穩定的三角結構,氛圍緊湊,

雖然沒有背景襯托,卻耐人尋味。

李士達的成功,

是明代商品經濟的產物。

市民階層強大了,

他們更願意用幽默詼諧的

方式展現生活中醜惡,

這爲《三駝圖》的出現提供了土壤。

《三駝圖》的上端留了大片的空白,

有明代畫家、收藏家的題詩。

錢允治題詩

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

趙駝拍手哈哈笑,世上原來無直人。

錢允治是題詩的第一人,

他是明代書畫大腕文徵明的高足錢穀之子。

前三句還原了一個再平常不過的

鄉里鄉親寒暄的場景,

最後一句迅速拔高詩的定位,

一針見血,點明瞭此幅圖的諷世主題

▲提籃的張駝

世上原來無直人”,出自《增廣閒文》,

原句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意思是:世界上長得筆直的樹木多得是,

可是正直的人、沒有心計的人卻是很少有的。

人人都是駝背,旨在諷刺什麼?

我們得結合歷史背景來理解。

▲款文:萬曆丁巳冬寫

“萬曆丁巳冬”也就是

明萬曆四十五年冬,

正處於明末的萬曆朝商品經濟蓬勃發展,

繪畫行業也得此沾染變得世俗化:

有人靠賣畫發了財,有人靠剽竊致了富,

趨炎附勢的風氣盛行……

於是,點頭哈腰的人多了,

剛正不阿的人少了,

這激起了畫家的詰問:

“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天底下竟沒有一個挺直腰桿做人的?”

便將民間歌謠形之於畫圖,

通俗而又詼諧地諷刺了當下。

陸士仁題詩

爲憐同病轉相親,一笑風前薄世因。

莫道此翁無傲骨,素心清澈勝他人。

▲拱手問候的李駝

駝背僅是生理殘疾,

他們的傲骨仍在,

其心靈也比“他人”清純,

陸老人家教導我們說,

一定要透過現象去尋求本質。

他認爲駝揹人善良正直,

較之那些體格健全、

卻一身軟骨的傢伙,

不可同日而語。

文謙光題詩

形模相肖更相親,會聚三駝似有因。

卻羨淵明歸思早,世塗只見折腰人。

▲拍手大笑的趙駝

文謙光引用陶淵明憤恨世俗

而辭官歸隱的典故,

明確地指出“腰板倍兒挺的好人”

全都上山下鄉去了,

他們去山鄉採東菊,見南山去了。

城裏的人,心理性格都有缺陷,壞得很。

《三駝圖》是一幅類似漫畫式的作品。

一幅畫,三個人品出三個意境,

詩畫結合,相得益彰。

光看畫,使人發笑,而再讀詩,

畫面卻有了另一番況味。

畫家肖像

若讓李士達自題詩一首,

不知會如何下筆。

也許他會莞爾一笑:

“嘻!爾等見仁見智,

各引一端,正合吾意也”。

《村橋西路雪初晴 》  作者:趙春秋

END

所屬文章源自網絡,精編整理公益分享

(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精彩

內容

進一步學習冰雪畫,請關注“冰雪藝術研究”公衆號或登陸官方網站:https://www.bingxueyishu.com

互動學習有以下方法:

1、下載“一直播”,關注“畫家趙春秋”,與趙老師實時互動。

2、下載“喜馬拉雅FM”關注“趙春秋_c0”,聽春秋哥聊書畫。

3、新浪微博關注@畫家趙春秋。

4、加入趙春秋粉絲羣——“春秋冰雪大講堂微信羣”。加入方式——請加微信號“zgbxysyjy”(中國冰雪藝術院首位字母),暗號“大講堂”(廣告推銷勿擾,謝謝)

掃描二維碼

品閱《冰雪藝術月刊》

歡迎投稿

點擊閱讀原文

“首屆全國冰雪畫邀請展”邀您來參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