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幾天,我們都被社交圈這張圖騙了!

近日,這個被傳得挺火的圖片突然刷爆了社交圈:盯着中間看,會發現圖片在動!

這張圖片在傳播的同時,還配上了文字:據說這幅靜物畫是日本神經學教授山本先生創作的,他說:如果它不動,或者只是稍微動一下,你是健康的,睡得很好;如果它移動得很慢,你就會有一點壓力或疲憊;如果它不停地移動,你會感到壓力過大,可能會出現精神問題。

嗯...看完這段話,小編覺得自己需要放鬆一下,先出去跑幾圈...

縱觀朋友圈,小編髮現和我一樣“壓力山大”的小夥伴還真不少

此前有大 V 發過這條微博,看轉發評論以及點贊數量,還挺火。

網友也都不免表示擔憂,不少網友還對這個現象作出一些猜測:

既然是 “ 日本神經學教授山本先生 ” 的創作,那這位學者肯定有進一步的解釋。小編,百度了一下,雖然沒啥收穫,但發現這個說法,之前就在其他論壇發過了。

經過小編的不懈努力,發現這張圖其實是由一位意大利認知神經科學家 Alice Proverbio 在10月12日分享到推特上。

注意 Proverbio 教授配的文字: V5 is firing due to V4 saturation !( V4 滿足了以後 V5 開始大放光彩了! )

V5? V4 ?這是啥......不少網友都存在這個疑問,這位教授給出了很耐心的解答:

大意是:V5 和 V4 是兩塊大腦視覺認知區域,V5 掌管動態認知,V4 掌管色彩和形狀認知。

V4 區域處理了圖中大量豐富的色彩和多邊形信息,這種腦部活躍導致 V5 以爲偵測到了信號,就產生了動態認知,圖形有動起來的錯覺。

這麼一聽,原來我們感受到的“動”,是大腦錯覺,漲姿勢了!

那麼問題來了,來自日本的山本教授呢???

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啊!!這不免讓人產生懷疑:“ 山本教授 ”是否也可以是 “ 鈴木研究員 ” “ 佐倉博士 ” ?或者不要糾結日本名字了,整個 “ 來自美國知名大學的史密斯教授 ” “ 俄羅斯著名學者皮爾特羅夫斯基 ” ....

這些謠言有個套路:

先用 “ 外國專家 ”  “ 某某教授 ”  等名號控場,再堆上一些很厲害的詞把人整懵。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揭露或者解決煩惱——但你要知道:人都是會有煩惱的。

看過這麼多例子後,小編也編了一個:

隸屬西班牙某機構,來自德國的專家 Marc-André ter Stegen 提出,經過長達數月的臨牀研究,經常閱讀公衆號 “揚子晚報 ” 的文章,可以激活大腦皮層神經元活躍性,同時刺激褪黑素分泌,幫助夜間睡眠,進而提升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質量。

嗯.....Marc-André ter Stegen 確實是個德國人,也是位專家,不過他的專業是撲球,這個西班牙機構是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

來源 | 泰州發佈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點擊這裏查看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