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大概就是我們是老鄉,但你卻聽不懂我說什麼。據《印度斯坦時報》22日報道,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如果兩個素不相識的印度人碰面,他們相互交談和理解的可能性僅爲36%。

報道稱,有1/5的印度人會說兩種語言,但不一定能讀寫;僅有7%的人能使用3種或以上語言交流。36%是一個平均值,具體還要看人們來自哪裏:如果一個人來自泰米爾納德邦,另一個人來自西孟加拉邦,兩人交談的概率僅爲1.6%。如果一個人來自北方邦,另一個人來自北阿坎德邦,則兩人交談的概率就高達95%。

事實上,印度北方各邦大都以印地語爲官方語言,所以來自印度北部地區的人們可以相互溝通的可能性會大大提升。但是,來自北方邦的人和來自西部的古吉拉特邦的人交流的概率就降到了42%,北方邦人和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人交談,互相弄懂的概率僅爲3%。

除了北方各邦普及印地語以外,其他相鄰的兩邦也基本都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例如,同樣位於西南部的卡納塔克邦和喀拉拉邦可以交流的概率僅爲5%。

在一個邦內部,語言的多樣性也導致人們“互不理解”的現象存在。例如,梅加拉亞邦兩個陌生人交談的概率爲37.1%,那加蘭邦僅有24.3%,爲全印度最低值,邦內的幾十個部落都是“自說自話”。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在印度,作爲第一官方語言的印地語普及程度遠遠不夠。此外,能說多種語言的人也很少。

注:以上內容轉自新華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