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为钱女士投稿,记录了她当年作为译者参与申奥的具体工作,我们译者的工作似乎是琐碎细致的,但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本人参加过2008年奥运会,在奥组委新闻服务中心(ONS)工作,看到过刘翔的黯然,见过博尔特的弯弓,对此深有感触。感谢钱女士投稿! ——翻译教学与研究编者

作者介绍:Elizabeth Hansen (钱女士),作者、译者和大学评论员。毕业于南开大学(NKU-BA-1985)和美国(NSU-MBA-1997)。目前与先生马克居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市。

前言

前几天读到贵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我参与接待尼克松总统访华》-本文原载于《世纪》2012年第2期,转自:老衲读史2,勾起了我(1992-1993)参加申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工作的回忆。虽然事隔多年,一些关键人物也已作古,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申办奥运会所走过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对国家对我个人都意义重大。

被选去做“奥运公关小姐”

1992年夏天的一天,我突然被告知去一个Recruiting Meeting(招募会), 说是国家体委来我们公司(国旅总社)招募(公关)翻译人员去参与申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中国(北京)自1991年始在筹备策划申奥的事宜。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因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次提出“申奥”。“奥运会”这个词对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是相当陌生的。

那天“奥申委”(国家体委下临时成立: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来了两位“领导”,只是还记得其中一位领导姓屠,老复旦毕业生。我们公司选送去了三位候选人:王同事(南开大学),江苏南京人;汤同事(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上海籍天津人;我自己(南开大学),浙江宁波人。结果我们三位都被选中,原因有三:首先我们都是主修英语的中国名校毕业生;当时我们都还年轻漂亮;我们几个在单位表现都不错(这点在当时的中国机关里也很重要)。

北京奥申委

奥申委是个临时凑成的组织, 其目的即是为了这次北京2000年申奥,办公地点在北京惠侨饭店(后到五洲大酒店)。我们三个前去报到,并开始一些职业培训。奥申委尽管是个临时组织,但阵容也不小,有百来个人,部门齐全。我到现在还能记起来的几个奥申委主要领导有:何振梁(1929-2015)和他太太梁丽娟(1927-2015),伍绍祖(1939-2012)和他太太曾晓前(这对夫妻很平易近人)和屠铭德先生(1942-),加上“挂名”的当时北京市委的几位领导人:陈希同市长(1930-2013)和张百发副市长(1935-2019)。我们三个同事加上其它七位女士(共10名)组成了“公关联络组”,主要负责翻译和接待: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Evaluation Delegation-国际奥委会视察团。其它7位女士分别来自外交部、北大、北一外和北二外。我们这10人公关联络组由张女士(外交部)负责(Team Leader).

职业培训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奥运会历史与现状以及中国与奥运会的经历与梦想。二是 北京申办奥运会所具备的条件。从第一部分:中国与奥运会,我才知道母校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先生还是中国奥运会的发起人。 “张伯苓(1876—1951),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一手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和重庆南开中学,为国家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周恩来总理就是杰出的代表。2008年1月10日,一个温暖的冬日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2008年1月25日。怪不得我们单位来了三位,其中两位均毕业于南开大学。

译者||我参与了申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

IOC考察团来京

1993年3月6日,以国际奥委会IOC(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委员贡纳尔·埃里克松为团长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 IOC Evaluation Delegation) 一行12人抵达北京,开始对北京为期3天的考察。这一行中大约有10位 IOC Members( 国际奥委会委员),每人均有一投票权。这些委员中各主管一协会,如:Swimming(游泳),Shooting(射击),Table Tennis( 乒乓),Gymnastics(体操),Volleyball(排球)等等。我们听说国际奥委会成员都不是等闲之辈:不是欧洲皇室成员,就是奥运会历届金牌得主,再就是欧洲的头面人物。我们公关联络组10人各自“被安排”负责接待IOC考察团的一成员(One on One,一对一)。我的“客人”是Mr. Peter Tallberg, 国际奥委会帆船运动协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芬兰赫尔辛基人(1937-2015).

3月6日上午我们奥申委的主要工作和负责人员浩浩荡荡前往北京国际机场迎接VVIPs. 初春的北京还有一丝的凉意,但我们公关联络组10位小姐身着奥申委发给我们的工作服(深蓝色西装套裙),手里举着接机客人的(名字)牌子(Sign) 和一束鲜花, 在机场的贵宾通道迎接客人的到来。说也奇怪,第一个出来竟是Peter Tallberg,我的客人。我因看过他的照片,一下子就认出了他, 健步上去:Welcome to Beijing Mr. Tallberg, 献上花束。Mr. Tallberg 微笑答谢。因他两手拿着两件手提行李,Mr. Tallberg让我替他拿着花束。我右手举着花束,左手拎着我的公文包与Peter Tallberg 走出机场,走向停车场。也许是因为我和Peter是第一对出来的缘故吧,“卡擦”一声,我们俩的大照片被刊登在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第二天的头版头条。

我们乘坐的是奔驰(Mercedes Benz) 加长豪华轿车(Stretched Limo),里面还有一小酒吧,很奢华舒适,我是头次坐这样的limo( 第二次坐类似的limo是1996年8月在檀香山我们自己的婚礼上)。一上轿车,Mr. Tallberg就让我叫他Peter即可,Mr. Tallberg 太正式了。我们在车里围着小酒吧坐着,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在等其它客人都到齐,并且上各自的轿车,然后摩托车开道引领着我们的车队(十几辆加长limos)在警车的呼啸声中向着客人下榻的饭店“北京国贸大酒店“开去,威武雄壮,气派十足。

下午,考察团在国际会议中心听取了北京奥申委关于竞赛日程、场馆设施、电视、通讯、信息网络、新闻、财政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情况汇报(Briefing).

3月7日早上一到酒店见到Peter他就跟我说他找不到他的护照了。以下是我们之间的对话:

Me: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saw your passport?

Peter: Yesterday morning when I used my passport to check in hotel.

Me: What had you done this morning before you saw me?

Peter: I got up this morning, took a shower, checked and put away the laundry bag, went to breakfast, then found my passport missing. Here I'm with you.

Me: I'll check with Hotel Housekeeping( Laundry) right away.

我打电话去酒店的客服(干洗衣服),让他们查看xxx房间客人送的干洗衣服口袋里是否有客人护照。不出我所料,Peter送去干洗的西装口袋里就有他的护照。找回护照,Peter高兴万分,我也一下子成了英雄。

译者||我参与了申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

考察团离开酒店参观中国第一家“八佰伴”(1992年,和田一夫与赛特合作经营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大型商场。赛特以其 国际一流水准的硬软件使八佰伴一夜之间扬名京城,通过传媒迅速散播到全国www.ShuKu.net ) 。在八佰伴,Peter为了表达他的感激之心,执意给我买了一块(蓝底黑花)丝绸布料。我知道这是他的心意(尽管我们中国人实在不缺丝绸布料),收下礼物后我向领导汇报情况,领导说没关系,这是Mr. Tallberg对你工作的肯定。

下午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参观了首都体育馆、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z,听取了关于奥运村设施、安全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3月8日上午,国际奥委会考察丰台体育中心、彩电中心(杨澜带领我们参观CCTV),国际通讯局和中国大饭店。亨利·阿德福佩将军还考察了兴奋剂检测中心。下午李鹏(1928-2019)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以埃里克松为团长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全体成员(我还记得李鹏总理家里的四合院油漆一新迎接贵宾),他重申: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如果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成功,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办好这届体坛盛会。中国政府将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和支持;北京将以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化的面貌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朋友。

3月9日,国际奥委会考察团乘机离开北京。

译者||我参与了申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

萨马兰奇一行到京

1993年5月9日-5月1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副主席高斯帕及其一行人乘飞机抵达北京,对北京申办工作进行考察。萨马兰奇的女儿玛丽亚(María Teresa Samaranch ) 和女婿也在该考察团里。因上次陪同国际奥委会考察团的出色表现,领导这次提拔我和张女士(外交部)一起主陪萨马兰奇先生。

萨马兰奇先生考察团一行住在中国大饭店。当天下午考察团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就是毛主席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个地点),放眼远眺天安门广场,气势雄伟。这个城楼从不对外开放,我也是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无比荣光。当天晚上是西班牙驻京使馆宴请萨马兰奇一行。我还清晰记得那天的晚宴我和萨马兰奇先生面对面坐着,男士们都还在轻松地谈论工作上的事,萨马兰奇先生马上体贴周到地说:该跟我们这些年轻漂亮的女士们说说话了。接着萨马兰奇先生问起了我的一些个人情况:我从哪里来,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学的英语。然后萨马兰奇先生(1920-2010)讲起了他自己的背景:他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人;巴塞罗那举办过1955年夏季奥运会;他曾当过西班牙驻苏联和蒙古大使等等。

第二天的日程(5月10日),萨马兰奇先生在奥申委屠铭德秘书长等人的陪同下,上午乘专机从北京到上海参加正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当晚回北京,张女士和我去接机,赶上在首都剧院专门为萨马兰奇先生考察团一行举办的文艺晚会,杨澜报幕。那天晚上北京市委领导(陈希同和张百发),中国体育界名人、运动员(邓亚萍、高敏、陆莉等人)都来观看文艺节目。我这里还珍藏着我和萨马兰奇女儿玛丽亚的一张合影。顺便补一句,这天下午我带萨马兰奇女儿玛丽亚和女婿以及他们的朋友去了趟(八达岭)长城。

第三天(5月11日)上午我有一给张百发副市长做翻译任务。下午是奥申委给萨马兰奇一行考察团做申办工作汇报。晚上在中国大饭店有一活动:请来当时北京城里最有名的气功大师(想不起名字了)给考察团表演气功魔力。晚上与张女士共享一房间在中国大饭店住了一夜。

第四天(5月12日),萨马兰奇先生一行考察团离京。

9月在蒙特卡洛的最后申办工作我没去参加。

1993年9月1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下午在蒙特卡洛希维体育宫开幕。西方记者制造的所谓北京“抵制风波”在蒙特卡洛引起强烈反响。

9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体会议下午6时在蒙特卡洛开幕。

9月23日,下午2时30分,北京申办城市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上做陈述报告。9月24日 北京时间凌晨2时30分,萨马兰奇主席在蒙特卡洛路易二世体育场宣布了悉尼获得20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以2票之差落选。--sports.people.com.cn

1993年9月24日我在广州出差途中听到北京落选的消息。回到北京与大家一样沮丧受挫。尤其是我们这些亲身参加过北京奥运申办工作的人,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几个月之后,1994年的北京初春乍暖还寒,我乘坐西北航离开北京去了美国。The rest is history, 剩下的便是历史。

译者||我参与了申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

后记

北京申办奥运的失败虽然给中国人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但我们大家都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I never fail, either I succeed or I learn. 我从不言败。我不是赢胜就是吸取教训。中国是首次申奥,也不是非得一次就成功。回首往事,当时的北京与澳洲的悉尼竞争奥运申办权,北京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击败悉尼?我1990年6月到访过澳大利亚的几个城市(包括悉尼),还是比较清楚悉尼情况的。另一点,我记得萨马兰奇先生曾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让中国主办一次奥运会(萨马兰奇先生2010年逝世)。值得庆幸的是中国重振旗鼓,1998年鼓起勇气申办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并与2001年7月获得成功!还记得那天(07/13/01)我在旧金山湾区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以下是我和我先生的对话:

Me: China got Beijing 2008 Summer Olympics.

Mark: Really? That's awesome! Didn't you get involved with the bid?

Me: Yes,I did. That was for Beijing 2000 Olympics. Beijing lost to Sydney by 2 votes short.

Mark: Well, Beijing got it this time, congratulations!

Me: Thanks!

能有机会参与中国的申奥工作是我的Honor(荣耀)而不是Privilege(特权),我会永远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从我个人来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从中看到了,经历到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是我毕生的财富。也因为这次申奥的参与,使我这个原本对体育没有太多概念的人也开始关注起体育来了,尤其是奥运会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会。 2013年9月7日我在韩国的首尔(1988年奥运会)出公差时听到东京获得2020奥运会申办权的消息。第二天一早飞到东京,原先期盼着日本(东京)一定会是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结果是“东京的黎明静悄悄”,毫无庆祝欢呼的迹象。我寻遍了几家大商场(包括东京成田机场)都没有任何“Tokyo 2020”的旅游纪念品可带回美国给亲朋好友,不免有些失望。但又想到东京1964年就举办过奥运会了,可能已不再稀奇了。不管怎样,我还是祝愿今年东京2020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祈愿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