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刘邦出身低贱却一手开创了大汉帝国,这和他精通帝王之术是分不开的。西汉初建时,刘邦为了安抚那些追随他平定天下的功臣封了很多异姓王。分封异姓王不过是刘邦为稳定局势想出的权宜之计,之后刘邦陆续铲除了梁王彭越、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人。灭掉了这些异姓王之后,刘邦便开始大肆分封宗亲子弟为王。

皇帝封侄儿为王告诫他不要谋反,侄儿当面允诺五十年后却起兵造反

从人情世故上来看宗亲要比外人值得信任,在建国之初这些宗亲不仅可以拱卫大汉的疆土还能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刘邦一口气分了九个同姓王,这样的安排在当时看似比较妥当的事情。不过却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七国之乱”的主要发起人刘濞是刘邦的侄儿,他曾追随刘邦讨伐过淮南王英布。当时刘濞年仅二十岁颇有才力,他率骑兵在攻打英布的时候立下了战功。英布败走之后,刘濞被刘邦封为了吴王。吴地辖管三郡五十三城,刘濞年纪轻轻就被受封为王可谓是风光无限。

皇帝封侄儿为王告诫他不要谋反,侄儿当面允诺五十年后却起兵造反

事实上以刘邦封刘濞为吴王也是无奈之举,以刘濞的战功距离封王那还是很遥远的。不过刘邦好不容易铲除了这些异姓王们,他肯定是不会再将国土分给外人了。但是刘邦的兄弟侄儿也不过就那几个人,他的其他儿子们也都还很年少。所以刘濞能当上吴王和他“年纪稍长”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吴国之地民风素来剽悍,刘濞又是个颇有气力的人。刘邦选择刘濞当吴王在当时也是最好的决定了。

布走。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後。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於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史记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刘濞虽然是刘邦的宗亲,但刘邦对他还是有些猜忌的。刘濞受封为吴王之后被刘邦召见,刘邦仔细打量着刘濞觉得他这个侄儿面带“反相”。刘邦想要反悔但是刘濞已受封为吴王,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没有理由就撤掉刘濞的王位。于是刘邦便抚摸着刘濞的后背说道:“五十年后东南有起兵造反的人,这个人不会是你吧?刘姓宗亲都是一家人,一定要慎重不许造反!”刘濞听后吓得跪拜磕头道:“臣,万万不敢。”

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後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史记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皇帝封侄儿为王告诫他不要谋反,侄儿当面允诺五十年后却起兵造反

刘邦死后,在惠帝、文帝两朝吴王刘濞的确没有造反的心思。因为当时他正忙着发财呢!吴国地处偏远土地贫瘠相比于繁华的中原世界,这里要逊色的多。那么吴王刘濞是靠什么发财呢?现在我们形容一个人十分有钱,常常调侃地说道这个人家里有矿。吴王刘濞就是一个家里有矿的土豪,当时吴国境内的豫章郡有大量的铜矿。众所周知铜钱是当时使用最为广泛的货币,吴王刘濞招募天下的亡命之徒私自铸造了大量铜钱,这让吴国铸造的铜钱竟然成为当时最为流通的货币之一。而且吴国靠海,刘濞利用地理优势煮海水为盐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史记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刘濞在吴国拼命搞”灰色收入“,这让吴国成为当时最为富庶的诸侯国之一。上文提到吴楚之人素来剽悍,这下有了钱就更不得了啦。汉文帝时,吴国太子刘贤入朝前来觐见皇帝。有一次太子刘启(刘启即为后来的汉景帝)和刘贤一起喝酒下棋,这本是一件很儒雅的事情,可是后面发生的事却让人瞠目咋舌。

皇帝封侄儿为王告诫他不要谋反,侄儿当面允诺五十年后却起兵造反

原来刘贤和太子下棋的时候发生了争执。刘贤身边的师傅都是楚人,他们见自己的主子受了欺负就对太子的态度十分不恭敬。太子是一国的储君,岂容被国人羞辱。愤怒之下的太子刘启抄起棋盘便将刘贤活活打死。从这里可以看出刘贤对太子肯定也十分不恭敬,刘贤激怒太子被杀这是有钱膨胀的后果。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史记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我们说刘贤虽然对太子傲慢无礼但罪不至死,但是凶手是大汉太子吴王刘濞想给自己的儿子讨回公道这是不可能的了。刘濞虽然不能讨回公道但还是能发发怨气的,他将刘贤的葬在了长安并且说道:“刘贤在长安死的就该葬在长安,没有必要再送回吴国下葬!”刘濞这样做显然是在表达对儿子之死的愤怒。后来他甚至干脆以生病为借口不再朝拜皇帝了。

皇帝封侄儿为王告诫他不要谋反,侄儿当面允诺五十年后却起兵造反

汉景帝继位之后,朝廷和吴国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汉景帝听取大臣晁错之言,对诸侯国采取“削藩”之策。这个时候汉景帝是彻底激怒了吴王刘濞,对于刘濞来讲景帝不仅杀了他的儿子,还要夺他的地盘。“是可忍熟不可忍”,刘濞不顾当初对刘邦的许诺决定起兵造反了。

刘濞之所以造反,大致有三个原因。第一,汉景帝和他有杀子之仇,两人之间早已结下了恩怨。第二,汉景帝要削弱吴国,刘濞不能坐以待毙。第三,刘濞有造反的实力。

刘濞在吴国经营近五十年,凭借着私铸铜钱、煮盐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以至于吴国的百姓连赋税都不用交,他还收容从各地流窜到吴国的逃犯让这些人为他效力。刘濞在吴国征集了二十多万人,他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发动了叛变。

皇帝封侄儿为王告诫他不要谋反,侄儿当面允诺五十年后却起兵造反

客观地讲刘濞在这些诸侯里算是一个带过兵的人,但他当初不过是追随刘邦学学经验而已。七国联军虽有数十万人,不过却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刘濞出征前讲自己的宾客们全部封为了军官,这些宾客们大多都是逃犯、侠客之类。吴国的中底层军官都是这样的货色可想吴国的军队战斗力是怎么样了。

吴国里好不容易有几个有远见的将军,如田禄伯、桓将军等,可惜却没有受到刘濞的重用。刘濞既不擅长用兵又不善于用人,所以七个诸侯国在他的带领下在短短的数月就被朝廷军队击败。刘濞兵败后逃到了东越被越人所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