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鸟停留在房顶上鸣叫盘旋,故父母为其取名“飞”,字鹏举,寄托了他们对儿子深切的厚望。在元朝,《宋史本传》中就有提到岳飞背上的刺青:“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首《满江红》慷慨激昂,气概万千,它所体现的浩然正气,直至今日读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而这首词的作者岳飞,是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的千古英烈,其事迹时隔千年,依旧传扬在千家万户之间。

岳飞是1103年生人,他的出身其实极为平凡,并非官宦,也非宗亲,而是一个小小的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鸟停留在房顶上鸣叫盘旋,故父母为其取名“飞”,字鹏举,寄托了他们对儿子深切的厚望。

而岳飞也确实不凡,他生来神力,学习刀枪之法进步极快,不到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自1122至1126年,岳飞三次投戎,次次立下汗马功劳。直到最后一次决心抗击金兵时,岳母姚氏在其背上刻下了四个大字,以表示对儿子报国从戎的支持与勉励。

在后世流传的故事中,一般人们都认同岳母刺下的字是“精忠报国”,然而在原来的史书记载中,这是四个大字并非“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在元朝,《宋史本传》中就有提到岳飞背上的刺青:“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并未提及是其母所刺。“岳母刺字”一事,最早见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据说岳母是为深明大义的妇女,为了激励儿子投军,故在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字。

从所有史载的资料来看,岳飞背上的字都是“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我们现在之所以全部传为精忠,第一是由于成华年间《精忠记》的衍生;第二是冯梦龙《精忠旗传奇》中的改编;第三是后人评书和编曲中的演变。

而岳飞在刺字明志后,也的确没有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期待。他第一次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就杀死敌将,击退了金兵,后来在滑州南一战中,又奋勇拼杀,带领百余人冲出重围。后来更是收复建康以及襄阳六郡,名扬天下。

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忠诚勇敢,训练有素。在战场上英勇无匹,有“撼山易,憾岳家军难”之评语;在休整时即便军粮短缺,他们忍饥挨饿也不会扰民,坚守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原则,为抗击金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就是这样一个一片丹心的将领,却被奸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所害,最后含恨死于狱中,死时不到40岁。时人后世皆悲其遭遇,敬其英雄气概。

岳飞无疑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在他短暂却又浓墨重彩的一生中,“尽忠”和“报国”都确是其深沉的底色。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岳将军虽然冤死狱中,但他的精神会在人们心中永久长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