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耻于谈钱,觉得讲钱伤感情;有人嗜钱如命,对钱俯首称臣。

你是怎么赚钱的,就会怎么花钱。

你对待钱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过度负债的90后,“自杀”式消费正在消耗你的未来

年轻群体有两个典型标签:一是“爱花钱”,二是“穷”。

据统计,90后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负债高达12万。

最开始,他们只想买一部iPhone,打了白条分期付款,后来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陆续开通了信用卡、花呗、网贷……

越来越丰富的市场选择,以及越来越便捷的消费方式,极大刺激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

快递件堆积成山,家里的物品多得无法落脚,银行卡里的钱只剩下零头。年轻人在追求超前消费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个可怕的事实:

办公室里三代人,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这样的网络语,道出了以90后乃至00后为主的年轻人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典型现象。年纪轻轻,却早早背上了债务负担,成为“负翁”。

90后赚多少?

从收入来看,月进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占比最高,达27.73%。由于90后步入社会的年头有限,因此月薪在1.2万以下的受访者超过八成。

相比70后、80后而言,90后的“恩格尔系数”普遍更高。大多受访者表示,吃饭在其日常花销中占比最高。紧随其后的是美妆服饰、房租房贷、社交应酬以及交通出行等。总体而言,衣食住行仍是90后支出的主体架构。

有人说,这是过度的物质欲望下产生的恶性循环。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真的应该这样肆无忌惮地消费吗?

过度负债的90后,“自杀”式消费正在消耗你的未来

超前的消费的意义“表面光鲜,背后哭泣”

还记得某个情感博主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打扮寒酸的年轻人,平日里没人把他放在眼里,后来一狠心办了信用卡,添置了各种名牌,终于能够进入名流荟萃的场合,得到不少合作机会,最终真的成了一个有钱人。并告诉我们年轻人就要活在当下,不要总是吝惜自己的收入,这样能帮助突破圈层的限制。

“挣多少花多少”,甚至利用信用卡等方式过度消费,就能混进所谓的上流社会,这难免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难道一个人换个马甲就成了别人?这怕是对社会有什么误解吧!

在这个充满了谎言和迷惘的社会里,依然有太多的年轻人被膨胀的消费主义洗脑,买各种和收入不匹配的东西,却时常安慰自己,“虽然我们欠得多,但是我们装得好啊。”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前光鲜亮丽,人后穷到哭泣吧。

过度负债的90后,“自杀”式消费正在消耗你的未来

超前消费是捷径,但想要消费真正上到那个水平,需要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正如宫部美雪的《火车》所说:“脱掉一层皮,那可是很拼命的,需要相当大的精力。这世界上有许多蛇,想有脚,却疲于蜕皮,懒得蜕皮,忘记如何蜕皮。于是,聪明的蛇卖给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脚的镜子。”

“超前消费”不应该成为“生活常态”

关于超前消费,我们没法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应该“量力而行,适度消费”。评判消费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度”,如果在能力范围之内,通过“花未来的钱”满足“现在的需求”,那就无可厚非;如果过度,超出了未来的还款能力,那就是不合理的,将会给你的人生带上沉重的枷锁。

在小齐看来,关于财富有个极其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积蓄”。通过存钱建立一定的积蓄,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是让你在遇到意外时保有尊严的必需品。我们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的消费都应该建立在积蓄之上,而不是通过“过度消费”满足虚荣心。要知道,所谓超前消费最终是为了美好生活,可“适度的超前才能让生活更好,超的太快或者没有限制,则只能毁了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