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艦,舷號101

它是055型驅逐艦首艦

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萬噸級驅逐艦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發展歷程

2014年12月055型首艦在江南長興造船廠舉行開工儀式2017年6月28日055型首艦舉行下水儀式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2019年4月23日

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055型首艦"南昌"號接受檢閱

2020年1月12日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歸建入列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南昌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三代南昌艦

第一代南昌艦是護衛艦

前身是國民黨海軍的"長治"號炮艦

也是原日本海軍駐華艦隊旗艦"宇治"號

"長治"艦,原是侵華日軍的一艘護衛艦,名"宇治"號。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國民黨海軍接收了"宇治"艦,將其改名爲"長治"號,納入國民政府海軍序列。
解放戰爭開始後,"長治"艦被蔣介石拖入戰火中。1949年9月,目睹了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長治"號上的官兵決定起義。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

國民黨空軍的飛機窮追不捨,輪番轟炸。"長治"艦不斷變換停靠港口--上海、南京、鎮江、再來到燕子磯。

最後,爲保護軍艦,保護起義官兵,華東海軍決定將艦上火炮、儀器、電臺等主要裝備卸下,讓軍艦自沉水下。

新中國成立後,華東軍區着手組織打撈"長治"艦。1950年2月24日,"長治"艦整體打撈出水,並被立即拖往江南造船廠進行大修。4月23日,"長治"艦被命名爲"南昌"艦。7月底,"南昌"艦修復出廠,正式列編人民海軍戰鬥序列。

第二代南昌艦是中國海軍163號導彈驅逐艦(051D型)

它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

它於1977年12月在廣州造船廠開工製造,1979年12月下水,1982年11月15日服役於南海艦隊,2004年調往北海艦隊。

在服役的34個春秋裏,南昌艦累計航程17萬餘海里,完成了80多項戰備巡邏、演習演練等任務。它見證了中國海軍不斷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也爲保衛祖國的萬里海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16年9月8日,南昌艦在旅順軍港退役降旗後正式移交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圍繞這艘軍艦打造了軍事主題公園,作爲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場所,並於201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義暨建軍90週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

兩代101

如今,南昌艦重新使用的舷號101

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艘驅逐艦--鞍山艦的舷號

鞍山艦是20世紀50年代

中國引進的蘇聯制07型驅逐艦

1954年10月入列,1992年4月退役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

它曾是人民海軍最大的水面戰鬥艦艇

被喻爲"四大金剛"之首

退役後陳列於青島海軍博物館

在2019年4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

發言人任國強就曾表示

"兩代101艦是人民海軍發展

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縮影"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

傳承英名

走向深藍

向海圖強

101,南昌艦,加油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南昌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三代南昌艦

第一代南昌艦是護衛艦

前身是國民黨海軍的"長治"號炮艦

也是原日本海軍駐華艦隊旗艦"宇治"號

"長治"艦,原是侵華日軍的一艘護衛艦,名"宇治"號。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國民黨海軍接收了"宇治"艦,將其改名爲"長治"號,納入國民政府海軍序列。
解放戰爭開始後,"長治"艦被蔣介石拖入戰火中。1949年9月,目睹了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長治"號上的官兵決定起義。

吾之名爲“南昌”!一文讀懂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

國民黨空軍的飛機窮追不捨,輪番轟炸。"長治"艦不斷變換停靠港口--上海、南京、鎮江、再來到燕子磯。

最後,爲保護軍艦,保護起義官兵,華東海軍決定將艦上火炮、儀器、電臺等主要裝備卸下,讓軍艦自沉水下。

新中國成立後,華東軍區着手組織打撈"長治"艦。1950年2月24日,"長治"艦整體打撈出水,並被立即拖往江南造船廠進行大修。4月23日,"長治"艦被命名爲"南昌"艦。7月底,"南昌"艦修復出廠,正式列編人民海軍戰鬥序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