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晚間,涉事雜誌主編,作者徐中民的導師程國棟回覆新京報記者稱,自己已請辭《冰川凍土》主編一職,並向公衆致歉。論文作者徐中民則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寫作的初衷,“不只是自然表達,有更深層的含義”,並否認刻意吹捧導師。

(原標題:“讚美師孃”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新京報訊 一篇發表於7年前的論文,將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推上風口浪尖。論文題爲《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其論據則是“以導師程國棟院士夫婦“的事蹟爲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

新京報記者查詢到,上述論文隸屬於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屬於項目成果之一。今日晚間,涉事雜誌主編,作者徐中民的導師程國棟回覆新京報記者稱,自己已請辭《冰川凍土》主編一職,並向公衆致歉。論文作者徐中民則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寫作的初衷,“不只是自然表達,有更深層的含義”,並否認刻意吹捧導師。

核心期刊大篇幅刊發“家事”論文,道歉後撤稿

引發關注的論文題爲《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徐中民。

根據學術網站截圖顯示,2013年10月,上述論文分兩部分刊發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第五期上,一共佔據該期雜誌35頁。

上述論文的摘要中表示,論文“以導師程國棟院士夫婦“的事蹟爲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

“讚美師孃”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一篇闡述導師和師孃“家事”的文章,佔據中文核心學術期刊的大量篇幅,上述論文引發公衆關注。

涉事論文信息顯示,上述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

新京報記者在中科院旗下的寒區旱區科學數據中心查詢到,這一重點項目名爲《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預算總經費爲1.5億元,預計執行期爲8年,“以我國黑河流域爲典型研究區,探討我國乾旱區內陸河流域水-生態-經濟的相互聯繫”。同時,中國科學院也先後佈置了多期西部行動計劃項目,支持了黑河流域的綜合觀測試驗和生態示範工程。

徐中民負責的《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是《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中的子項目,共涉及5篇著作。《冰川凍土》雜誌引發爭議的論文,屬於上述項目中的一項成果。

“讚美師孃”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談導師夫婦論文”爲重大研究計劃,獲二百萬元資助。

成果摘要顯示,“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是當前黑河流域中游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項目擬從基本的數據收集調查開始,通過社會調查構建甘臨高投入產出表、社會覈算矩陣,建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比較溼地保護的收益與經濟系統因用水減少造成的損失,確定合適的溼地保護規模”。此外,“考慮到黑河流域人文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對比較薄弱,項目還擬構建基本的數據庫,補充延續一些關於人文因素方面研究的調查成果,爲今後人文方面的工作打基礎。”

徐中民負責的《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獲得200萬元的資助,項目類別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時間從2012年1月1日持續到2015年12月31日。

1月12日下午,《冰川凍土》編輯部就此事致歉,表示在文章刊發前審覈不嚴,決定撤稿。

涉事導師致歉,作者否認刻意吹捧

《冰川凍土》雜誌爲雙月刊,ISSN號爲1000-0240。期刊官網顯示,雜誌主編爲程國棟。

公開資料顯示,徐中民的導師程國棟是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冰川凍土》主編。此前,程國棟任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理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12日晚間,身處漩渦中的程國棟回覆新京報記者稱,徐中民在《冰川凍土》上發表的上述文章,與《冰川凍土》雜誌的學術定位不符。《冰川凍土》期刊已在微信公號、官網和交流羣中發佈撤稿聲明,並正在研究進一步的善後工作。

程國棟說,自己於2011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對期刊的關心很少。對於徐中民談論自己崇高感和妻子優美感的事情事先一無所知,但其作爲《冰川凍土》主編,事後沒做任何處理,應負重要責任。“我已正式向領導申請引咎辭職,辭去主編的職務,並對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誠懇地向廣大讀者道歉!”

“讚美師孃”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讚美師孃”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徐忠民對導師崇高感的論述總結。

新京報據此聯繫論文作者徐中民,晚間,其本人向新京報記者闡釋論文寫作的初衷和過程。

徐中民首先總體闡述稱,“站在現在,我們更多的是想象未來,而不是簡單地依照過去的經驗推斷預知未來”,接着其表示“沒有宏觀的眼光,顯然不能彰往而察來,無法勾勒未來的圖景,也難以正確評估自己所處的現實。只有勾勒清晰未來的圖景,明瞭其實現的條件,我們才知道現在應該創造什麼條件,然後結合現實闡幽而發微,探討怎麼創造條件。這些工作就是站在未來設計現在。”

對於自己的研究思路,徐中民表示,站在未來設計現在,“巧妙地解決了依據過去的經驗中預知未來時存在的推斷預知什麼的問題;其次,還巧妙地融合了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影響。”

其後,徐中民反問新京報記者,“我表達清楚了沒有?”

對於外界關於其通過論文,嚮導師“拍馬屁”的說法,徐中民回覆稱,“導師和師孃是一種互補的正反饋環關係,這樣和睦的家庭在中國到處都是。最主要的形成新的正反饋環是共同發展之路的第二個階段。”

在回覆如何看待論文引發的爭議時,徐中民稱,“現在有爭議的論文實質是勾勒也一種個人未來發展圖景的結構—共同的發展之路”。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不只是自然表達,有更深層的含義”,並向記者推薦一篇相關論文作爲參考。

專家:需要進一步追查相關責任人

教育專家熊丙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引發外界爭議的論文能夠正常發表出來,需要進一步追查相關責任人。

其表示,文章的主題是讚美導師,即期刊的主編,作者所在的單位又是期刊的主管單位,需要追查是否形成學術利益共同體,期刊是否存在靠版面費牟利的情形,以及是否有“人情稿”的情況。”有一些核心期刊存在審覈不嚴的問題,長此以往會影響期刊的學術公信力。”

熊丙奇表示,有關部門需要追查當事人是否存在通過製造低質論文,套取科研經費的情況。與此同時,也應反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項目成果審覈機制,“是不是隻是看所刊登的期刊,而不看質量。”

netease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劉雨欣_NBJS78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