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清正廉洁而青史留名的官员很多,但被如今影视剧作品刻画最多、最传奇的清官就当属海瑞了。历史上的海瑞是一位耿直廉洁,爱民如子的官员,为官数年,他的家中仍旧一贫如洗,有同僚来家中做客,老母亲只能端出家中自己栽种的蔬菜招待。

海瑞

在明朝吏治最为混乱的时期,海瑞以他不屈的气节给人们留下来深刻印象,他不惧强权,为民请命,清丈富绅贪墨的土地;他评断冤案,平抑赋税,保护了一方百姓,因而有了“海清天”的美誉,但在当时官场,官员们却更爱称呼他另一个有趣的绰号“海笔架”,这是怎么回事呢?

海笔架

原来,海瑞中举后,曾经在福建南平出任教谕一职,由于当时福建南平地区文教不昌,海瑞所任职的学校人数稀少,教学条件非常差,新上任的海瑞十分不满这样的情况,于是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他组织新建了整洁的课舍,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不久之后,南平县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附近的学子纷纷赶来求学。延平府知府听闻这件事,便下到南平教谕处视察。

海瑞

按照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上司来到地方视察工作,下级官员为表示恭敬,常行跪拜之礼,因此,当看到知府出现在县学时,周围所有的人都下跪行礼,只有海瑞微躬作揖行礼,当周围人劝他下跪时,海瑞义正言辞的说道:“这里是师长教授士子读书求学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实在不适合屈身行礼”。知府起初愤怒,而后却也被海瑞的气节所折服,因为在一群跪拜的官员中,独有海瑞一人站着,很像古代的笔架,也像一座山峰,于是,“山笔架”的美誉不胫而走,因为海瑞姓海,大家渐渐改称之为“海笔架”。

海瑞

在这不久,朝廷上素有名望,深得皇帝信任的钦差大人来到南平县学巡视。在场众人又是纷纷下跪,唯有海瑞顶着“海笔架”的称号站立着。钦差得知他的外号,虽想怪罪他,却也找不到借口,只能怏怏返回。

海瑞

海瑞一生刚直,虽然屡次遭到小人陷害,但是在明朝士林中却赢得了极大的赞誉,他致力维护“一条鞭法”的顺利实施,百姓有的虽不懂“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却因为信服“海清天”而极力拥护,因而,在富商权贵盘踞的江南地区,“一条鞭法”得以顺利实施。在吏治颓唐的明朝,海瑞就如他的谐称“海笔架”一般,撑起了一片清明。

不知大家看完关于海瑞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呢?

【配图来源于网络】本文由晓梦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