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導師崇高感”論文被撤:7年的沉默不該再被“冰凍”)

▲ 《冰川凍土》期刊致歉:決定撤稿。

近日一篇冷門專業的論文,因爲專門論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而引爆網絡。

這篇名爲《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的專業學術論文,於2013年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之中。

因爲文中對導師和師孃溜鬚拍馬的內容實在震驚世人,這類荒誕之極的文章能堂而皇之的被髮表在國家核心期刊之中,引發了網絡的廣泛聲討與質疑。

對此,論文作者徐中民發聲回應:自然科學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點文史哲的知識,萬事視爲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學沒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

跟作者充滿情懷回應不同,《冰川凍土》編輯部目前已決定撤稿,該期刊的主編程國棟業已公開對外宣稱將“引咎辭職”。

學術圈中的“求生欲”

有意思的是,《冰川凍土》主編程國棟,正是論文作者徐中民用飛揚的文采大聲謳歌的導師。

徐中民在論文中對導師發出了感人肺腑的讚美。且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我們讚美導師,你是無窮的源泉,讓弟子們思湧吞筆;我們依戀師孃,你有母親的情懷,讓弟子們溪中盪漾。”

“綜合來看,導師和師孃爲我們提供了兩幅畫面:近景是一張和諧的家庭照:導師揮毫落筆如雲煙,師孃恰如玉樹臨風前;遠景是一幅和諧的山水畫:導師青山不改千年色,師孃綠水長流萬木春。”

在論文中,徐中民甚至發揮了專業學者修煉出的高級技能,繪製出了“導師和師孃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和“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表”,令人歎爲觀止。

一個理工科學者,有着堪比瓊瑤式的生花妙筆,用極爲煽情的文字讚美導師,尤其是師孃,表現出極強的求生欲,其目的不言而喻。

據資料顯示,徐中民目前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現已併入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這篇作於七年前的神作,看來爲他的學術前途做了不錯的鋪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少帥》裏的張作霖對兒子說“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學術圈自然也逃不過這套“江湖規矩”。學術是神聖的,不過學者是人,講人情往來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如這此般在公之於衆的重要刊物上“獻媚”,也難免讓人瞠目。

那麼,誰給了徐中民這種膽量和臉皮?

高冷如“冰川凍土”圈,無疑是一個頗爲封閉的小圈子。而在這樣一個小學術圈子裏求生存,無疑需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其中尤爲關鍵的是處理好和作爲學界權威的導師的關係。所以,對於求生欲極強的徐中民來說,通過寫論文來讚美導師,這一步並非不可爲。

但是,他能寫出來是一回事,這篇文章能夠發出來,並且發在“冰山凍土圈”最重要的期刊上,其背後之種種也不得不引人深思。

▲編輯部撤稿聲明。

圈子裏的集體沉默,讓人發冷

很難想象,這是論文作者徐中民一個人能幹出的“大事”。

《冰川凍土》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是中國百強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能在此期刊上發表,並非易事。

據悉,徐中民的論文涉及的相關研究本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項目,依託單位爲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爲200萬元。

在現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運行機制下,申請者需要提交項目計劃書提出申請,經過同行評審通過後獲得資助。

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規定,項目參與者不按照項目計劃書開展研究、擅自變更研究內容或者研究計劃,會受到警告、追回資助經費等處罰。

徐中民的項目,是如何通過審覈的?其研究內容、研究計劃是否變更?變更了爲何無人追責指正。而在論文完成之後,如果在期刊發表,也需要請專家進行評審,那麼論文評審委員爲何也沒有指出其中的問題?

一篇滑天下之大稽的論文,順利地通過了國家級的科研基金項目審覈,並且發表在覈心期刊上,這其中無疑暴露出了多個層級的漏洞。

這篇論文中謳歌的導師程國棟是“凍土領域”的權威專家,是院士。很有可能,對於這樣一位權威和帶頭人的讚美,形成了某種圈子裏的共識,進而讓整個項目審覈機制失靈,讓相關人員集體失聰。這才產出了這篇讓學術節操碎成渣渣,還要使勁在地上摩擦的神論文。

這篇論文如今已經成功的出圈,想必成千上萬的人現在正“奇文共賞”,只是時間竟然晚了“七年”。這篇神作能白紙黑字的安全地躺在高冷的“凍土圈”如此之久,其背後的因由與集體的沉默,也讓人發冷。

現在《冰川凍土》編輯部決定撤稿,作爲導師的主編也引咎辭職,其中暴露的問題,還需有更深、更廣的調查。而由此開啓的反思也不能被“冰凍”。

韓佳鵬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狄宣亞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