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草书里程碑上,毛泽东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和于右任、林散之、王遂常以及卫俊秀五人被誉为现代草书五大家。但是毛泽东的草书一直受到各界的欢迎,甚至很多人都走上了临摹其作品的道路。

毛泽东草书完全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

实际上毛泽东很喜爱怀素的《自叙帖》,到晚年还经常披阅。1972年和1974年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两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将影印本《怀素自叙帖》作为礼物赠给大平正芳,可见对其珍视。

《自叙帖》是怀素狂草的代表作。怀素和张旭同为唐代大草的代表人物,但二人的风格相差很大。

怀素的草书兼收“二王”和张旭之长,还受过颜真卿指点。对比他的《小草千字文》和隋智永(“二王”传人)的《真草千字文》可以看出字的草法大同小异。

毛泽东草书完全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

怀素的《自叙帖》多用中锋行笔,线条圆转流畅、纵横驰骋,飞动奔放而又刚劲精到,字形大小参差,用墨枯润相济,布局“覆起万变而举止自若。”这种大草书的写意达情的功能是其他书体比不上的。怀素的书法是一种浪漫主义艺术。毛泽东是伟大的诗人,他的书法力求写意达情,怀素的狂草书自然就成了毛泽东浪漫主义书法的很好的借鉴。诗人李白也留下过墨迹《上阳台帖》,能见其豪迈,未见其浪漫。李白若能在怀素之后,想必也会借鉴怀素.

毛泽东草书完全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

毛泽东在布局用笔诸多方靣吸取了怀素之长。以《忆秦娥•娄山关》为例(见图片第一部分),这幅手迹书于1962年前后,这是毛泽东书法的繁富时期,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定型,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谓“人书俱老” 。这篇草书用狂草笔法一气呵成,其中“西风”、“长空雁”、“如铁”、第二个“从头”、“如海”为两三字连笔,其余均为笔断意连。通篇行笔力度的变化、字的大小变化、用墨的枯润变化产生了明显的节奏感,最后数行渴笔疾书至落款。毛泽东的书法表达了词的意境,使人感受到红军征途的险恶、战争的悲壮,作者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在欣赏这幅字的时候看到了毛泽东的每个草字都注意规范、下笔有由。过于草、不易识别的草字不用,却用草书的笔法按楷书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成某些字,如“马”“喇”“步”“苍”“血”等字。

毛泽东草书完全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

怀素《自叙帖》中的横画时而顺势出锋,时而变成一点。毛泽东的行草书也是这样。有些字的写法,毛泽东也借鉴怀素。例如《为女民兵题照》中的“奇”字,与《自叙帖》中的两个“奇”字,写法很相似。又如《忆秦娥•娄山关》和《长征诗》的“铁”字,与《自叙帖》中的“铁”字,写法很相似。其他很多例子不一一列举。

毛泽东草书完全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怀素大省大略的草法,上一字的末部即下一字的首部(例如《自叙帖》中第40行的“献兹”、第112行的“诗云”等) ,竖画写完就连续从右到左行笔写横画的篆书笔法(例如《自叙帖》中第107行的“驷”等)这些都是毛泽东不取的。毛泽东书法的很多独特之点,使其区别于“怀素体”和“狂草”,我在《毛泽东书法的特点》一文中已有较详尽论述。

毛泽东草书完全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

所以我们可以论断毛泽东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毛泽东的行草书自成一体,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或“狂草”。

毛泽东草书完全借鉴了怀素的狂草,但不应该认为就是怀素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