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現代草書里程碑上,毛澤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和于右任、林散之、王遂常以及衛俊秀五人被譽爲現代草書五大家。但是毛澤東的草書一直受到各界的歡迎,甚至很多人都走上了臨摹其作品的道路。

毛澤東草書完全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

實際上毛澤東很喜愛懷素的《自敘帖》,到晚年還經常披閱。1972年和1974年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兩次見到毛澤東,毛澤東將影印本《懷素自敘帖》作爲禮物贈給大平正芳,可見對其珍視。

《自敘帖》是懷素狂草的代表作。懷素和張旭同爲唐代大草的代表人物,但二人的風格相差很大。

懷素的草書兼收“二王”和張旭之長,還受過顏真卿指點。對比他的《小草千字文》和隋智永(“二王”傳人)的《真草千字文》可以看出字的草法大同小異。

毛澤東草書完全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

懷素的《自敘帖》多用中鋒行筆,線條圓轉流暢、縱橫馳騁,飛動奔放而又剛勁精到,字形大小參差,用墨枯潤相濟,佈局“覆起萬變而舉止自若。”這種大草書的寫意達情的功能是其他書體比不上的。懷素的書法是一種浪漫主義藝術。毛澤東是偉大的詩人,他的書法力求寫意達情,懷素的狂草書自然就成了毛澤東浪漫主義書法的很好的借鑑。詩人李白也留下過墨跡《上陽臺帖》,能見其豪邁,未見其浪漫。李白若能在懷素之後,想必也會借鑑懷素.

毛澤東草書完全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

毛澤東在佈局用筆諸多方靣吸取了懷素之長。以《憶秦娥•婁山關》爲例(見圖片第一部分),這幅手跡書於1962年前後,這是毛澤東書法的繁富時期,它的獨特風格已經定型,書法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謂“人書俱老” 。這篇草書用狂草筆法一氣呵成,其中“西風”、“長空雁”、“如鐵”、第二個“從頭”、“如海”爲兩三字連筆,其餘均爲筆斷意連。通篇行筆力度的變化、字的大小變化、用墨的枯潤變化產生了明顯的節奏感,最後數行渴筆疾書至落款。毛澤東的書法表達了詞的意境,使人感受到紅軍征途的險惡、戰爭的悲壯,作者對勝利充滿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在欣賞這幅字的時候看到了毛澤東的每個草字都注意規範、下筆有由。過於草、不易識別的草字不用,卻用草書的筆法按楷書的筆順一筆一畫地寫成某些字,如“馬”“喇”“步”“蒼”“血”等字。

毛澤東草書完全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

懷素《自敘帖》中的橫畫時而順勢出鋒,時而變成一點。毛澤東的行草書也是這樣。有些字的寫法,毛澤東也借鑑懷素。例如《爲女民兵題照》中的“奇”字,與《自敘帖》中的兩個“奇”字,寫法很相似。又如《憶秦娥•婁山關》和《長征詩》的“鐵”字,與《自敘帖》中的“鐵”字,寫法很相似。其他很多例子不一一列舉。

毛澤東草書完全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

然而我們應該看到,懷素大省大略的草法,上一字的末部即下一字的首部(例如《自敘帖》中第40行的“獻茲”、第112行的“詩云”等) ,豎畫寫完就連續從右到左行筆寫橫畫的篆書筆法(例如《自敘帖》中第107行的“駟”等)這些都是毛澤東不取的。毛澤東書法的很多獨特之點,使其區別於“懷素體”和“狂草”,我在《毛澤東書法的特點》一文中已有較詳盡論述。

毛澤東草書完全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

所以我們可以論斷毛澤東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毛澤東的行草書自成一體,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或“狂草”。

毛澤東草書完全借鑑了懷素的狂草,但不應該認爲就是懷素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