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的餐廳喫飯,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菜單上有時會有GF、DF、V、VG和N等這樣的大寫字母出現,這些大寫字母究竟代表什麼呢?

(某餐廳Menu截圖)

其實,這些大寫字母作用主要有兩個:

一、強調過敏原

二、方便素食主義者

GF=Gluten Free 無麩質

Gluten,就是存在在穀物中的蛋白質,學名爲麩質,也就是咱們中國人說的麪筋,常見於小麥、大麥、黑麥等各類麪食中。Gluten的作用是增加面的韌性,使喫起來更有嚼頭。但不幸的是,有一些人對麩過敏,輕者嘔吐、腹瀉和腹痛,重者臟器受損、休克甚至死亡。爲了照顧這個羣體,工廠生產出無麩質的麪包、蛋糕、餅乾和披薩,餐廳也會專門在menu上強調此菜不含麩,也就是GF, gluten free products.

但實際生活中,由於媒體的錯誤宣傳,gluten free變成了跟健康、減肥掛鉤的飲食習慣,很多不過敏的減肥人士在餐廳點菜也會特意強調要gluten free的食物。

雖然少喫碳水有利減肥,但如果本身不過敏卻想喫麪食,而專門點剔除麪筋的麪食,這其實是非常不科學的。

首先,剔除了麪筋,很多健康成分也跟着流失掉了,其次,gluen free的食物味道本身並不好,生產者爲了增加風味,會額外增糖增鹽,結果是gluten free的熱量比普通食物還高!

最後,如果你在餐館很忙的時間點一份gluten free的麪食比如披薩,後廚十有八九很生氣,爲什麼? 因爲爲了避免沾上普通麪包屑,需要用專門的案板和刀對你這份gluten free餐進行分離操作,所以想想,在忙得焦頭爛額、心情不好時廚子能好好做你那份餐嗎?

再者,如果你是個有心人,會留意到不論在超市還是餐館,強調了gluten free的食物價格都比普通的麪食高 。所以,題外話:不過敏的人就不要專門點GF食物了,除非今天就不想碰碳水。

DF=Dairy Free 無乳製品

主要針對奶製品過敏者和純素食主義者。Dairy free意味着完全不含乳製品,比如牛奶、芝士、奶油、酸奶和黃油。舉一個例子,原本需要牛奶的甜點爲了迎合dairy free而改用豆奶、杏仁奶、椰奶或者大米奶代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dairy free和lactose free不一樣。lactose free針對的是乳糖不耐症患者,所以只是剔除了乳製品中的乳糖部分,但還存在乳製品成分,而dairy free則完全不含乳製品。餐館menu上都只標識DF是因爲loctose free的食物不一定dairy free,而dairy free則一定loctose free,因爲徹底斷絕了乳來源。

V=Vegetarian 素食

素食主義者在國外有很多,有的因爲宗教,有的因爲保護動物,有的因爲健康,有的甚至什麼理由都沒有,突然有一天就不想喫肉了。

V在國外的menu上只代表這道菜不含任何肉成分,包括牛羊肉、雞肉、魚和海鮮等。由於vegetarian範圍很廣,包括半素食主義者(不喫紅肉,但可食用禽類和魚蝦),彈性素食主義者(蔬食爲主,偶爾會食用肉類),奶素主義者(不喫蛋及蛋製品,但會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例如奶酪和酸奶)和蛋素主義者(不喫奶及奶製品,但會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等等。

所以一道帶有V標識的菜,可能仍含有蛋和乳製品,需要在用餐時跟服務員細問。

VG=Vegan 嚴格素食

VG,最嚴格的純素食的標識。Vegan飲食者會避免一切由動物製成的食品,包括蛋、奶、芝士和蜂蜜。如果menu上一道菜標明瞭VG,真的就沒有一點葷腥。

GF,DF,V和VG是menu最常出現的四個縮寫,此外,你還可能會在menu上看到:

NF=Nuts free=不含堅果;

O=optional=可替換的;

VO=Vegetarian optional=可替換成素食;

VGO=Vegan optional=可替換成純素食;

以及fr=free range=走地雞或者走地雞蛋等等。

本文系原創,轉載需告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