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回顧過去一年,我國取得了重大突破:嫦娥四號月背軟着陸、北斗導航系統全面組網、055大驅亮相、075兩棲攻擊艦下水、東風41和東風17重磅亮相、首艘國產航母正式服役、長征五號王者歸來……因爲2019年的努力和成就,我們對新的一年也有了更好的期待。其實,不僅是國內,國外很多人看到中國取得這麼多成就,也會有所觸動,當然方式有點不一樣。比如美國一位專家就根據2019年的事情,對中國2020年會發生的事情做出預測,向五角大樓發出警告,最後一條,估計會讓五角大樓憂心忡忡。

2020年中國會發生哪些事?美專家預測讓白宮擔憂不已

一、能源市場地位提高。根據一家專業能源機構發佈的報告,全球能源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天然氣、石油等資源的比重將逐步下降。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太陽能、風能等環保資源正逐步加入到國際新能源中併成爲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在這些領域明顯領先於其他國家。可就在其他國家試圖在這些方面趕上中國時,中國卻在可燃冰開採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被認爲是在未來數十年內替代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佳能源。不過因爲技術難度大,還未獲得大規模應用,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突破後,美日等國家無疑會在能源市場上感受到巨大挑戰。

2020年中國會發生哪些事?美專家預測讓白宮擔憂不已

二、太空探索,成功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該專家指出,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成就顯著,而且雄心勃勃,從發射數量看,在2019年度已經超過美俄兩國。而且在2019年底,中國成功將"長征五號"送上太空,其運載能力達23噸,位居世界前列。利用強大的運載能力,中國預計在明年實現火星探測的目標。

其實這一點很多人都能推斷出來。一方面是今年我國已經公開亮相了火星探測器,另一方面是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這個時期發射探測器的話,路線最短最省燃料,要是錯過的話,得再等上兩年多。再加上"胖五"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器又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載體。

2020年中國會發生哪些事?美專家預測讓白宮擔憂不已

三、佔據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

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爲,世界中心將由西方轉移到亞洲,所以美國正在將戰略重心朝亞太地區轉移,爲此經常和日本、印度等國家搞演習活動,以加強軍事合作,提升存在感。與此同時,還加大了"自由巡航"的力度,奧巴馬時期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還在繼續推行。

可是,隨着中國崛起,美國的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面臨了巨大挑戰。專家指出,2019年6月份的時候,澳大利亞智庫公佈了從多個方面對亞太地區各國的綜合實力進行了排名。就總分而言,中國75.9,美國84.5,和2018年相比,差距明顯縮小;分開來說,中國在經濟、外交影響力、未來前景等方面位列第一。

從這份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2019年在亞太地區的實力和影響力都獲得了巨大提升,相對的,美國則在走"下坡路"--多數盟友不再忠心,轉而和中國合作;隨着中國海軍實力增強,在亞太海域的軍事行動也愈發艱難……所以在2020年,中國很有可能在亞太地區的實力和影響力,超越美國。

有了這兩年的經歷,中國人首先變得"不怕事"了。其次中國人真正瞭解了什麼叫"大國"。

過去兩年風起雲湧的中美關係中,最突出的方向就是貿易戰。這場貿易戰由美國發動,它打了那麼長時間,打成那麼高的強度可以說出乎了雙方最初的意料。兩國於去年底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有望在近期簽署。

這場貿易戰是中國發展路上嚴峻的遭遇戰,相信今天大多數中國人都會給這個國家的表現打出高分。一個比較普遍的感受是,中國經受住了美國強大的貿易戰衝擊,我們保持了健康的經濟基本面,中國發展繼續呈良好態勢,公衆心理和社會秩序井然。我們變成熟了,而成熟是強大最重要的維度之一。

2020年中國會發生哪些事?美專家預測讓白宮擔憂不已

對華發動貿易戰的是世界第一大強國,而且它使出了自己的幾乎全部力氣。美國之前壓垮了很多國家,或者嚴重削弱了對方的經濟,沖垮了對方的貨幣,或者迫使對方完全接受美方的條件,投子認輸。中國能夠"越打越強",不是偶然的。我們認爲至少有以下三大原因可以總結。

第一,中國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堅實的物質基礎。美國雖有經濟、科技的全面優勢,但中國已經形成很多單項的一流要素。比如我們是第一大工業生產國,製造業很完備,同時是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有與美國旗鼓相當的消費市場。中國的汽車、手機、主要農產品市場都已是世界最大的,而且這個國家潛力巨大。事實證明中國經濟有很強的化解危機能力,迴旋餘地比我們自己曾經認爲的更大。

第二,中國的體制優勢不是一個口號,它在關鍵時刻的確有動員社會、凝聚人心的非凡優勢。貿易戰初期,中國社會上出現了一定的思想混亂,網上出現了一些悲觀的"失敗論"。但是那樣的聲音逐漸邊緣化了,我們社會的政治優勢越來越有力地釋放了出來,對貿易戰的性質、中國各種對策的必要性,人們形成了堅定的共識。貿易戰沒有打散中國,我們在黨的領導下變得空前團結。

第三,中國初次遇到全面貿易戰的極端情況,但我們邊打邊學,邊衝突邊調整,表現出很強的應急反應和改革能力。中國始終冷靜、理性,既堅決抵制壓力,同時也主動把部分壓力轉化爲動力。面對來勢洶洶的貿易戰,我們沒放棄,也不是"豁出去拼了",我們最響亮的口號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最突出的對策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這樣的表現堪稱殊爲難得。

2020年中國會發生哪些事?美專家預測讓白宮擔憂不已

回首這兩年,中美關係深刻變化,隨之發生變化的是中國國民的集體心態。或許可以說,中國社會的"大國心態"是這兩年真正開始建立起來的。

有了這兩年的經歷,中國人首先變得"不怕事"了。之前的改革開放很順利,人們以爲憑着慣性中國的全面現代化就會自然到來。如今國人都知道了,中國崛起不會那麼順利,但即使美國的圍堵也沒那麼可怕。有什麼問題,認真處理應對就是了。

其次中國人真正瞭解了什麼叫"大國"。中國做大國是沒有選擇的,而做大國又需要承受一些繞不過去的頂級壓力。我們不再指望眼前的壓力能夠輕易"熬過去",知道了承重就是今後中國的常態。我們既來之則安之,中國社會做好了今後或許會遇更大風雨的思想準備。

集體自信對任何國家和社會都是最珍貴的精神資源之一,而這樣的自信只能通過一件一件事碰撞出來,磨礪出來。如果因爲貿易戰中國的外貿垮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到10以上,經濟增長率變成負數,我們就決不會有今天的集體自信。但中國對歐洲、東盟、日本的貿易增長補了對美貿易的下跌,人民幣匯率一直在7左右擺動,經濟增長率處在合理區間,中國人的集體自信實爲對這兩年國家綜合表現的總結。

我們通過貿易戰更加確認了美國的強大,我們損失了,也成長了,與強手打交道就是這樣,或者垮,或者變得更強。實際上這兩年中國從美國新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就是所謂"衝突常常是學習對方的一種方式"的邏輯。

展望今後,中美貿易戰並未結束,接下來的談判會更艱難、膠着。但中國人的心態已然更加從容。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都會發生什麼,但我們更有信心的是,它們無一例外都難不倒這個國家。

2019年12月13日晚,中方發表"關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聲明",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中方聲明透露八方面信息,我們需從八個方面理解!中方聲明透露出協議八個方面的信息:

2020年中國會發生哪些事?美專家預測讓白宮擔憂不已

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進展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不能認爲這是一次勝利,這次階段性共識是相互妥協的結果,這次中美貿易戰,這次中美經貿磋商爲我們今後與美國進行持久戰提供了經驗和教訓。今後我們不能指望幹任何事都會一帆風順,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有的只是激烈的較量和艱苦的鬥爭,有的只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與美國鬥爭我們一定要以最堅強的意志,最堅定的決心,無論是在貿易戰戰場上,還是在金融戰、科技戰、政治戰、外交戰、輿論戰戰場上,甚至在軍事鬥爭中,都要堅決與美國霸權作鬥爭,高舉反霸權大旗,堅決扞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其實這一點很多人都能推斷出來。一方面是今年我國已經公開亮相了火星探測器,另一方面是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這個時期發射探測器的話,路線最短最省燃料,要是錯過的話,得再等上兩年多。再加上"胖五"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器又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載體。

2020年中國會發生哪些事?美專家預測讓白宮擔憂不已

三、佔據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

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爲,世界中心將由西方轉移到亞洲,所以美國正在將戰略重心朝亞太地區轉移,爲此經常和日本、印度等國家搞演習活動,以加強軍事合作,提升存在感。與此同時,還加大了"自由巡航"的力度,奧巴馬時期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還在繼續推行。

可是,隨着中國崛起,美國的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面臨了巨大挑戰。專家指出,2019年6月份的時候,澳大利亞智庫公佈了從多個方面對亞太地區各國的綜合實力進行了排名。就總分而言,中國75.9,美國84.5,和2018年相比,差距明顯縮小;分開來說,中國在經濟、外交影響力、未來前景等方面位列第一。

從這份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2019年在亞太地區的實力和影響力都獲得了巨大提升,相對的,美國則在走"下坡路"--多數盟友不再忠心,轉而和中國合作;隨着中國海軍實力增強,在亞太海域的軍事行動也愈發艱難……所以在2020年,中國很有可能在亞太地區的實力和影響力,超越美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