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佛家、医家和科学常识中,对“回光返照”一词有不同理解 | 文 三只眼读史

“回光返照”一词,最初是道家用在修真养性和炼丹法中的术语,东汉魏伯阳所著的道教早期经典学说《周易参同契》中说“凝神不外驰”,说明修道练功时,进入了“入定”状态,而达到结丹的地步。这时练功者表现为“出息微微,入息绵绵,勿令间断,则神气归根,渐入而渐柔,渐和而渐定。定之久,则呼吸俱无,而药物(丹)当自结矣”,这就是在说道家的内呼吸法中,修炼“丹功”的一种独特的回光返照、内视丹田的方法。这正如《太上纯阳真君了三得一经》所说:“回光返照中,神归炁穴里”。炁穴是体内之炁与外界之炁沟通交流的孔窍,阴脉连脏,阳脉连腑。

在道家看来,回光返照是练功达到守神入定和结丹的较高阶段。但在佛家语中,是指照顾自己之本分。宋代《联灯会要》中继成禅师说:“颠倒一生,永无休歇,直须回光返照,亲近明师”。并且释普济在《五灯会元·道揩禅师》中也说:“凡圣皆是梦言,佛及众生并为增语,到这里回光返照,撒手承当。”又如《临济录》中所说:“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由此可见,佛家所说回光返照是指检查自己的身心,进行自我反省的意思,是禅林用语,蓦然回首,直下照见自心之灵性。

对于“回光返照”一词,佛家与道家既然有了本质的含义区别,那么,医家又有怎样的说法呢?《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中提到,“凡厥逆而甚者,多无脉,服四逆、白通等汤,脉微续者,真阳渐复也;脉暴出者,回光返照也”。这里是在说明病家服药后,脉搏虽微但持续不息,是元气逐渐恢复的征兆;如果突然出现象健康人似的脉象,就是即将死亡的预兆,也就是“回光返照”。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因为病人患病日久,阴阳两亏,阴精消耗殆尽,于是阴不恋阳,阳不守阴,在“阴阳离决”之际,会出现一时精神大振、如同健康是一样的表面假象,然后便是“精气乃绝”而死亡。如同夕阳落山前,那最后一抹耀眼的辉煌,接着便油尽灯灭。

然而,一般在自然科学常识中所说的回光返照,是指由于日落时的光线反射,因而天空又短时间地发亮,是大气反射作用而出现的短暂现象。如“燕京小八景”中有一景就是狗神庙的“回光返照”景观。据说,每天清晨日出时分,狗神庙便有一缕金光直射殿内。人们起初不知何故,颇感神奇,后来才发现,原来狗神庙的庙基与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正好东西相对,中和殿殿顶的正中有一个三米高的金黄色宝顶,镏金的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再“返照”到仅有二里之遥的狗神庙内,便形成了“回光返照”奇妙的景象。俗话中,也有用“回光返照”来比喻旧事物衰亡前显示出短暂的表面兴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