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死亡詩社》這部電影,直擊很多觀衆的內心,彷彿心裏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壓抑的感覺。從何而來,聽我慢慢說。

這部電影時1989年上映的電影,在今天看來卻是難得一見的好片。故事看似平淡無奇,他卻創造了一個類似於烏托邦的世界。在一個升學率極高的學校,學生像機器一樣在學習,父母對他們有極高的希望,學生在老師們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下學習。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整個學校像是一個地獄,在我看來,這就是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漣漪。初來學校的基廷老師便像是一個能夠讓這一潭死水蕩起水花的石頭。他主張學生們用有別於傳統古板且冷冰冰的方式學習,鼓勵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心之所愛,讓他們去抓住時光的尾巴及時行樂。基廷老師的教育方式卻不被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們接受,最終離開了這個學校。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在電影裏面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個場景。第一就是基廷老師讓男孩子們去感受前人在對他們說了一些什麼。基廷老師卻在耳邊對他們說:“及時行樂。”我想這便是基廷老師的高明之處,再讓學生知道青春時光短暫,在這個時間段要學會做一些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學習只是一部分。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這部電影是1989年上映的,我不瞭解在英國那個是不是也處於應試教育的階段,學生們只是一個考試或者是學習的工具。我們的中國少年在高中學習階段的目的,說白了就是爲了盡其所能,進入一個更好的大學裏面學習。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我爲什麼說這部電影創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現實生活中難以存在的烏托邦般的世界呢,因爲在我看來呀,學校裏是不是會存在這樣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用有別與傳統的教育方式,一意孤行,讓學生們撕教材,讓學生們去創造自己的詩歌,讓學生們站在桌子上去唸詩,讓學生們在操場上盡情的奔跑。我想這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看到的,這便是電影導演的高明之處,用他自己有別於常人的小衆方式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烏托邦般的世界,讓我們沉溺其中卻不自知。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細細想來,我們的現實世界裏存不存在有基廷老師的想法的老師呢?我想應該是有的,爲什麼?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想想,自己是不是在處於被支配者的時候,自己常常在想如果我是支配者,我要改變一個方式,絕不會採用這種方式;然而當自己處於支配者的位置時,在考慮要不要採用自己的新的創新的方式的時候卻有許多的顧慮,想着這樣的方式,大家會不會同意,會不會有潛在的隱患,我的上級會不會同意。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在種種的糾結之後,還是選擇了較爲保守安全的方式。自己的想法被自己的顧慮扼殺在搖籃裏。誠然,教育者通常是處於一個支配者的地位,然而他們曾經也是一個被支配者。這算是一個惡性循環嗎,會有一個勇敢的跳出這個圈子的人嗎?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在我看來,基廷老師便是“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他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於實踐。他戲稱自己也是這個“地獄學校”的學生。所以他可以瞭解學生的想法,但是他絕不是庸庸碌碌的繼承者,他是一個開拓者。此時,我想的是,我會不會在自己的學習生涯遇到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老師。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既然是自己對教育的看法,我腦中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教育從來都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自說自唱,需要雙方的配合,它並非獨角戲,而是一對多的思想碰撞與交流。爲什麼有這個想法呢?我在大學裏看來,很多的課程裏,老師扮演的角色總是從頭到尾的知識灌輸者,學生總是在扮演着一個被動接受的角色。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或許這是高中教育的後遺症,或許我們習慣於一種老師把所有的知識打包放在你手上的方式來學習。但是於所有在學習的人來說,我們迫切需要改變總是被動接受的惰性,讓自己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習的支配者。自己去主動獲取知識真的是一件有趣的事。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尼爾的自殺算不算是一個教育失敗的例子?有人說,他是被家庭的負擔,失敗的教育和學校的壓力所殺死的;也有人說,他算是真正的活過一回,他遇到了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一羣志同道合的同學,完成了自己當演員的這個夢想;也有人說,這就是一個心理素質極差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的死去會給家人和朋友帶來多大的悲痛。看看現在社會上的新聞裏,因爲學校或者家庭的教育壓力。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每當我們在爲花季少年所惋惜的時候,大多數的人總會想到是孩子的心理素質太差,殊不知,教育出一個心理素質差的孩子也算得上是教育者,老師,這些知識授予者的問題。我們應該思考孩子的成績只是評價其個人價值的一小部分,我們還應該關注點別的,比如他的內心世界是否是健全成長的,這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現在想想及時行樂真是一句不賴的話!人不風流枉少年,你現在不去追的話,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你有夢,你還有想要去實現的目標,爲什麼不抓緊時間去完成,難道要等到自己的激情被全部磨滅掉的時候嗎?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其實一部好的電影,每一個場景和鏡頭都值得細細揣摩,每一句話,都值得思考。這部電影在我心裏挑起許多的疑問,有關於生活,有關於自己的學習,有關於朋友。同時這部電影也給了我很多的答案,有關於時間,有關於青春,有關於自己。

《死亡詩社》: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誰也給不了答案

他居出世,思入世,勇於對抗人們口中的常識與真理而去追尋自己的心。一天的時間很短暫,一生的時間也不多,可是人一生的選擇卻很多。遇到困難,你可以選擇無精打采,也可以選擇逆流勇上;碰到阻礙,你可以選擇碌碌無爲,也可以選擇積極進取;遇上壓力,你可以選擇萎靡不振,也可以選擇勇往直前。生活是怎樣,誰也給不了答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