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開車上下班,多年來,發現這裏有很多不守規矩、不爲他人着想的駕駛者。例如在直走或轉彎道上交通燈前停下來時,轉不轉彎也從不打燈,讓後面的車以爲他是直走的,結果他不直走,後面的車必須轉道,驚險百出。要停下等人的車,也常常不打燈。我在香港很少碰到這些情況,這並不代表香港人素質比較高,我想主要是因爲香港滿街都是警察,加上抄牌開罰單香港效率之高全世界無出其右。而在新加坡碰上警察的概率比中多多安慰獎還低,所以養成新加坡司機不守規矩和心存僥倖的習慣。

10月13日晚上我去嘉龍劇院觀看香港金曲之夜,散場時出停車場的車大排長龍,竟然有一輛車沒排隊直接從反方向車道逆行,開到近停車場入口處,遇上有車要進來擋住道,他才慢慢擠進出口車道。那些在排隊等出去的車又不甘心讓他過,結果我讓他擠進來,不然進入停車場的車動彈不得。11月7日我去大巴窯歡喜樓參加365防癌教育協會慈善晚宴,停車場入口也是大排長龍,又遇上一輛車也用同樣的方法插隊。一個月我碰上兩次了,所以相信這不是獨立偶發事件。他們的行爲反映出他們考慮的不是“應不應該守規矩”,而是“會不會被抓被罰”。

平時在辦公室我也看到一些缺乏公德心的行爲。每天在洗手間都能看到擦手的紙巾沒有扔到垃圾桶裏,而是掛在洗手盆旁邊的垃圾桶周圍;洗手盆旁邊也全是水,我想他們可能覺得這是公共場所,又不是在家,不需要考慮別的使用者的感受。

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美譽,但這個花園城市的清潔是靠大量的清潔工人清掃出來的,並不是民衆自動自發不亂丟垃圾保持和維護出來的。反觀日本人的行爲,今年的世界盃,日本雖然輸球,但球隊把更衣室整理得乾乾淨淨,日本球迷則在球場自動撿垃圾,在大型賽事後自動撿垃圾,這對日本人來說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這令我想起我從小學開始,學校與老師不斷灌輸的“德智體羣美”價值觀。這是對人的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類社會教育的目標趨向,所以人類社會的教育就離不開這個根本。德育排在首,因爲這是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社會普世價值觀。

是共同的,社會、大衆和全世界的而不是個人的。社會的制度、規矩原則上是正直無私,爲大衆謀和平和共同利益。但近代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泛濫讓大家的公共意識變得薄弱甚至全無了。把個人利益凌駕於公衆利益之上的都是以自我爲中心自私自利的人,早晚上得山多終遇虎。

是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自然規律去發展社會,提升自己。德即是對道、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踐行,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播。但德行有問題的人就會堂而皇之地踐踏規則,佔了便宜之後不僅不覺愧疚,還會洋洋得意,覺得自己這樣很“聰明”和“醒目過人”。

本意是心臟。古人認爲心是思維和重要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說做“心”。又由思維器官引申爲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又引申爲思慮、謀劃。可惜當無心人不認同公德如同我們心臟那般重要的話,這些缺乏公德心的人和行爲其實就是自私自利以自我爲中心,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

歸根究底這是教育的問題,而應該擔起首要責任的就是家長。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父母親的言傳身教,是樹立和培養孩童價值觀最直接的導師。我那年代的人小時候都要幫忙家裏做事務,但我想現在年輕一代已經很少從小做家務了,因爲要麼父母捨不得給孩子做事,要麼家裏有女傭,不需要動手勞動了,而且父母和女傭都把小孩子當寶貝伺候着,無形也養成了孩子只有享受的權利而沒有付出義務的意識。一直習慣女傭服侍的日子久了,所以纔看到女傭幫服兵役穿着軍服的少爺背揹包的事件。真是不可思議,如靠他保家衛國就死定了。

家庭教育以外就是學校的教育了,兩者應該相輔相成,共同樹立孩子的正確價值觀。新加坡政府在小販中心鼓勵大家“自動歸還碗碟”,我覺得這個計劃很好,但爲什麼政府不停加大力度去推,效果還是差強人意?因爲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我建議培養公德心應從幼兒教育開始。在學校讓學生打掃衛生,鼓勵學生用餐後自動歸還碗碟和清理餐桌,幫助培養最基本的公德心。

公德心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如果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習慣,我相信假以時日,一定能看到效果,如果公德心能從民衆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體現出來,我們的社會必將更加優雅。

——轉自《聯合早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