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日,韓國SBS新聞援引韓國警方消息稱,"華城連環殺人事件”出現新進展,警方鎖定的特定嫌疑人李某,現年56歲,目前在釜山監獄服刑。昨天,警方的消息發佈後,韓國《京鄉新聞》第一時間電話連線曾在此案中擔任搜查組組長的前地方警察署署長河升均——他是追蹤該案件時間最長的刑警,也是電影《殺人回憶》中宋康昊飾演的角色樸鬥萬的原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

從18日晚上到19日上午,"華城連環殺人事件"始終高掛韓國各大社交平臺實時搜索榜首位。這起30年懸而未果的惡性案件,不僅令韓國社會集體“失眠”,也牽動着中國的網友。

今天上午,韓國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廳召開“特定嫌疑人”記者招待會,對目前的調查進展等問題進行說明。與此同時,這位姦殺10名女性,手法兇殘的真兇,也隨着韓媒的深挖,輪廓逐漸清晰——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雙面人”浮出水面

18日,韓國SBS新聞援引韓國警方消息稱,"華城連環殺人事件”出現新進展,警方鎖定的特定嫌疑人李某,現年56歲,目前在釜山監獄服刑。

順着這個線索,韓國媒體迅速各方取料,很快發現,這個李某,就是“清州小姨子被殺案”的嫌疑犯——李春才。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當年的調查現場 圖源:韓網

1993年12月18日,家住忠北清州的李春才和妻子發生激烈爭吵,妻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1994年1月,即華城連環殺人事件最後一起案件發生後的第三年,20歲的妻妹來其住處做客,獸性大發的李春才伸出魔爪,喂其喫安眠藥,強姦,隨後用鈍器殺害,並在離家800米處遺棄屍體。

警方發現,屍體還被繫上女式絲襪,與華城連環殺人手法相似。

經過二審,李春才從死刑變爲無期徒刑,被收押進釜山監獄。當時的調查人員表示,“這個人毫無負罪感,看起來很享受犯罪的過程,心理相當扭曲。”

而這,和"華城連環殺人事件”調查人員做的評價如出一轍——“享受犯罪,可能具有性心理障礙並仇視女性等精神疾病。”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案發當時的韓國新聞。標題爲”殺人村莊流言蜚語四起” 圖源:韓網

1986年9月15日至1991年4月3日,韓國京畿道華城臺安一帶發生10起婦女強姦被殺案。

受害者均在深夜的農田或小路遭遇突襲,隨後被自己所穿的絲襪等衣物勒死,下體還被塞入各種異物。年紀最大的遇害者71歲,最小的14歲,僅有一名13歲女孩僥倖逃生。

1988年9月16日晚上,這名13歲女學生前往教會途中,被嫌犯從後面持刀威脅,強行拖到稻田的田埂。雙手被脫掉的衣服反綁,嘴巴被內褲塞住,頭被套上緊身短褲。嫌犯強姦得逞後,被害人趁其專注於洗劫財物,逃至對面村莊,倖存獲救。

——這是10起案件中,唯一被警方偵破的模仿犯罪。兇手在第二年就被逮捕,被判無期徒刑。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電影《殺人回憶》 圖源:韓網

由於華城連環兇手作案手法殘忍且紊亂,令韓國上下陷入恐慌,"華城連環殺人案"由此得名。

爲此,韓國出動有史以來最多警力,達205萬人;調查對象2.128萬人;指紋對照4.116萬人。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別接受了遺傳基因(DNA)鑑定和毛髮鑑定。調查記錄裝滿了5個大塑料袋,各種調查記錄至今仍未被打破,但真兇始終未能落網。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案發現場 圖源:韓網

這個韓國史上最大的懸案,也與另外兩起駭人聽聞的案件——“青蛙少年失蹤案”和“李炯浩誘拐事件”,共列入"韓國三大未解謎案"。

2003年,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按照案發經過拍攝的電影《殺人回憶》,被韓媒奉爲“韓國最偉大的電影”,在中國備受影迷推崇。

同時,這起案件也出現在《隧道》、《信號》、《岬童夷》等人氣影視作品之中。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電影《殺人回憶》 圖源:韓網

可以說,即便過了33年,“華城怪談”也依舊籠罩着整個韓國社會。有不少韓國網友留言稱:“要不是他再犯被抓,可能還會死更多的人。”

最後的掙扎

今天上午9點30分,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廳召開“特定嫌疑人”記者招待會,進一步公開已有情況和調查進展,受到各方關注。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京畿南部二部長髮言稱,根據國立科學調查研究院的對比鑑定,李春才的DNA與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物上殘留取樣的DNA完全一致。不過,他透露,在第一次的相關調查中,李春才否認了自身的嫌疑。

在當天CBS的一檔廣播節目《金賢正的新聞秀》中,出鏡的一名孫姓律師提到,連環殺人犯大多有炫耀犯罪事實的習慣,即便在監獄裏,也會“露出馬腳”。他認爲,李春才以模範囚犯的外表隱忍,有可能是爲了獲得假釋。

還有分析認爲,李春在只是在做最後的掙扎。

爲了加快破案進程,韓國警方決定,除第8起模仿案件之外,將從第2、3、4起案件中提取殘留DNA,最快將於今天交給國立科學調查研究所進行分析,判定最後的真兇身份。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警方模擬的畫像 圖源:韓網

針對“警方將公開嫌疑人的資料和相貌”這一傳聞,發言長官否認並表示,“基於案件的特殊性,嫌疑人的更多資料暫時不能公開。”

但韓媒根據相關人士的消息爆料稱,李春才本人的相貌和過去警方公佈的模擬畫像,相似度極高——

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和毛髮、血液等採集證據,當年的調查警方確定兇手的血型爲B型,年齡大約在20多歲,身高爲165至170釐米,身材偏胖,不戴眼鏡,長相較爲普通。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警方模擬的畫像 圖源:韓網

至於外界最爲關注的公訴時效過期問題,發言長官也做出承諾:“我們成立了57人的調查小組,將進行最縝密詳細的調查,重新檢測所有證據,也會對嫌犯進行訊問。雖然追訴期已過,但我們將帶着歷史使命,竭盡全力。”

2006年4月2日,"華城連環殺人案" 的訴訟時效到期。根據韓國的法律,2007年以前發生的殺人案件,公訴時效爲15年。

這意味着,這個臭名昭著的罪犯,即便落網,也不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噩夢一般的記憶

“必須增加公訴時效!政界根本感受不到我們的痛苦。”

昨天,警方的消息發佈後,韓國《京鄉新聞》第一時間電話連線曾在此案中擔任搜查組組長的前地方警察署署長河升均——他是追蹤該案件時間最長的刑警,也是電影《殺人回憶》中宋康昊飾演的角色樸鬥萬的原型。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電話中,這位73歲的老人感慨萬千,稱自己是沒能捉住真兇的"失敗者",也坦言,隨着調查的深入,他曾痛苦的想要"親手殺了那個罪犯"。

2003年《殺人回憶》上映前,導演奉俊昊說: “記憶本身就是對犯人的懲罰。”而河升均在隨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對10名無辜的生命及其家屬,以及在案發現場日夜奮戰的廣大警務人員來說,這不是'追憶',而是'噩夢'。"

1971年,河升均以巡警身份投入警察隊伍中,隨後在京畿道警察廳擔任30多年刑警一職。

1986年12月,華城第4位年輕女性遇害,他由此正式涉入此案,開展調查。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當年的警方辦公環境 圖源:韓網

80年代中期,沒有手機,也沒有閉路電視,韓國警方辦公條件也相當惡劣。河升均曾在不能洗澡,難以入睡的環境下,連續高強度工作38天。他的部下還曾過勞倒下,至今半身不遂。

對他而言,堅持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憤慨"。

河升均表示,當看到遇害的一名初中女孩,雙手雙腳被反綁,嘴巴被胸罩塞住,陰道還被插入圓珠筆、叉子、湯匙等異物時,他的憤怒和怨恨,絲毫不亞於受害者家屬。

"說實話,我很想殺他。"

根據當時的刑事訴訟法,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的重大犯罪,警方必須提供嚴格的證據和證明。爲此,河升均和下屬精心收集現場所有的蛛絲馬跡,整理的直接、間接證據和資料"數都數不過來"。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當年的調查現場 圖源:韓網

即便2006年初退休後,這起懸案還在他心中縈繞,揮之不去。他還如過去一樣,繼續打聽真兇下落,蒐集證據。

"我一聽到全國哪裏發生性暴力惡性事件,都會聯想到華城。我想,我一生都在想着這件事。"

根據目前警方公佈的消息,河升均表示,雖然特定嫌疑人已經鎖定,但他認爲,這還不能充分表明就是真兇。

"當時有很多屍體腐爛了,採集的也不夠準確。我只能肯定的是,兇手是同一個人,手法完全一致。"

不過,根據他的調查和目擊者描述,50多歲的年齡區間較爲吻合。"我估計的就是55歲到58歲。”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對公訴時效這一問題,河升均態度也相當強硬。他明確表示,對性質惡劣的罪犯,時效過期就不該存在。

2006年初,退休前的河升均給華城案真兇寫了一封數千字的假想信。文中寫道:

"得了癌症的話,徹底治療是理所當然的。可對你這樣的'社會癌症',居然因爲公訴時效就不能去治,不覺得奇怪嗎?"

三大謎案的轉機

當這起韓國最大懸案出現轉機, “青蛙少年失蹤案”和“李炯浩被誘拐事件”也重回大衆視野。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1991年3月26日,因爲地方議會選舉,韓國全市放假一天。韓國大邱市近郊一個小鎮的5名小學生趁假日結伴去抓火蜥蜴,結果離奇失蹤。由於當時媒體誤傳,這起案件被命名爲“青蛙少年失蹤案”。

案件嚴重,時任總統盧泰愚爲此下達特別指示,韓國警方和軍方出動了約32萬人,並印發了約2億張傳單,在全國各地進行地毯式調查,賞金達到4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5萬)。不過,由於案發時正值秋季,大量落葉覆蓋地面,搜查毫無進展。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韓國民衆自發組織調查和搜尋“青蛙少年”,車上張貼着報案電話、賞金公示等各類標語 圖源:韓網

2002年9月25日,韓國警方接到報案,稱在臥龍山發現了五個少年的屍骨和五雙鞋。警方挖掘後發現,屍骨周圍還有三發子彈。慶北大學法醫組鑑定後表示,在3名“青蛙少年”的遺骨中發現被鈍器等人爲傷害的痕跡,由此斷定他們被他人所殺。

2004年3月26日,失蹤13年的5名“青蛙少年”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慶北大醫院太平間舉行。

2006年3月25日,此案的訴訟時效到期,暫停追查。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韓國報紙刊登”青蛙少年“賞金告示 圖源:韓網

今天上午,大邱地方警察廳透露,韓國警察廳廳長閔鉀龍將於明天首次前往發現青蛙少年遺骨的現場,舉行簡單追悼會,並向遺屬轉達展開調查的相關說明。

大邱警察廳相關人士表示,希望以“華城連環殺人案”、 “青蛙少年失蹤案”爲契機,實現“零犯罪”。

“李炯浩誘拐事件”的案發經過也令人震撼。

1991年1月29日,家住韓國首爾江南區狎鷗亭的9歲男孩李炯浩被綁架。3月13日,他的屍體在漢江蠶室大橋附近的一處排水渠中被發現。根據解剖結果顯示,李炯浩在失蹤後第二天就被殺害,死因是窒息。

在他被綁架的44天裏,兇手用10個不同的電話共致電其父母87次,言語中百般威脅和戲弄,併成功勒索兩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0萬)贖金,手法周密。

當時,警方推斷,兇手是30-39歲的男性,身高在167-170釐米之間,帶有首爾和全羅南道口音。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警方模擬的嫌犯畫像 圖源:韓網

案發後的15年裏,韓國累計投入了15萬人力和10多萬警力,逮捕並調查了約420名嫌疑犯,分析了87份聲音和筆跡樣本,都毫無進展,兇手仍然逍遙法外。

2006年1月,此案的訴訟時效屆滿。2007年,韓國導演樸鎮彪改編此案,拍攝電影《那傢伙的聲音》,引起轟動。

《殺人回憶》之謎即將揭曉,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噩夢始末

△電影《那傢伙的聲音》截圖 圖源:韓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