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佰》 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管虎導演稱:拍攝這部電影是作爲一箇中國人瞭解歷史的義務。

由騰訊影業攜手華誼兄弟、北京七印象文化聯合出品,2019年最受期待的華語鉅製,《老炮兒》之後管虎導演又一力作《八佰》,宣佈定檔7月5日,進軍暑期檔。

管虎近些年更加鍾愛抗戰影片,還記得2013年的《廚子戲子痞子》票房報收3億,當年可謂紅極一時。2019年,正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管虎拍攝了《八佰》

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上海最後的防線。《八佰》是一首中華民族弱亂之際的熱血輓歌,也是一次震撼心靈的歷史回眸。爲了重現這段歷史,導演管虎和衆主創踏上了一場衆志成城的征途——十年準備,四年制作,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

同屬于軍事題材電影管虎的《八佰》重磅來襲,與吳京的《戰狼2》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八佰》抗日戰爭時期,團隊作戰,裝備落後,無任何支援。吳京的《戰狼2》現代軍事題材,保衛人民健康財產,裝備先進,有祖國作爲強大的堅強後盾,雖然《戰狼2》能夠引起現代很多人的共鳴,但是管虎的《八佰》也告訴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先烈。

管虎《八佰》

淞滬會戰最後的防線

戰爭史上罕見被圍觀一役

電影《八佰》定檔海報

《八佰》 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爲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海報中的五層建築就是四行倉庫,面前是數萬驕狂的日寇,身後是隔河守望的同胞。四個晝夜裏,日軍發動了十幾輪瘋狂的進攻,付出了陣亡兩百餘的代價也沒有推進一步。他們無懼生死,用血肉築成了上海淪陷前最後一道堡壘,也爲彼時弱亂的民族留下一個有關血性和尊嚴的傳說。

雨中備戰 將士連夜修築工事

這場戰鬥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場有觀衆的戰爭。市民、難民、各國媒體、租界駐軍齊聚南岸。北岸血戰之時,南岸依舊歌舞昇平,隔岸觀火者衆,甚至有賭場爲對岸的勝負開出了盤口。當然也有不甘旁觀者,戰鬥的第二天夜半,一名童子軍隊員,將旗幟裹在身上游過蘇州河潛入倉庫。於是,海報的視覺中心,有了那面在硝煙中獵獵迎風的旗幟。史載:“天亮時分,國旗飄展,隔河民衆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大家似乎意識到,對面那支孤軍在守衛的不僅僅一座倉庫,而是一個民族的魂魄 。

隔岸觀戰 南岸民衆遠望四行倉庫

採訪導演管虎得知,想打造最震撼的戰爭電影,帶我們瞭解那段偉大的歷史,孤軍誓死護國的激烈戰鬥。524團第一營讓他掩護撤退守護四行(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倉庫的八佰壯士。“我們的部隊人都打光了,老兵都沒有多少了,有我謝晉元在,有我們士兵在,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而與之對應一河之隔的租界區則和平安詳,歌舞昇平,但是沒有一人退縮,天堂與地獄,我願意保家衛國,待在地獄。

吳京的軍事題材電影《戰狼2》創造了萬人空巷看《戰狼2》的熱潮,也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票房高達56億,《戰狼2》拍攝成本僅僅只有2億元,去掉3.3%的電影營業稅和5%的影視發展基金,以及55%的院線分賬,吳京和紙片方可獲得20億的票房分賬,票房回報率高達10倍,這部電影可以說讓吳京和其它出品方賺翻了。

管虎的《八佰》相對於吳京的《戰狼2》絲毫不遜色,而這部電影管虎也花費了十年的時間,爲了讓電影更加還原和接近歷史事件,給觀衆帶來一種沉浸式的體驗,管虎導演特意採用Imax數字攝影機進行拍攝。管虎導演稱:拍攝這部電影是作爲一箇中國人瞭解歷史的義務。

吳京的《戰狼2》是根據現代非洲保衛祖國人民安全財產案例改編,而管虎的《八佰》是根據四行保衛戰進行改編,《戰狼2》能夠大火,那麼管虎的《八佰》相信也不會讓人失望。

現代軍事題材電影《戰狼2》創造了內地影視票房的紀錄,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我不是藥神》票房也高達31億,管虎的抗日戰爭軍事題材電影《八佰》我們也每個人欠他一張電影票。

精品是這樣煉成的!

管虎說:“我和王中磊說過,做任何事都行,別讓我想票房,我想認真的創作電影。

製片人朱文玖、攝影指導曹鬱、美術指導林木、錄音指導富康等組成了《八佰》超一流的團隊,出品方華誼兄弟頗有底氣——“正是因爲有這樣超一流的團隊做保障,才更有信心將《八佰》打造成中國影史最震撼的戰爭片”。此外,在歷經多年的影片籌備中,爲了做到“尊重歷史、重塑歷史”,劇組幾乎查閱了所有相關史料,從各個角度對1937年的上海進行精緻的還原,包括故事、人物、場景等多方面都以“真實”爲前提,管虎表示要滿足大家對戰爭片的想象,儘量逼真還原,讓觀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甚至於旗袍上的扣子都要有當年的質感”。

服裝道具的還原相對容易,但場景怎麼辦呢?這是一個發生在上海的故事。就算蘇州河兩岸的戰爭遺址保留完好,也不是送保安幾條煙就可以解決拍攝場地的事。總不能在綠幕裏衝鋒陷陣吧?有一定閱片量的明眼人,大概一眼就能一眼分辨是棚拍還是實拍。

意外的是《八佰》團隊居然將80年前的場景也進行了1:1還原,一磚一瓦搭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並對兩岸的租界建築和四行倉庫進行還原,使得拍攝場景無限靠近史料的建築。

小編這次有被《八佰》團隊的魄力震撼到。畢竟實景搭建是一項繁複的大工程,不是簡單地花上幾年時間蓋好房子就能草草了事。真實建築和電影美術相融合,標準極高。不是導演一個人說“我要內樣兒的效果”,然後設計師去畫出來。

很多時候需要從攝影師的角度去考慮,比如打光有什麼要求,超級重的攝影設備的放置點要有多少次的變動,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很多靈活性,而這些靈活性,是普通建築無法實現的。由此可見管虎所說未來在這部影片中“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真不是吹牛皮。打造中國影史上最震撼的史詩級戰爭片,想必就是他此次拍攝的目的之一。

管虎談《八佰》提出“型態演員”招募概念,再現東方巴黎質感

高質量的電影需要高質量的演員。爲達到人物的真實,《八佰》劇組開啓了上千人的型態演員招募計劃。

“型態演員”這個概念,小編翻閱所有資料,均未在以往其他電影中有聽說。這個角色是爲《八佰》特別打造的“羣體”。管虎給出的定義是“介於主演和羣演之間的演員”,“所謂型態演員也許沒有臺詞,但是他們的表情和動作能記錄下來。我們希望不要再讓一堆羣衆演員,職業演員換上衣服在那裏演完了,喫完盒飯了就走,希望有這些熱愛電影人蔘與進來,真心實意去完成型態的塑造。”

更重要的是,這能夠真實還原當時的人物形象和細節,從而避免過往大片中羣演走過場的尷尬。因淞滬會戰所涉及到的人物衆多,想在一部影片中來展現四天四夜艱苦卓絕的抵抗戰鬥難度還是很大的。因此影片也需要使用大量邊緣化的角色來塑造戰爭對於社會各個階層人物的不同衝擊。

演員陣容如何?

厲害了!我的哥!

3月7日,管虎又發微博回顧拍攝《八佰》的經歷,表示電影中的演員“哪有番位!只有番號”,並且按出場順序曝光了影片的主要演員: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張宥浩、魏晨、唐藝昕、李九霄、徐嘉雯、李晨、餘皚磊、侯勇、辛柏青、梁靜、馬精武、阮經天、俞灝明、劉曉慶、姚晨、鄭愷、黃曉明……

杜淳飾謝晉元

524團團附

謝晉元1905年出生於廣東梅州蕉嶺縣,1925年12月,謝晉元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國立中山大學)畢業,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謝晉元被第88師師長孫元良選中,組成“敢死隊”堅守四行倉庫,掩護十萬大軍西撤。當時他不過32歲,卻留下了豪言壯語:“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領土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

杜淳飾謝晉元

謝晉元

謝晉元在四行倉庫浴血奮戰了4個晝夜之後,奉命撤退到租界,卻在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時年37歲。演員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在片中應該是個重要角色,他拍這部戲的時候也是37歲,不過從“淞滬會戰”的時間算起要比人物原型謝晉元年長5歲。

姚晨飾何香凝

何香凝是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遺孀。時至激戰之際,何香凝先生專程趕到蘇州河南岸“遙望致哀”,她在一封致函中寫道:“‘八百壯士’的英雄氣概,使我們感動得流淚,但等我們趕到溝邊,卻又不能通過,只有靜穆地向對岸注視,遙寄我滿腔虔敬親愛之忱。”1937年淞滬會戰的時候,何香凝已近花甲之年,但姚晨飾演這一角色時才39歲,在年齡上有較大出入,可能是運用了特效化妝。

姚晨飾何香凝

何香凝

俞灝明飾上官志標

一營一連長

上官志標,生於1912年7月20日,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央軍校軍訓班第一期畢業。作爲謝晉元的主要助手,上官志標在四行倉庫浴血奮戰的經歷,被寫進了臺灣課本:“……敵知強取不可逞,越次日,乃遣座二人潛上四行倉庫,欲偷襲,爲志標先瞥見,即奮身撲其一,奪其械,而以手力扼殺之;其一則爲晉元槍殺之也……:‘此真中國男兒也’……”上官志標1967年因公積勞成疾,病逝於臺南。俞灝明出演該角色時正值30歲,比原型人物上官志標大5歲。

俞灝明飾上官志標

上官志標

鄭愷飾陳樹生

一營二連二排四班副班長

陳樹生是湖北利川人,1934年冬於家鄉參加國民革命軍第88師,被編入補充團第一營。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其中,陳樹生在白色汗衫上,給遠在四川大巴山裏的老母親寫下一行悲愴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在10月28日日軍一次十幾人小分隊的突襲中,作爲敢死隊員的陳樹生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進了日軍突襲小隊之中,與十幾個日軍同歸而盡,年僅21歲。然而,直到犧牲,他也沒有留下過一張照片。鄭愷拍這部戲時32歲,比原型人物陳樹生大11歲。

鄭愷飾陳樹生

未知演員飾楊惠敏

在預告片中可以看到一女士橫渡蘇州河,她很有可能是楊惠敏。1937年10月28日深夜,14歲女童子軍楊惠敏冒着生命危險遊過蘇州河,爬到四行倉庫樓下,將一面旗幟交給團長謝晉元,謝團長屬下將旗幟升上四行倉庫樓頂。1977年,臺灣拍攝的電影《八百勇士》裏,林青霞曾扮演楊惠敏。

【其他演員】

●魏晨(朱勝忠,88師524團一營一連)

歐豪(端午,88師524團一營)

李晨(山東兵,88師524團一營)

王千源(羊拐,88師524團一營)

姜武(老鐵,88師524團一營)

張譯(老算盤,浙江保安團)

黃志忠(老葫蘆,湖北保安團)

餘皚磊(洛陽鏟,88師524團一營)

部分劇照

↓↓↓

目前只公佈了一分多鐘的預告片

但這個事件本身就足夠讓人熱血沸騰

【關於這部劇你可能想要了解的乾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