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石油市場供應和需求艱難平衡,美國與中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貿易摩擦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對國際油價走勢構成重要影響。2019年,政府部門圍繞落實《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多項政策,推進油氣行業全面開放。


2019年我國原油、石油對外依存度首次雙破70%,煉能過剩加劇

2020年1月13日下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北京舉辦《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發佈會。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勘探開發形勢好轉。原油產量扭轉連續幾年下降勢頭,達到1.91億噸,增幅1.1%;天然氣產量估算達到1738億立方米,增幅約9.8%。


世界石油市場供應和需求艱難平衡,美國與中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貿易摩擦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對國際油價走勢構成重要影響。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走勢仍將疲軟,國際油價將維持震盪走勢,布倫特原油均價範圍在60-65美元/桶區間。對於不穩定的全球宏觀經濟和政治局勢,特別是美國與主要經濟體的貿易爭端、中東地緣政治形勢的較大不確定性,國際油價年均水平降至50美元/桶以下或向上突破75美元/桶的情況也可能出現。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建青在致辭中說,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博弈加劇、保護主義持續蔓延,霸權主義盛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趨複雜。世界油氣行業發展風險加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但機遇與挑戰並存,油氣行業仍將在風浪中前行。


《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核心判斷:

01 | 對全球油氣市場施加影響已成爲美國推行“美國優先”戰略的重要抓手

美國藉助能源獨立,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掌控力和影響力加強,成爲國際石油市場又一隻“看得見的手”。歐佩克石油市場份額不斷被美國擠壓,內部凝聚力和整體影響力下降,卡塔爾和厄瓜多爾先後退出。美國、俄羅斯分別支持下的沙特和伊朗兩大陣營博弈加劇,中東地區爭端更加激烈。綜合考慮,儘管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導致短期和局部的供應緊張並誘發價格波動,但供需基本面不支持國際油價明顯走高,預計2020年布倫特油價平均價格在60-65美元/桶。


02 | 全球天然氣供需繼續寬鬆

2019年,全球天然氣貿易增長9.1%,與上年基本持平, LNG貿易增速12.2%,接近管道氣貿易增速的2倍。歐亞市場聯動性凸顯,歐洲NBP價格和亞洲LNG現貨均價都出現40%左右的深度下跌。預計2020年,全球天然氣供需繼續寬鬆,價格仍將保持低位運行,供需兩側、傳統與新興國家的博弈將持續加劇。相對管道氣貿易,LNG貿易正在形成強勢。中國作爲全球天然氣最大進口國,應當適時處理好進口管道氣與LNG關係,把握進口時機與結構,降低天然氣進口成本。


03 | 國內石油產量止跌回升,油氣對外依存度快速提升勢頭得到遏制

國內勘探開發形勢好轉,2019年原油產量扭轉連續幾年下降勢頭,達到1.91億噸,增幅1.1%;天然氣產量估算達到1738億立方米,增幅約9.8%。國內油氣對外依存度雖仍上升,但快速提升的勢頭得到遏制。未來隨着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七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產量還將繼續回升,預計2020年國內油氣產量有望分別達到1.94億噸和1900億立方米。加之國家發展清潔煤、多能代油、提高終端用能電力比例等政策實施,油氣對外依存度將呈平穩低速增長態勢。


04 | 中國成品油消費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成品油出口壓力持續加大

2019年是我國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國內汽柴煤三大成品油消費增速因多種原因均有所放緩,成品油出口壓力加大,全年淨出口總量首破5000萬噸,“猛增”34%。2020年預計國內成品油需求增速繼續放緩,煉油能力增勢不減,供應將繼續過剩,成品油淨出口可能將一舉突破6000萬噸,超過韓國成爲亞太地區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國。


05 | 國內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2019年,我國天然氣生產增速9.6%,超過進口增速,對外依存度與上年基本持平。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LNG接收站接收能力、儲氣庫調峯能力建設均取得明顯進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國內天然氣安全保供能力明顯提升。2020年及之後,隨着我國天然氣市場規模的擴大、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仍需繼續不斷完善,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供應保障能力。


06 | 煉能 過剩 趨重並有向煉化一體化下游低端擴展之勢

隨着民企的崛起和外資的進入,國內煉油和乙烯能力重又進入新一輪較快增長通道。2019年,煉油總能力升至8.6億噸/年,乙烯總能力首破3000萬噸/年,煉化能力過剩愈演愈烈。儘管近幾年國內煉油行業已淘汰0.95億噸落後產能,但按正常的開工率水平85%,合理的成品油收率60%計,在僅滿足國內成品油需求情景下,我國煉油能力已過剩2.5億噸;在滿足國內成品油需求及儘可能大量出口後,至少還過剩1.5億噸。按目前在建、已批准建設和規劃的項目測算,我國2025年煉油能力將升至10.2億噸/年,乙烯能力將破5000萬噸/年,雙超美國而居世界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煉油行業加快煉化一體化,疊加乙烯能力的快速增長,煉油能力過剩有進一步向煉化行業下游擴展、造成低端大宗石化品產能過剩的可能。


07 | 國際油氣合作取得戰略性突破

2019年,我國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進能源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思路,建立全面開放條件下油氣安全體系邁出重要一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歷時五年建成通氣,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將與中國東北、京津冀和長江三角洲主消費市場對接;中國石化、廣匯能源、新奧能源等企業新籤多項LNG長期供應合同。我國東部天然氣主消費市場已經形成多氣源競爭格局。同時,外資加快了全面進入中國油氣上下游的步伐,海上、煉化、銷售等一批獨資合資項目正在開建或計劃中。

08 | 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明顯加快

2019年,政府部門圍繞落實《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多項政策,推進油氣行業全面開放。同時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出讓;改革油氣管網運營機制,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深化油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油氣行業體制機制改革已經打破原有行業壁壘,新政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市場化進程。


更多化工信息請關注微信:中國化工信息週刊(ID:CCN-weekly)

2019年我國原油、石油對外依存度首次雙破70%,煉能過剩加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