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基因決定了海信彩電版圖的未來戰略,一定是聚焦在“顯示技術”優勢上,實現5G+、AI+、物聯網+。從1969年“青島無線電二廠”到今天的海信視像,海信彩電產業歷史上的“大”變革何止於此一次。

2019年最後一個月,國內彩電市場曾經15年蟬聯第一的海信“變了”:彩電產品實質法人主體,上市公司,海信電器更名爲“海信視像”。

同期,海信視像(600060)公告稱,控股股東海信集團正籌劃將其所持海信視像3.009億股股份,以32.41億元轉讓給海信電子控股,約佔海信視像總股本的22.996%。本次股份轉讓後,海信電子將成爲海信視像控股股東,海信集團仍爲海信視像的間接控股股東,青島市國資委依然是實際控制人。

“改一個名字”、“左手倒右手的股份轉移”,海信彩電版圖的動作“有些雲裏霧裏”。讓很多外人“看不太懂”!

“改”是大趨勢,海信來了

近年來,家電產業的變革“風起雲湧”:例如,空調老大格力,剛剛在2019年完成進一步的股權改革,國資系退出控制人地位;同屬青島國資的海爾系統更名爲“海爾智家”,加速向AIOT轉向;家電業最早完成“二代接班”的美的系,收購德國庫卡,進入機器人領域,提前佈局未來產業;家電業中早期“出海最厲害的TCL”,大力涉足液晶面板產業,實現“縱向鏈條”的新整合;即便是近年來彩電主業低迷的康佳,也在資本層面動作頻頻……

“海信視像”背後:晚一步,還是早一步

與這些行業巨頭,先行者比較,2019年底,海信的改革來的並不早,但是更爲迅速:一方面,海信視像的新名字,表明海信彩電要從“家用”獨大,向“商業、工程、家用”三線並行轉變——這是向5G時代,“屏”無所不在的時代發起新進攻的號角。

另一方面,海信電子和海信集團之間的股份轉移,雖然是左右手之分,但是左右手畢竟“目標不同”:海信電子是“控股投資”平臺,其持有海信視像的大筆新股份代表了國資在純競爭性領域從“管一切”到“管資本”的轉變。這是海信視像未來“決策”與“自主決策”權的變革。

對此,行業衆多專家指出“彩電老大真的再變了”!這或許是一個嶄新的時代的開端。甚至不僅是海信視像,也是青島作爲北方家電產業中心的一次變革嘗試。是青島市更好的承擔其在國家經濟版圖中的“歷史責任”的戰略的一部分。所以,放在家電業的大變革、放在5G+AI的大變革、放在國資改革的大變革,三重意義之下,才能更清晰的看清“海信視像”的改革“迷蹤”。

歷史新潮頭,海信彩電需要變

在這輪改革之前,海信彩電業務的成績無疑是輝煌的——2018年及其之前15年的國內市場第一。在海外市場中,自主品牌出海成績也連續數年市場第一。

但是,彩電行業正在進入變革期。2019年華爲進入彩電產業,小米以千萬臺的歷史最高成績拿下海信保持了15年的皇位。同時,海信視像財報顯示,2018年,海信視像實現營收351.28億元,淨利潤爲3.92億元,同比下降近六成。2019年前三季度,海信視像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爲236.44億元和2.6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91%和21.1%。

“老大是有壓力的,而且在行業向5G、互聯網和AIOT變革中,老大的‘存量’慣性可能是最大的。”這是海信彩電版圖現在的一個問題。同時,近年來海信彩電版圖不是沒有佈局“新技術”:“激光電視”產品海信是全球市場的頂級推手。不過,激光電視品牌的第一,難以提供整個彩電版圖的“數量和規模”優勢。截止2019年激光電視不足20萬的國內市場容量,與海信彩電第一的“歷史成績”不能匹配。

“小米的第一、海信的第一,這是彩電業新型營銷派和老牌技術流的一次碰撞!”行業人士指出,莫要說小米低價衝量——存量市場時代,你多我少,至於爲什麼則居於次要地位。尤其是未來的5G+AIOT時代,“存量規模”是數據型應用拓展能力的基礎。面對這樣的問題,彩電業現在“人人求變”!

“小米成績正盛,卻要高端轉向”;“華爲進入彩電業,卻聲稱不做彩電,只有智慧屏”;“創維綁定OLED新技術的合作伙伴”;“TCL用上游面板技術的突破支撐未來戰略”;“海爾將彩電業務視爲智家版圖的重要支柱”……這輪變革潮流下,海信不可能“置身事外”。

聚焦與擴張,現在是同一個命題

“新的品牌、新的應用場景、新的技術,這是彩電行業的三大挑戰!”

但是,對於彩電企業,5G+AIOT的核心“困難”更多的在於“體系”:即AIOT是一個“互聯”概念。而設備連接必然需要硬件、軟件、通信、協作的“標準”。能夠制定這種標準的企業“少之又少”。即便是阿里、百度、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都沒有把握在“標準”之戰中獲得勝利。

事實上,能從AIOT協議和標準層面壟斷產業戰略的企業“幾乎沒有”。這意味着AIOT必然是一個“分工”重新調整的“變革過程”。例如,華爲推出智慧屏、鴻蒙系統、開放芯片生態、開放數據庫生態、HUAWEIHiLink協議體系……等等,進而構建一個覆蓋至少三分之一家電產品的AIOT上游體系。

面對這種變革,這種遠遠超過營銷方式或者產品創新的“AIOT”大變革,彩電企業需要自我重新定位:是像小米那樣做AIOT全品類覆蓋、華爲那樣做底層芯片和規則、阿里系那樣依靠平臺進攻,還是迴歸主業、發揮長處,作進一步的業務聚焦?這是一個重大的,關係未來一二十年的戰略選擇。

海信視像的答案是:聚焦同時擴張——聚焦什麼呢?顯示技術!海信彩電是國內彩電產業的技術派。從2000年就開始研發“信芯”核心芯片,到推出激光顯示核心引擎,海信從來都是“技術流”。截止2019年,海信在顯示技術領域主持參與發佈了28項國際標準、141項國家標準,198項行業標準,成爲引領行業顯示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這種基因決定了海信彩電版圖的未來戰略,一定是聚焦在“顯示技術”優勢上,實現5G+、AI+、物聯網+。

同時,海信也要擴展!海信視像需要發展,不可能在彩電產業越來越擁擠的背景下,“做被動防守”,海信需要以我爲主開闢新的戰場。這就是,5G+AI時代,顯示的“泛化”。也就是“視像”和“電器”兩個名詞的差異——後者太過於家用化和獨立產品化。未來的海信視像,是要向家用、商用、工程等衆多場景提供“視覺實現解決方案和服務”:依靠新場景的發展,在橫向上擴張業務服務對象和空間,實現企業顯示技術價值的二次創業和成長。

“聚焦顯示、擴張商用和工程,實現家、商、工三足鼎立。”在“屏無處不在”的未來智慧社會,就渴望再造兩個“海信電器”的體量。這就是海信視像應對5G+AIOT革命的戰略願景。

歷史大勢“變”者恆強

從1969年“青島無線電二廠”到今天的海信視像,海信彩電產業歷史上的“大”變革何止於此一次?

歷史實踐證明,沒有永遠正確的企業戰略,只有不斷求新、創新,用發展的方式和方法解決問題的“刻苦實踐”。2019年底,海信電器更名、股份劃轉,只是海信彩電版圖新一輪戰略調整與變革的“序幕的序幕”。

2020年,隨着嶄新的市場戰略的落地,海信視像在內部架構重組、外部進一步混改、進一步激發員工和管理層創新活力、海信生態體系進一步開放和補短板等方面還有更多重頭戲可以期待。以海信等企業爲代表,一輪新的家電產業、乃至信息電子產業的改革大潮正在拉開。恢弘的5G+AI時代,正在大踏步的向我們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