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措施,典型豬瘟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以高熱稽留、出血和高死亡率爲主要特徵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嚴重威脅養豬業的病毒性疾病。近年來豬瘟的發病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過去的典型豬瘟轉變爲病理變化不典型、臨牀症狀輕微的非典型豬瘟。

豬藍耳病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出現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其病原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症病毒是單股正鏈核糖核酸病毒。主要導致母豬繁殖障礙和斷乳仔豬呼吸系統症狀,並干擾豬正常免疫系統,易造成豬瘟免疫失敗,造成豬藍耳病和豬瘟混合感染。

推薦辦法;非瘟清:拌料預防量0.2-0.3%(非瘟清2-3公斤/噸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療量0.4-0.5%(非瘟清4-5公斤/噸料),連用7天;適用於各日齡段的養殖動物。

用於非洲豬瘟、豬瘟,藍耳、圓環、鏈球菌、流感、附紅體、弓形體及混感等引起的豬發熱性(瘟熱性)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症見:高熱神昏、精神萎頓、結膜潮紅、充血;皮膚髮紅,體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會陰、臀部等部位尤其嚴重;咳嗽、喘氣、呼吸困難;嘔吐,食慾減退或廢絕,糞便乾硬、便祕或排膿性血便;母豬伴有不孕、流產、死胎。剖檢病死豬可見脾臟、肝臟、肺臟等臟器和淋巴結嚴重腫大,並廣泛性出血瘀血。

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措施,典型豬瘟

豬瘟屬於具有極強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所有年齡豬隻都可以被感染,並且全年流行,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會帶來特別嚴重的危害。而在實際的臨牀生產中,豬瘟免疫常常失敗,所以,在此主要分析影響豬瘟免疫失敗的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