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有所医】风湿高发季来袭,贴错药膏痛上加“伤”

每到冬季,寒湿之邪气容易侵袭人体,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使得风湿病患者易旧患复发。这时,很多人会自行贴药膏缓解一时之痛,然而,不是任何药膏都能有效止痛。武安国教授提醒,风湿痹痛一般可分为湿热证和寒湿证两种,两种症状所需要的止痛膏药是不一样的,药膏不能随意贴。另外,风湿病患者懂得自我保健和护理也很重要。

药膏勿乱贴

中华国际医药交流促进会主任委员武安国教授表示,市面上治疗风湿病的药膏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温热类和寒凉类,其中大部分是以温热类为主,如南星止痛膏、跌打镇痛膏等。温热类的药膏具有温通气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所导致的风湿痛。但在岭南地域有些关节痛是属于湿热证的,若这类的关节痛使用了温热类的药膏,就会加重病情。

至于该如何选择药膏呢?

那首先得分清患者的风湿痛是属于哪种类型。

如果是风湿热痹的风湿痛

关节会表现为红、肿、热、痛;

若是风寒湿痹的风湿痛

关节疼痛肿胀,但皮肤不红,且摸上去比较冷,痛处喜温喜按。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痹痛的病证会受气候的影响而变化,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在夏季时兼有湿热的症状明显,但到冬季就会带有寒湿症状较多,因此,用药也需要适时调整。

少吃火锅,进补需慎重

风湿痛患者除了不要随意使用药膏外,要想度过一个“不痛”寒冬,饮食方面最为关键,需要做到清淡饮食,痛风患者尤须注意,特别是少吃火锅。火锅及鱼虾海鲜等,多属高嘌呤食物,容易诱发关节痛风发作,风湿病患者应忌食生冷食物,多食新鲜蔬菜,保持二便通调。

另外,风湿病患者冬季进补需慎重。冬令进补首先是针对阴阳气血虚实进行调补,风湿病患者体质各有偏颇,必须结合自身体质进行调理。

风湿病患者进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以下四种汤方。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适用于气血不足、寒湿体质的患者。

材料: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半斤(若体内偏寒凉者,可加生姜20克;或加橘皮10克、白术15克,加强健脾促进消化)。

2 白胡椒煲猪肚汤

适用于胃寒脾虚体质患者。

材料:白胡椒、生姜适量,猪肚一只,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留少许水分,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即可。

3 莲藕猪脊髓汤

适用于脾肾不足、阴虚体质的患者。

材料:连骨猪脊髓500克,莲藕250克,葱段、姜片、料酒、精盐适量。

4 党参田七炖乌鸡汤

适用于气血亏虚、夹有血瘀体质的患者。

材料:乌鸡1只(约750克),党参20克、田七6克,具有补虚活血效果。

保健“三部曲”要做足

要预防冬季风湿病发作,除了在饮食上下功夫,生活的细节也不能忽视。

首先,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空气要流通,建议上下午各通风30分钟。多数风湿病患者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差,若长期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容易滋生各种病菌,继发各种感染,如感冒、咳嗽等,加重病情。但在通风的同时要注意保暖,防寒保暖能避免感冒,气血流通保护肢体关节,减轻局部症状。

其次,要适度锻炼身体,但要避免疲劳及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大汗淋漓,风寒邪气趁机侵犯人体,也会对关节带来负担和磨损。平时可搓手脚,做八段锦等运动,帮助关节的血液循环。对于骨关节炎,关节劳损、退化的病人,要避免如爬山、爬楼梯等关节负重大的运动。

第三,冬季的风湿疾病多数是寒湿入侵所致。可艾灸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保健穴位,能缓解关节疼痛。

心情不佳也是风湿病的“导火索”。因此,保持心情舒畅也是预防风湿病的有效办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