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知識產權管理在國際上顯得愈發重要,我國出臺了諸多知識產權政策,當前,我國正經歷着從知識產權大國向知識產權強國轉變的過程,高新技術企業作爲企業知識產權經濟效益和價值實現的關鍵載體,對國家知識產權政策的貫徹及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知識產權“貫標”

高新技術企業的定義

講到高新技術企業與知識產權,首先我們必須瞭解高新技術企業的定義:高新技術企業就是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並以此爲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註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

知識產權的定義

提到知識產權,很多人會認爲知識產權就是專利,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專利僅僅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並不是全部,所謂“知識產權”還可以稱之爲“知識所屬權”,它是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它包括:著作權與工業產權兩大類,所謂著作權又稱之爲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在著作權一類我們通常說到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以及作品登記;工業產權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什麼是知識產權“貫標”

“知識產權貫標”指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的推行實施,涵蓋了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職責、資源管理、基礎管理、實施和運行、審覈和改進等具體內容。企業通過開展知識產權貫標,可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水平。

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存在的問題

隨着國家、省市各級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出臺,各種配套激勵政策的實施,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貫標工作正逐步展開。在江蘇僅2016年就有590家企業通過貫標認證。而在廣東截至2017年7月24日,已達到562家。由這些數據可看出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貫標工作開篇順利。但是這些數據背後,是江蘇省對於“通過認證的企業擇優給予20萬元”的獎金激勵和政策推動。而深圳的企業可以拿到廣東省獎勵5萬,深圳市獎勵20萬,各區還有20萬元~30萬元不等的獎勵。全國各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都有類似政策:通過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即可獲得數額不等的獎勵。但卻很少有人提及企業知識產權貫標落實執行的問題和高額獎勵背後的隱憂。

一、只看重外部獎勵補貼,不注重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大多數企業在2013年前後,對於知識產權貫標及認證還不是特別熱衷,但是隨着各級政府獎勵政策的出臺落實,開始將知識產權貫標提到日程上來。這些企業更看重能從各級主管部門拿到的獎勵,而不是通過貫標能爲企業經營防範的風險和帶來的隱形收益。究其原因,一是自身研發投入產出較少,二是知識產權工作基礎比較薄弱,缺乏知識產權意識。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管理應該未雨綢繆,而知識產權貫標正是提前進行診斷,查漏補缺,做好知識產權風險防範。

二、形似而神散,後續改進缺失

目前,很多企業沒有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甚至沒有專職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這樣的企業往往聘請了知識產權管理貫標輔導機構,在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過程中,基本套用輔導機構的模板,這樣建立起來的體系文件不可能適用於每一家企業。而在這些企業通過了中知或者中規外審認證後,絕大部分拿着認證證書就高高興興地拿到了各級政府補貼和獎勵。豈不知這纔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需要持續的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的過程,才能使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真正起到作用。同時,通過認證的企業中,有很多都是通過認證後就束之高閣,認爲等到監督審覈時再突擊準備也來得及。這樣的想法和做法與國家推行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做不到將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文件全面貫徹執行,該做的風險防範不做調查,企業的研發立項前、過程中,知識產權申請前,甚至新產品上市前都未做到全面的檢索評估,這就埋下了無數隱患。近幾年報道的商業祕密泄露案件、產品出口遭遇知識產權訴訟等,均是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出現了漏洞而不自知。

加強知識產權“貫標”力度,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

一、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要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通過貫徹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使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化、系統化、詳細化,使企業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不斷保值、增值,提升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認真對照《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標準自主開展貫標工作,可委託具有資質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進行諮詢輔導。企業在貫標過程中,應明確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崗位職責,編制相關制度文件,建立完整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同時,貫標工作需要常態化,要得到企業最高管理者的重視和全員的理解及參與。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規範化管理,努力做好策劃、實施、檢查、改進,進行目標分解,做好過程控制。

二、要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企業應依據自身特點,按標準要求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並注意使企業的各項管理體系完美結合,形成完善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加以實施和保持,並持續改進,以保證其有效性。要建立管理臺賬,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維護。規範管理的基礎條件,要做到“領導落實、機構落實、制度落實、人員落實和經費落實”,使企業的各項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建立與企業原有管理體系有機融合的、可自我完善的管理體系。要對自身管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分析,並對照管理目標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及保護工作提供堅實的理論和技術依據。

三、要對企業知識產權做價值評估

知識產權作爲一種無形資產,與貨幣、地產、設備、廠房等有形資產一樣,可以作爲資產進行出資、增資和融資。企業是知識產權的重要主體,也是知識產權的主要實施者。企業爲增強活力,必須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因此,可以圍繞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四個重點環節,明確規定企業在知識產權創造取得、權利管理、權利運用和權利保護四方面的規範性要求,力求知識產權商品化、產業化、資本化。因此,對企業知識產權的評估應是基於其最具潛力的使用,而不是評估時它被企業實際使用的方式。

總之,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在發展過程中就必須規範自身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並進行全面的知識產權佈局,才能做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出現知識產權漏洞。從而實現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化,並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競爭優勢。同時,通過貫標工作,全面提升企業整體管理體系的規範性與科學性,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提供強有力支撐。


關注“北京高沃知識產權”公衆號獲取“知識產權申報乾貨資料和補貼政策”,更有免費答疑等您來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