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大爲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衆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珠圓玉潤

出自唐·張文琮《詠水詩》:“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意思是像珠子一樣圓,像玉石一樣光潤。

後用來比喻詩文流暢明快。見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說“北宋 詞多就景敘情,故珠圓玉潤,四照玲瓏。”

也用來形容歌聲圓潤婉轉。徐遲 《牡丹》二:“有名的花旦 賽黃陂 ,唱得珠圓玉潤,獨步一時。”

後來開始有人用它來形容女子體態豐腴或者是皮膚光滑。

例如,我們很熟悉的張恨水《金粉世家》中寫到:他這樣想着,彷彿有一個珠圓玉潤的面孔,一雙明亮亮的眼珠一轉,兩頰上泛出一層淺淺的紅暈,由紅暈上,又略略現出兩個似有似無的笑渦。燕西想到這裏,目光微微下垂,不由得也微微笑起來。

而現在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僅僅表現女人體態豐滿,而更多傾向於用它來說人“胖”。但在這個大多數人追求瘦瘦瘦的社會,隨便用詞小心被打哦。

衣冠禽獸

如果你翻開《現代漢語詞典》,找到“衣冠禽獸”,它的解釋會是:穿戴着衣帽的禽獸,指行爲卑劣,如同禽獸的人。衣冠禽獸在現在辭書上的解釋幾乎都是貶義,而它本來卻是一個褒義詞。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在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讚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武將皆欺壓百姓,“衣冠禽獸”一語也隨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爲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爲“衣冠禽獸”。清代以後,該詞遂開始用作貶義。

詞語是爲人使用而出現,許多詞語在使用的過程中漸漸偏離了它原來的意思。類似的還有我們熟悉的空穴來風、七月流火。說熟悉,是因爲這些成語的語意辨析曾經是高考語文的重點,但由於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改變了,於是錯誤的也變成了正確的,那些曾經因此失分的同學們想必要捶地痛哭一番。

空穴來風

有了洞穴纔有風進來(語出宋玉《風賦》),原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在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我們可以看到該詞解釋後還有一句;現多指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現在我們很容易用後者造出一個句子,但是用本意反而無從開口了。

七月流火

我們還是查閱《現代漢語詞典》。它在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農曆六月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 指夏去秋來,天氣轉涼。現也用來形容天氣炎熱(因人們誤把“七月”理解爲公曆7月、把“火”理解爲火熱)。原來這個詞本來還藏着天文的知識,雖然我們現在用新的意義來理解它,但是學習一下本意也是很好的。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岀《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着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徳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寳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