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份,阿里以 95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餓了麼,創下中國互聯網史上全現金收購紀錄!當時大家都被馬老闆的豪氣震驚了。

但萬萬沒想到,餓了麼之所以能賣出這個價,居然是因爲競爭對手美團的擡價。

前幾天,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接受採訪時說了個趣事:當初餓了麼想賣的時候,阿里給它們開價 70 億美元,餓了麼覺得少了,一拍大腿就去找美團談。

結果美團開價 90 億美元,然後餓了麼興奮的拿着這個報價又去找阿里,最後阿里纔給了 95 億美元的成交價。

王慧文表示:美團並不會真的買下餓了麼,因爲阿里是餓了麼大股東,有一票否決權,開價 90 億美元僅僅是因爲,他們覺得報價 70 億美元,實在是太欺負餓了麼團隊了。

這是在演電視劇麼......不過小魚覺得,從美團和阿里的恩怨情仇來看,更大的可能還是想坑阿里一把,畢竟莫名多花了 25 億美元,阿里也會肉痛。

至於阿里開價 95 億美元后,美團爲什麼沒有繼續加價,王慧文說:怕真的成交了......

- 1 -

股價跌超80億美元

話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當初美團讓阿里大出血,而阿里則在收購餓了麼後,將它和口碑整合,倒逼美團也出了口血。

前兩天,美團點評(以下簡稱美團)發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這是美團上市後首次公佈季度業績。

財報顯示,美團第三季度營收 191 億元,同比增長 97.2%;平臺總交易金額爲 1457 億元,同比增長 40%;平臺用戶數 3.82 億,同比增長 30.3%;單個用戶平均交易筆數 22.7 筆,同比增長 32.6%。

不過,期內卻虧損高達 833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 18 倍,雖說這主要來自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之公允價值變動,但就算調整後虧損淨額也達到 24.6 億元,同比擴大 158%。

一句話概括,增長與虧損齊飛。

按理說,對這種互聯網公司而言,在高增長面前,虧損從來都不叫事。然而,美團的這份財報一出,股價立馬暴跌 14%,此後一路走低,截止發稿已跌逾 18%。

小魚算了算,這兩天美團股價跌了六百多億港元,相當於 80 來億美元,都快能買下一個餓了麼了......

- 2 -

在作死的邊緣試探

至於股價暴跌原因,有分析師認爲,主要有四點。

其一,大環境導致投資者的偏好變了,大家對這種看上去擁有光明前景,卻一直虧損從未盈利,或盈利與股價不相符的公司,已經沒有了耐心和容忍。

這不,就連此類型公司的大哥大——亞馬遜最近的市值都大幅縮水。

前不久市值還突破了萬億美元

轉眼兩千多億美元就沒了

其二,最近網上曝光了外賣的諸多內幕。原來我們喫的外賣,很多並不是商家自己做的,而是購買廉價的速食包,加熱後再包裝,通過美團、餓了麼平臺大量售出。

這些速食包的製作現場,能把人給看吐了。話說,這幫人的良心不會痛嗎?

看了這個,小魚這輩子都不想喫外賣了。

其三,在這次美團發佈財報的前兩天,職業打假人王海在微博公開發表舉報信,稱美團涉嫌故意違法經營,意圖逃避監管,以便於挪用資金或賺取利差。

王海在舉報信中提到:根據相關法律,美團商戶、客戶扣款至平臺資金應當被視爲客戶備付金,其需由持《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代收代付。

但據美團商家幫助中心介紹,自提結款項目每隔七天商家才能自提結款。

而美團2017年交易額 3600 億,日均交易額約 10 億元,即便只有七天的賬期,也意味着可能被挪用或用於喫利差的資金,高達將近 70 億!

目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已受理該舉報。如果最後的處罰方案,真如王海在舉報信中的請求一樣,責令美團終止支付業務的話,美團股價來個腰斬也是有可能的。

- 3 -

被阿里巴巴支配的恐懼

美團股價暴跌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來自阿里巴巴的競爭壓力。在阿里將餓了麼和口碑合併後,爲新公司砸下了大量的資源。據悉,目前餓了麼的補貼力度接近美團的 3 倍。

「用戶少花錢,商家多賺錢」,這種情況下,除非美團也加碼補貼,不然增速很容易就被餓了麼趕超。

在華爾街和歐資投行的報告中,都在結尾列出了這個風險。美林則直接形容阿里爲:deep-pocket peer(財大氣粗的競爭對手)。

其實京東就是美團的前車之鑑。最近京東的股價那是慘不忍睹,年初最高時市值超過 600 億美元,差一點就超過了百度,結果現在市值僅剩 278.8 億美元。

這其中固然有東哥醜聞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京東的營收、總交易金額、用戶數等等關鍵數據的增長,都比天貓差一大截。

就目前來看,阿里和美團的競爭格局尚不明確,而市場空間也足夠容納兩名玩家,因此短期內,任何一方都很難迅速獲取大量市場份額。

這將是一場持久戰。阿里巴巴財大氣粗無所謂,但剛上市的美團就難受了,想達到盈虧平衡的時間又要往後拖。

而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遲遲無法盈利的美團,或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股價,都不會太好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