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11月26日電 /美通社/ -- 從遠古時代的鑿洞而居,到農耕社會的木製房屋,再到現代社會的摩天大樓,建築行業是一個無比古老的行業。建築行業的古老,還體現在幾千年來,它的運作模式一直沒有大的改變,從古至今,都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儘管從木頭到花崗石再到新材料,建材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現場搭建,依賴大量人力依然是這個行業的特點。正因如此,智能建築行業或許是製造行業最後也是最大的風口。

作衣食住行之中,建築行業滿足的正是人類對於舒適住宅的需求。爲全球裝備製造業的領頭羊,三一集團在建築行業創造了無數個第一:從三峽水電站到鳥巢,從美洲到非洲,三一集團的身影無處不在。如果說,什麼樣的企業能夠承擔起改造傳統建築業的重任,三一集團必然是其中之一。

近日,三一SPCS技術先後亮相於長沙、上海兩地舉行的“2018中國長沙裝配式建築與工程技術博覽會”“2018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引來業內高度關注,顯示出三一集團在引領建築行業向智能製造邁進的征途中不遺餘力。

長沙築博會三一築工展區現場

事實上,從等同現澆的SPCS技術,到配備全系列機器人的數字工程,三一試圖用“等同現澆+數字工廠+智能施工”和築享雲平臺一起發力,用“3+1”賦能建築行業,引領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春天。

裝配式建築已成大勢所趨

在玩具世界裏,我們可以用各種樂高積木自由搭建起各種高樓大廈,但在現實世界裏,這卻只能是一個夢想。千百年來,建築工人都是把磚瓦、鋼筋等材料運到施工現場,再從一梁一柱開始,逐步搭建起房屋的整體結構。建築行業的古老和落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因此,儘管很多製造業已經從工業3.0邁向工業4.0,數字化、信息化在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建築行業的革命卻遲遲沒有到來。

理想中的建築業,應當是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製造。只要把預製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能完成建造。這樣的建築,被稱作裝配式建築,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萌芽,到六十年代開始實現。英、法、俄羅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並逐步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在國內,裝配式建築也日益得到重視。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臺《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計劃到2020年,國內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築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要求,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國內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則指出,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將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將達到20%以上。

“可以說,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裝配式建築必然是下一代建築行業的主流”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表示,相對於傳統現澆鋼筋混凝土和砌體建築而言,裝配式建築採用的是在工廠生產出包括梁、板、柱和外牆等建築構件,經過養護並驗收合格後,運輸至現場安裝施工完成的建築方式。它打破了幾千年“秦磚漢瓦”的傳統建造方法,以建築構件“標準化”、建造方式“工業化”徹底顛覆了傳統建築。

用技術解決行業痛點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裝配式建築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測算,2020年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達6982億元,2025年將達到14389億元。

儘管行情前景看好,但長期以來,裝配式建築的行業痛點卻一直沒有解決。長期以來,幾乎所有混凝土建築標準都圍繞“現澆混凝土”技術設立,所有的設計軟件(審圖公司和官方認可的)都是針對“現澆混凝土”技術編制。因此,要實現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確保預製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能與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相同,預製構件之間或者預製構件與現澆構件之間的節點或接縫的承載力、剛度和延性不低於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個很難克服的障礙。縱觀國內國外,也缺乏相應的標準和成熟的經驗。

而“等同現澆”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鋼筋之間的可靠連接,將預先澆築構件(主要是大部分外牆)與現澆部分有效連接起來,讓整個裝配式結構與現澆實現“等同”,滿足建築結構安全的要求。長期以來,圍繞這一技術,以三一集團爲代表的諸多機構進行了多年攻關。

三一築工“數字工廠”吸引大批參觀者關注

2018年10月10日,由三一築工主導研發的“裝配式整體疊合結構成套技術”經專家評委一致審議通過,在住建部組織召開的“第十屆全國裝配式建築交流大會”上正式發佈。這標誌着真正等同現澆的裝配式結構成套技術體系正式面世,中國建築工業化進程又揭開了新的一頁。

據唐修國介紹,三一築工基於自身的智能製造工業化基因,研發了覆蓋大部分常規建築需求的裝配式整體疊合結構體系,提出了真正等同現澆的“SPCS結構體系”設計方法;開發形成了疊合混凝土結構牆、柱、梁、板等生產工藝方法,研製了疊合剪力牆生產、疊合柱整體成型、焊接鋼筋籠成型和鋼筋套筒擠壓等設備,實現了預製構件全自動化生產;研發形成了疊合混凝土結構快速安裝施工技術、疊合混凝土結構焊接成型鋼筋籠安裝施工技術等施工工法,實現了混凝土結構疊合建造。該技術體系目前已受理專利93項,經過了大量受力實驗,通過權威機構監測,被譽爲新一代真正意義上實現“等同現澆”的裝配式結構體系。

打造裝配式建築新生態

那麼,三一爲什麼要花大力氣來研發SPCS技術,進軍裝配式建築市場呢?

因爲三一希望充分發揮在裝備製造領域的核心優勢,結合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技術,來推動傳統建築業升級,爲世界提供綠色、智能的工業化建築。在這樣的動力驅使下,三一集團願意成爲建築行業那個啃硬骨頭的人。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的核心,在於‘三一賦能’,即三大核心技術+一個平臺,爲行業賦能,爲裝配式建築行業打造一個整體解決方案”,三一集團總建築師陳光曾如是說。所謂三大核心技術,即“等同現澆(SPCS)+數字工廠+智能施工”;一個平臺,是指三一全力研發的可視化大數據平臺—築享雲平臺。

其中,SPCS技術可實現現澆混凝土與高精度預製構件完美結合,囊括了三一集團多年在整體疊合機構、空間靈動家、先進材料技術等深厚的技術積澱;“數字工廠”則包括全類型的建築機器人和成熟的PC智能裝備。三一集團研發了多種替代繁重人力的專用型機器人,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減少安全事故的風險;三一擁有自動化PC流水生產線、PC專用攪拌站、PC成套物流設備、PC成套吊裝設備,涵蓋工業化建築過程所需生產、運輸、安裝等全系列裝備。

“智能施工”則指三一完善的智能化現場施工程序和強大的產業工人隊伍。這些具備自動化、計算機知識的施工者,數量少但業務精,是建築綠色化、智能化不可缺少的力量。

三一築工在築博會現場展示智能建築機器人

築享雲平臺則是三一集團近年來推動企業和項目信息化、數字化、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成果。它以物聯網和大數據爲基礎,爲用戶提供了從設計到裝備再到生產、施工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和監控平臺,讓業主單位和施工方能夠從雲端對項目整個流程全面把控,把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融入到房屋建設中來。

在上一輪的工業革命中,產生了西門子、通用這樣的工業巨頭。他們在電氣、自動化等領域,爲其他廠家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三一的夢想,則是希望在裝配式建築的革命中,成爲西門子、通用一樣的平臺型企業,向其他廠家輸出標準化的解決方案,賦能參與各方。PC投資+示範,則是三一認爲推動這一產業贏利的最佳模式:

基於現有土地儲備,三一希望攜手更多的合作伙伴,在全國各地建設一批裝配式建築的示範性、標杆性項目,讓更多人看到三一的硬科技帶來的力量。三一還希望在各地建設一大批本地化培訓平臺,讓更多人才加入到推動轉配式建築發展的大潮中來。三一更希望向地產商和建築企業輸出共享自己的先進理念,用裝備製造技術改造建築業,推動更多的建築綠色化。

時代賦予了裝配式建築更多的機遇,也給予了三一這樣勇於創新的企業更多的機會。相信三一必將能夠用智能製造改造傳統建築業,以智慧和諧的方式創造一個新的時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