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丨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将全面展开

01出行难,就业难

随着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日臻完善和残联等机构的联合推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已经认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安置残疾人就业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残疾人努力地去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既可以让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也可以提升整个残疾人群体的社会地位使所有残疾人从中受益。可是面临着浩如烟海的劳务市场,不少残疾人却难入其中。

在找工作的时候屡屡被拒难免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大多数的用人单位确实是本着实际出发来考虑的。在与一些客户交流的时候明显能够发现,如果不是我们快助残服的介入并且提供有效的保障他们基本上会拒绝招聘残疾人,哪怕是有不菲的残保金需要缴纳。在多次的交流中,企业最担忧的就是两个字“安全”,在工作中的安全尤其是上下班的途中的安全无法保障,出行问题也是残疾人就业的一个主要阻碍,之前遇到过很多残疾人无论是工作能力、日常交流都没有问题但是最终都没有求职成功,其中代表性的回复就是:企业非常有意愿招聘这类残疾人,不仅仅有工作能力还可以减免残保金,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上班路上需要换乘3次,下班回家也需要换乘,中间风险太大,出了问题企业承担不起,残疾人家庭也难以接受这种后果。从中不难看出残疾人出行难不仅仅困扰残疾人,也使得有相当意愿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望而却步。残疾人出行难也是造成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02无障碍环境

丨什么是无障碍环境?

或许在我们的概念里,无障碍环境是“盲道”、“坡道”、“专用厕所”、“直梯”、“交通工具上的专用座位”。其实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既可以容易通行且无阻碍又便于接近的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信息、交流的无障碍。

城市道路应该满足坐轮椅、持拐杖者的通行(这其中不仅仅包含残疾人还有老人、病患等),满足视力残疾的残疾人畅通无阻。公共建筑物应该考虑出入口(比如地铁口的坡道)、地面(比如公交站台的盲道)、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以及使用。公共传媒应该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丨无障碍环境的意义

一个坡道,既可以使残疾人走出家门,又方便其他人特殊情况下使用;影视字幕,既可使听力残疾人通过文字感知世界,又利于社会信息传递。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

健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仅只影响了残疾人的出行,对于残疾人的生活有深远的影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出行的多,接触的多,了解的也就多,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丨无障碍环境现状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1985年4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quot;在建筑设计规范和市政设计规范中考虑残疾人需要的特殊设置"的建议和提案。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

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青岛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同残疾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有较大差距。

03无障碍环境建设进程将加速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工作进行部署。

各地要统筹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新建道路、建筑物和相关设施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要求,实现城镇范围内道路、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全覆盖,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场所要加强无障碍环境改造,不断加大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投入,培育打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维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组织管理、实施指导与监督、道路、公共建筑、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九个方面细化了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工作标准,提出到2020年每省(区、市)创建5-10个无障碍环境市县,每省(区、市)创建1个无障碍环境示范村镇,同时对“十五”以来表彰过的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先进市县创建工作进行“回头看”,充分发挥典型引导作用,系统提升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系统提升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融入社会生活权益,无障碍环境创建结合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可以使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对促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实现小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残保金会计如何分录?如何计入科目?

残保金征收的依据是什么?残保金使用有何规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