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蕾 11月 19日晚,博天環境(603603.SH)的一則股東減持公告終結了股價七日連漲勢頭,更令其陷入“紓困減持”輿論旋渦。

  公告顯示,博天環境第二大、第三大、第四大股東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1.35%。而公告發布時間點正值公司11月8日獲江蘇銀行北京分行合計1億元“紓困”資金消息影響,股價上漲近40%之際,由此引發了爭議,也引來了上交所的問詢。

  質疑者認爲在剛獲“紓困”貸款的時點,公司股東集體計劃清倉式減持,“喫相太難看”,並拷問這樣的公司值不值得救助。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理解,“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爲,和紓困時點可能只是恰好碰上,影響了股民和市場的心態。”中閱資本管理股份公司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孫建波表示。

  隨着博天環境對於上交所問詢的回覆,事情似乎並沒有更爲明朗,更多的疑惑擺到了市場和投資者面前,這一億貸款到底算不算紓困資金?創投股東爲何選擇在此時點減持?

  紓困貸款之疑

  公告顯示,公司第二大股東國投創新(北京)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稱“國投創新”)、第三大股東上海復星創富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下稱“復星創富”)、第四大股東平潭鑫發匯澤投資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 (下稱“鑫發匯澤”)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1.35%,減持時間安排爲2018年12月12日至2019年5月24日。

  公司減持公告發布同日晚間,博天環境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問詢函指出,公告披露後,有媒體質疑,公司前期剛獲得紓困貸款後,其股東即披露股份減持計劃,相關事項對投資者影響重大。上交所要求博天環境對媒體報道所述紓困貸款的具體情況進行披露。

  博天環境在回覆中表示,公司與江蘇銀行多年合作,今年年初獲得江蘇銀行北京分行2億元綜合授信,11月8日獲得的江蘇銀行北京分行貸款5000萬,屬於綜合授信額度內的貸款,按正常流動性貸款的管理要求進行審批與監管。公司表示目前尚有5000萬後續貸款正在審批中。

  博天環境同時表示,海國東興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展基金及海淀國資目前未以股權或債權的方式投資公司。

  記者隨後致電博天環境董祕處,詢問該筆貸款是否爲江蘇銀行給予的紓困貸款,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以公告信息爲準,只是強調博天環境目前未獲海淀區紓困基金的投資。

  據北京市海淀區政府網站13日消息,11月8日,海淀區國資委與江蘇銀行北京分行簽署《關於支持優質科技上市公司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完善海淀區“股+債”的支持體系。簽約當天下午,江蘇銀行北京分行向海澱區上市公司博天環境發放了戰略合作協議框架下的首筆貸款5000萬元,並表示對博天環境的另外5000萬元貸款也將於近期發放。同時,文中指出海淀區國資委還在與其他金融機構洽談合作,進一步整合金融資源,完善海淀紓困體系。

  據悉,爲紓困民營企業,支持科技創新,海淀區國資委發起設立了100億的海國東興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展基金。海淀區國資委介紹,目前尋求基金合作的上市企業衆多,資金需求條件和體量多樣,與基金要求並不能完全匹配,因此江蘇銀行北京分行的配套貸款,是對支持基金形成有效補充,有利於更好滿足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資金需求。

  獲得貸款的利好消息使得博天環境股價自9日起一路上揚,截至19日收盤,博天環境股價報收18.10元每股,相較於8日收盤價12.97元每股,博天環境股價上漲近40%。

  按照博天環境的說法,該筆貸款爲江蘇銀行授信額度內的正常流動性貸款。那麼換個角度看,博天環境目前究竟需不需要紓困貸款呢?

  博天環境定位於水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主要服務和產品包括水環境解決方案(工程總承包)、水處理裝備和水務投資運營管理。2018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9.20億元,同比增加92.3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9億元,同比增加15.97%。對於營收的同比大幅增長,博天環境表示主要是公司中標項目持續增加,開工項目較多,帶動收入大幅增長。

  查詢公司近三年財報發現,博天環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不斷增長,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一直爲負。2018年三季報顯示,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情況有所改善,較去年同期增加4.28億元,增幅84.15%,但仍爲負數,數額爲-8063.76萬元。

  同時2013至2017年,博天環境應收賬款逐年增加,分別爲1.68億元、4.29億元、7.54億元、12.72億元、18.18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博天環境應收賬款餘額爲17.6億元。

  與此同時,博天環境控股股東匯金聚合(寧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金聚合”)的股份質押率頗高,其持股36.92%;一致行動人寧波中金公信投資管理合夥企業 (以下簡稱“中金公信”)持股公司總股本的4.22%。截至11月20日,匯金聚合累計質押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36.50%,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8.88%;中金公信累計質押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4.22%,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100%。

  博天環境在回函中表示,目前已獲得的5000萬貸款已經到賬並使用,主要用於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工程項目採購支出。其亦表示公司生產經營和管理團隊狀況正常,未發現存在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及管理團隊穩定性的情形。

  減持時點之惑

  在減持公告之後,市場選擇了用腳投票,減持公告第二天博天環境股價跌停,此後連續三個交易日走低。截至23日收盤報14.07元,較19日的18.1元高點,下跌24%。

  博天環境在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覆中表示,經過公司與股東進行進一步溝通減持意向,國投創新、復星創富和鑫發匯澤三家股東承諾在6個月內不在二級市場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實施減持。

  “根據這三大股東的減持比例,對照減持新規,我認爲它們應該是準備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進行,並且很可能已經找好受讓方。”孫建波表示,同時有私募人士認爲,三大創投股東所作出的承諾,實際上表明後續它們可能繼續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清倉減持博大環境股份。

  根據2017年5月27日證監會修訂發佈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號,以下簡稱“減持新規”),以及隨後上交所制定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東和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考慮到上市公司大股東集中減持股份,可能對該股票的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帶來衝擊,《實施細則》對減持數量進行了明確限制,要求大股東在任意連續90日內,通過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的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2%,合計不得超過3%,對於協議轉讓,則主要明確協議轉讓的最低受讓比例、轉讓價格下限及交易雙方後續義務等。

  據博天環境招股書,發起人股東中,國投創新、復星創富、鑫發匯澤均爲在基金業協會履行了備案登記的私募投資基金。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公示信息顯示,國投創新於2009年成立,管理人爲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復星創富成立於2011年,管理人爲上海復星創富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鑫發匯澤成立於2011年,管理人爲蘇州鑫發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對於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問題,諸如股東爲何選擇在此時點減持,基金投資博天環境的具體產品信息,是否面臨到期贖回壓力等,記者通過多種方式聯繫了三大股東及其基金管理人,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上述股東均未予以回覆。

  博天環境2018年三季報顯示,國投創新、復星創富、鑫發匯澤分別爲公司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爲 15.48%,8.96%,6.91%。本次減持計劃相當於三大創投股東清倉其持有的博天環境股份。上述股東股份均來源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前已持有的股份,自2018年2月22日起解除限售並上市流通。

  天眼查信息顯示,國投創新的股東中,國投集團爲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7.22%,其對外投資公司中,還包括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12家公司,其中有五家A股上市公司,兩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復星創富的第一大股東爲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31.74%,其對外投資16家公司,包括6家A股上市公司和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鑫發匯澤第一大股東爲個人股東,名叫徐長根,出資比例37.50%,博天環境是它對外投資的唯一公司。

  黃蕾經濟觀察報記者

  金融市場部記者 主要關注銀行、上市公司、證券領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