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陳白/文 從微博公開道歉再到去全國婦聯“負荊請罪”,對於俞敏洪來說,過去一週是在四處救火的危機公關中度過的。也難怪,性別平等已經被認爲是現代文明的基本共識,這種情況下俞敏洪的發言毫無疑問突破了主流價值觀的底線。

  當然,這不是俞敏洪第一次隨性而至的發言——三個月之前,針對“高鐵霸座男事件”,俞敏洪也在公開講話中評價“中國新一代人從80後、90後到00後,對法規概念極其薄弱,對於過多保護自己的利益極其敏感”,從而引發網民集體吐槽。

  企業家如何描述自己和他周圍的世界,是外界看待他個人和其所領導公司的一個窗口。我們當然希望,作爲企業家、教育家、投資人的俞敏洪,他的屢屢失言,是表達失誤而非是意識脫軌。畢竟,如果從他這段發言來看,如果他的表達呈現的就是他內心所認同的,那實在很難讓人相信,在這一有悖於人類現代文明價值觀的引領下,俞敏洪能夠扮演好我們熟知的他作爲教育者的角色。

  從公共精神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希望見到敢於直言、樂於諫言的企業家,這本應該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也是發揮他們價值的重要渠道。但是,混淆私域和公域的言論方式,用概括式的語言一竿子打倒一片人,從傳播的角度來看,顯然不是明智的話術。

  其實,這種通過簡單的分類就給人羣貼標籤的話語範式在公共輿論場中並不鮮見。地圖炮、熊孩子、壞老人等都是針對地域、年齡的話語歧視,李普曼所謂的“刻板成見”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

  只不過,這種低級邏輯的“貼標籤”式思維方式,出現在本應智識卓越的企業家的講話中,就未免讓人覺得尷尬,且極其容易引發意見反彈。俞敏洪之所以這次玩大發了,是因爲他這一次標籤貼得足夠大——人類中的一半都被他囊括進去了。

  如果我們盤點俞敏洪過去在公共場合的發言,上過新東方課程的人都會發現,他是一個典型的把新東方式授課語言風格代入到公共場合的企業家。他有許多經典的語錄廣爲傳播,新東方的品牌價值也因此受益頗豐。但這一次,新東方也以公司股價暴跌回應了他的“失言”。

  事實上,企業家的表達能力一直是導致公司公共輿情出現重大危機的直接導火索。除了俞敏洪,還有十年前王石遭遇的“十元”風波,後來王健林的“小目標”,甚至大洋彼岸的馬斯克也在推特上發表過各種挑戰公衆的言論。馬斯克甚至因此被趕下董事會主席的位子以平息物議。

  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防止突發的“禍從口出”是對領導者的基本要求。美國危機領導力協會的研究主管Eric J. McNulty認爲,有一些對公司長期有害的商業詞彙,卻又爲領導者所司空見慣。他建議領導者使用正確的商業語言。

  在俞敏洪之後,或許對於當下的企業家來說,如何正確地說話應該成爲一門全新的課程。我們期待企業家在專業領域勇於建言,而不是挑戰公序良俗的譁衆取寵。畢竟,在社會化傳播、人人都有話筒的時代,知名企業家同時也是公衆人物IP,欲帶皇冠、必承其重,任何模棱兩可的指代和語意不清,不僅容易成爲公司危機爆發的導火索,也會因爲企業家已然IP化的意見領袖屬性產生不必要的誤導。

  陳白經濟觀察報編輯

  公司部編輯 管理學學士,傳播學碩士。跟蹤公司新聞動態與背後的故事,關注大時代下的個體命運,以商業評論見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