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乾安是一首诗,那么乡村振兴则是引人注目的题眼;如果乾安是一支曲,那么乡村振兴则是铿锵有力的强音;如果乾安是一幅画,那么乡村振兴则是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

随着十九大精神的不断贯彻落实,乾安迈着乡村振兴新步伐,从农业、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入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写着全新注解。如何更好地贯彻“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的理念,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干头,乾安有自己的做法。

农业更有奔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是重点,发展绿色农业则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2018年,乾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绿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既要产业生态化,也要生态产业化,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从300万元跃升到1000万元,全县农业逐步回归绿色本色,焕发出新的生机。

乾安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农村经济组织451个,集约耕地91万亩。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建绿色基地1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5户,培育龙头企业3户。快速启动了东北反季节蔬菜集散地打造工程,全县发展果蔬大棚2765栋,成功申报国家农村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县。同时,围绕推进农业品牌化,全县打造省优农产品品牌18个,建设10万亩黄金小米杂粮杂豆产业示范区,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杂粮产业峰会和首届乾安黄金小米节,杂粮杂豆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在棚菜产业发展上,以建立东北蔬菜集散地为目标,依托乾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棚膜产业联盟,在全县掀起乡乡、村村、户户建大棚的高潮。今年内,计划完成2000栋大棚的建设任务。在杂粮杂豆产业发展上,依托10万亩黄金小米杂粮杂豆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杂粮贸易中心市场。

乾安农业不在“大”而在于“特”,这是最基本的县情。乾安通过实施六大特色产业带、十万亩黄金小米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乾安打造出一批享誉省内外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乾安黄小米”“乾安红辣椒”“乾安糯玉米”等品牌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同时,重点推进“乾安弱碱”农产品品牌统一打造工作,加快推进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证步伐,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设乾安现代农业互联网远程视频监控平台,让“乾安弱碱”农产品真正走俏市场、享誉全国。

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绿油油、金灿灿的稻田,灰鹤、白鹭等鸟类也时常到这里驻足。弱碱食品、千米条田、六大产业带等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崛起,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层层递进,也是乾安实施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如今,乾安继续围绕农畜产品转化升值,积极外引内联,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储藏、购销企业,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二 农村更有看头

河湖互济,水至绿生。松原市河湖连通工程是全省河湖连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乾安县8个乡镇39个村屯。自2013年启动实施应急试点工程以来,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愿景正变成美好的现实。

乾安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实施农村“四改四清”(改路、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清边界、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在“净化、硬化、绿化、美化、文化”五方面得到提升,探索出以打造“村容整洁”“林果增色”“出行通畅”“美丽人家”“乡风文明”五大工程为抓手的新思路,全面、扎实、细致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如今,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和谐优美的乾安新乡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百日攻坚”活动、“全域无垃圾”攻坚战、畜禽养殖和粪污综合治理攻坚战、秸秆小型化攻坚战……一场场战役打得漂亮,也让乾安在生态路上稳扎稳打、步履铿锵。据不完全统计,乾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出动6.2万人次,各种车辆4万台次,清运垃圾15.1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小广告等3000余处,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3500余处。新修水泥路140.665公里,修排水沟43439延长米,修围墙63606延长米。栽植绿化树木244327株,栽花3.7万株。

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乾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家”活动,活动从今年9月开始到2020年12月31日结束。三年间,组织万名干部深入包保的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家中,系统讲解扶贫政策及其他惠农政策,与农户一起集中开展村屯和庭院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为保证“万名干部进万家”活动取得实效,乾安在实施“微管理”的基础上,将群众满意作为考核包保干部工作实绩的标准,要求每名干部与包保户签订《包保满意书》。县乡相关部门根据分工层层建立考核机制进行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实现考核无死角全覆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乾安重点挖掘大布苏文化、春捺钵遗址文化和千字文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以田园生态、特色餐饮、民俗演艺、休闲农庄、民俗客栈、采摘观光等乡村旅游,推行“互联网+”“生态+”“文化+”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文化品牌,带动农民致富,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而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以及良好的绿色农业、绿色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乾安的美丽乡村,成了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

三 农民更有干头

乾安以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今年,乾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3个,其中,2017年第二、三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个项目,已于4月15日复工,完成投资2200万元,预计11月末可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正在实施;计划改造建档立卡档内贫困户危房76户,档外农户危房1253户,力争11月末全部改造完成;救助幼儿33名,救助高中贫困学生1521人次,为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惠及101人次,利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为薄弱学校配备音体美卫器材等;制定出台《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和《乾安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成立83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17支医疗技术支持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保证每一名贫困户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慢病管理、健康指导、免费体检等医疗服务,实施建档立卡健康扶贫7130人,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改建农村公路27条,总长度100余公里。

此外,乾安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支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实施“2+1+N”扶贫模式,即“2”为贫困村至少有2项主导产业、“1”为薄弱村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N”为贫困村和薄弱村至少有多项小规模产业,为贫困村和薄弱村安排扶贫产业项目63个,项目计划投资5072万元,涉及12个乡(镇、园区)25个贫困村和14个薄弱村;努力打造生态鸡品牌,今年全县贫困户计划养殖芦花鸡8万余只,鸡雏款政府补助一部分,贫困户自筹一部分;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全县贫困户免费提供万寿菊花苗,在贫困户房前屋后进行庭院种植;开展“千名干部帮千家”产业扶贫行动,继续推行“菜单式产业,订单式项目”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与阿里巴巴、开犁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共建设乡镇及村级淘宝网、开犁网服务站110个,全县实现销售额近600万元,订单30000余笔。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乾安累计已有18个贫困村2682户4881人脱贫摘帽。农民更有干头,不只因为腰包越来越鼓,还因为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近年来,乾安不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先后修建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3个文化大院、188个文化小广场,并在每个行政村都建了农家书屋。随着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等的建设,农民文化活动的形式愈发多样。读书看报,唱歌跳舞,参加小剧团演出、篮球比赛,制作根雕、泥塑、刺绣、剪纸等等,农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些农民还自编自演文娱节目。截至目前,乾安县农村各乡镇自发自建小剧团28家、表演队39个。乾安县还注重文化惠民向基层倾斜,每年送戏下乡50场左右,放映公益电影近2000场。在每年的“文化惠农直通车”活动期间,县文化部门都会组织剧团到贫困村演出,优美的舞蹈、精彩的戏曲、引人入胜的小品等,总会迎来村民们的阵阵掌声。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今的乾安农村乡土气息更浓厚田园风光更迷人生活环境更舒适已成为人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姜广军

编辑:琳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