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1月26日專稿(舒允文)曾經帶來移動互聯網繁榮、真實改變許多人生活的4G,是不是很快將要被打入冷宮?

追求極致體驗,是過去幾十年間通信產業不斷發展的源動力。與4G相比,即將到來的5G能夠帶來10倍的體驗提升,輕鬆滿足普通消費者對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高帶寬業務的網絡需求,進一步帶動消費升級;同時還將深刻影響各行各業,滿足自動製造、無人機、車聯網等應用需求,支撐全社會創新發展。那麼5G到來後,我們還需要4G嗎?

5G與垂直行業的聯姻是一場馬拉松,要提前開跑

通信技術與垂直行業的融合,需要從今天開始行動,不斷摸索與積累。

業務方面,5G被設計爲通過技術創新和新增頻譜,支持移動寬帶增強、高可靠低時延、低功耗大連接等多種場景下豐富的應用及商業模式。然而,5G與垂直產業的融合發展將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不能坐等。

隨着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隨着垂直行業數字化熱情持續高漲,時間窗已經到來。在4G產業上所做的積極探索,將爲5G的繁榮打下牢固基礎。我國應率先在4G產業上持續做好產業引領,繼續強化4G網絡深度覆蓋與體驗提升,繼續探索移動物聯網發展新思路、新模式與新服務,帶動智慧抄表、智能停車、平安城市、清潔城市、共享單車、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層出不窮的融合新業務發展。

取長補短、高低搭配,纔是部署5G的正確姿勢

頻率越高穿透性越差,中國爲5G劃分的頻譜在3.5GHz及4.8GHz附近,較之於2G/3G/4G,5G建成一張連續優質體驗的網絡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站點以及更長的建設週期,必然無法一蹴而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4G的覆蓋區域仍將大於5G。

4G網絡可以提供優質的高清語音體驗、更好的解決室內等深度覆蓋場景的用戶體驗,不斷完善4G VoLTE體驗是5G IP化語音成熟之前的重要工作,還可以加速800MHz、900MHz黃金頻譜的重耕。另一方面,對於商場、樓宇等流量高地,5G頻譜高穿透差的特點決定了傳統的室外站點覆蓋室內的方案將難以奏效,在室內部署高容量的數字化室分已經成爲業界普遍認同的解決5G室內覆蓋和容量的關鍵手段,優質低頻的4G網絡始終是室內覆蓋的重要補充方案。

4G除了可以作爲面向5G的全業務基礎網之外,還可與5G協同組網,幫助5G擴充容量和覆蓋。從更深層次看,5G網絡更加依賴全雲化的基礎設施,運營商也正在經歷大力建設數據中心的階段,如果運營商初期投資有限或雲化基礎設施建設節奏無法匹配5G商用需求,可以考慮先在重點區域部署5G基站,並且利用升級後的4G核心網爲5G基站提供服務。這樣用戶的手機平時駐留在優質的4G網絡上,在移動性以及語音業務上有更好的體驗,需要傳輸大量數據時才激活5G小區,此時手機就可享受4G和5G同時服務,即所謂的非獨立組網——這種4G和5G協同組網方式可以降低5G初期投資成本,並且保證了5G在形成連續覆蓋之前,用戶可以得到更好的移動性體驗。

4G剛剛步入中年,還可以持續發光發熱10年以上

從全球範圍看,4G預計還將有10到15年的生命週期。

回顧過去,每一張通信網絡的生命週期,都要經歷經載、快速滲透、平穩發展、逐步退網幾個階段。近10年間,我國實現了移動通信技術上的跨越,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全國4G用戶超過11億。4G網絡成熟穩定、覆蓋全面深入,可以滿足相當一部分應用或業務的需求。從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和保證用戶業務服務體驗最佳的角度出發,並非所有業務都需要運行在5G網絡上。也因此,對4G持續擴容被認爲是能夠滿足當前主流業務的最具性價比的投資方向。

5G還未真正商用,但有些5G技術已經在4G網絡上提前得到了商用;4G網絡也受益於提前引入的5G技術,實現了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的極大提升,縮短了4G與5G之間的鴻溝——比如通過3D MIMO及4T4R等多天線技術可將現網容量進一步提升5倍左右,滿足未來幾年容量需求,並且還可演進成爲5G網絡的一部分。這也是全球領先運營商普遍接受的4G網絡發展技術理念,目前爲止3D MIMO已經部署有上萬個。

總而言之,即使是5G來了,4G也不會被淘汰。4G網絡未來將會長期與5G網絡共存,帶給用戶最好的體驗;而對運營商來說,做好4G、5G協同發展也將對未來的業務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