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雲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文化教育衛生主題新聞發佈會在昆明舉行。省委宣傳部聯合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共同介紹雲南在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省深化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體制改革,出臺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推出一批改革試點,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新突破,改革紅利不斷釋放,人民羣衆獲得感不斷增強。

教育提升

教育經費投入40年翻了近620倍

雲南省各類教育基礎設施工程不斷推進,雲南省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近10年時間,全省中小學共新建改擴建校舍3360.4萬平方米,超過了前幾十年的總和。

雲南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全省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總投入從1978年的1.8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152.94億元,翻了619.86倍。每年落實資助資金100多億元,做到了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等。

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華山介紹,雲南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全省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總投入從1978年的1.8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152.94億元,翻了619.86倍。每年落實資助資金100多億元,做到了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等。

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已全面建立。今年又有23個縣將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到2019年全省將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並逐漸向優質均衡邁進。

2016年,迪慶州、怒江州實施了14年免費教育。經過40年發展,教育對外開放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在境外舉辦孔子學院15所,全省高校招收外國留學生18778人。

醫保改革

建成覆蓋城鄉的全民醫保體系

2017年,雲南全省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72%。超過三分之一的羣衆有了家庭醫生,90%的羣衆有了個人健康檔案。全省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已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傳染病發病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顯著提高。

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保,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90.26%,年內實現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脫貧8.3萬戶、32.2萬人,對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率達27.9%。羣衆沒錢“小病拖、大病扛”已經成爲了歷史。

“羣衆沒錢‘小病拖、大病扛’已經成爲歷史。”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楊洋介紹,雲南始終將保障羣衆健康權益放在首位,堅定不移地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成了覆蓋城鄉的全民醫保體系,羣衆健康水平也同步得到了大幅提高。2003年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啓動,2007年新農合制度覆蓋全省農村居民。2017年,加快整合城鄉醫保、完善大病保險、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文化建設

文化產業成全省經濟發展亮點

改革開放40年來,全省文化創意業、文化信息業等得到持續發展,從2014年不到14200戶增加到目前的29197戶,重點文化企業數量從344戶增加到743戶。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396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517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3.10%提高到3.16%,成爲全省經濟發展的亮點。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宣宇才介紹,全省文化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完成了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與省廣播電視局的機構重組;完成了州(市)、縣(市、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機構職能整合。

保山、楚雄、曲靖3州(市)完成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工作。通過改革,激發了文化創造活力,全省集中推出了100餘部文藝精品佳作,在“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戲劇“梅花獎”、舞蹈“荷花獎”、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等全國性大獎中頻頻獲獎;省、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建成,羣衆文化活動便利化程度提高,文化獲得感增強。

體育發展

全省註冊青少年運動員達2.2萬人

改革開放40年來,雲南實施融合場地建設、組織構建、活動開展爲一體的“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同時拉動數十億資金着力改善基層公共體育設施,推進全省41家大型體育場館低收費和免費開放。目前,全省縣(市)鄉(街道)村(社區)體育基礎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5%、75%、90%。

省體育局副局長李正寧介紹,自1984年中國恢復參加奧運會以來連續9屆奧運會,雲南共有56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入選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獲得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1枚。自1974年以來,雲南健兒在連續12屆亞運會上共取得金牌18枚,獎牌19枚。

在運動成績不斷突破的同時,雲南厚植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基礎,通過推行運動員註冊制度,加強青少年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梯隊管理。近5年來,全省註冊青少年運動員從6000多人增加到2.2萬人,增長率達228%;全省各級體校等業餘訓練單位從29家增加到83家。越來越多的雲南體育健兒從基層走向全國和國際舞臺,雲南成爲國家奧運戰略的重要人才輸送基地。

文化遺產

各級歷史文化名城數量居全國前列

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德聰介紹,雲南已形成省、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基本實現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覆蓋到村。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國有博物館(紀念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碩果累累。我省共有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7808項,“傣族剪紙”“藏族史詩格薩爾”2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評審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055人;有228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目前,我省擁有世界遺產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與四川省一道並列全國第二位;有中國傳統村落615個,佔全國總數的15%,位居全國第一;有各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區)84處,位居全國前列。

雲南政協報投稿郵箱

基層政協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檢、法、行政司法相關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史、文學、鑑賞等副刊類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媒體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識別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