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貴州某小區內,幾個五六歲的小孩玩耍時打鬧。

一個孩子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處於劣勢,急忙衝過去,拉開孩子的同時,打了其他孩子一巴掌。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對此,有網友表示理解:

“幾個孩子打一個啊,雖然打人家長做法欠妥,但換個角度想,如果看到三個孩子一起欺負自家孩子,你還能淡定的說孩子間打鬧正常麼?”

“有些家長不管教自己的孩子,放任孩子欺負別人。受欺負的家長適當修理,沒問題。”

也有網友認爲不妥:

“男孩子小時候都模仿過武俠人物打來打去,家長還是問清楚再說。”

“不應該上手打孩子,拉開批評教育是可以的。”

身爲媽媽,哪有不心疼孩子的?

看到別的孩子用胳膊勒住自己的孩子,還有其他孩子趁機打自己孩子,也難怪護子心切的媽媽會情緒失控。

然而,大人向孩子動手畢竟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那麼,當孩子和別人發生糾紛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1、小打小鬧,父母不必過度保護

不久前,長春某小區的一個男孩,因爲和同伴拌嘴,被同伴媽媽罰跪在小區廣場上。

烈日炎炎,孩子出於對成人的敬畏不得已跪下。小小的身影,看上去十分可憐無助。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說實話,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拌嘴是很正常的事情。往往吵架不久,孩子們就又一起玩起來了。

家長的過度干預,無疑是扼殺了孩子學習解決糾紛的機會。

相比那個被罰跪的男孩,我更擔憂那個有媽媽出頭的男孩。因爲,有一個這樣的媽媽,他永遠不可能學會正確地解決糾紛。

而解決糾紛的能力,關係到孩子將來能否更好地適應社會。

明星媽媽胡可參加節目時,有這樣一幕:

胡可的兩個孩子安吉和小魚兒坐在車後座上,搶玩具時,哥哥弄哭了弟弟。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胡可沒有立即干預,而是淡定地開着車,偷偷地關注着弟兄倆的狀況。

過了一會兒,兄弟倆就和好如初,還開心地唱起歌來。

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爭執。

在確保孩子不會受傷害的情況下,父母適當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孩子才更容易找到相處之道。

《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書中說:

孩子本身就是在吵吵鬧鬧中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會形成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規則。

很多時候,孩子之間有孩子們才懂的規則,孩子需要學習處理人際關係。

家長是否干預,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這樣纔會對孩子有害無益。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2、適當介入,切忌用力過猛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倆娃打鬧引家長互毆」的新聞。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十歲左右的男孩拿着玩具槍,指着一個比他矮了一截的小男孩。小男孩見狀,撿起一塊小煤渣投向拿槍男孩。

接下來,拿槍男孩和媽媽一起追着小男孩打,媽媽打了小男孩後,又讓兒子去打。在媽媽的命令下,兒子輕輕地打了小男孩三下。

至此,媽媽還餘怒未消,大概她覺得兒子下手太輕了,就又親自動手去打小男孩。聽到動靜的小男孩媽媽跑來,兩個媽媽扭打在一起。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旁邊,兩個男孩手足無措地站着,呆呆地看着兩個喪失理性的媽媽。

更讓人感嘆的是,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

隨後,兩位媽媽又叫來幫手羣毆。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本來,兩位媽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結果卻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

十歲左右的男孩,用槍挑釁小弟弟是不友好的,也是不禮貌的,媽媽應該制止並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擔心那個小男孩拿東西投到自己的孩子,及時制止就行了。

《接納孩子》書中寫道:

衝突是孩子學習社會規則的寶貴機會,在這種時刻,父母應該以孩子的感受爲主體,不要斤斤計較自己的孩子是否挨欺負了。

孩子打鬧的過程就是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爲,引導孩子與同伴和解,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3、孩子受欺,比起一昧忍讓,更要教會TA反抗

有時候,小孩子的惡,也是不可低估的。

如果孩子真的是受到了惡意的欺負,而不只是簡單的爭執打鬧,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去反抗。

告訴孩子,如果孩子被打,可以立刻直視對方,並大聲用以下類型的語言警告對方:

“你憑什麼打我?再打我,我也要打你了!”

“你憑什麼打我?再打我,我就要讓我哥哥來揍你了!”

“你憑什麼打我?再打我,我就告訴老師!”

……

這樣說,一方面讓對方明白,你不怕他!

另一方面,也容易讓周圍的人聞聲而來,支持你。

懷有惡意的孩子,往往也是揀軟柿子捏。

第一次受欺負,就立即警告對方,他就會明白,你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往往就可以避免再受到欺負。

如果語言制止不了,就一定要反擊。

節目《開講啦》中,一個媽媽問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說有人欺負他,打了他,要不要告訴孩子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語氣堅決地回答說:“肯定會啊。”並且,她還講了一個案例:

孫女在幼兒園入學不久,就被一個喜歡她的男孩強行抱起來扔下,頭上腫了個包。

李教授告訴孫女,下次他再抱你起來,你掙不脫,就雙手扯住他倆耳朵,往兩邊使勁拽,他一疼就放下了。

孩子進行反擊,就是在向對方證明自己不軟弱,這樣可以及時有效地阻止對方繼續欺負他。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4、害羞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

事實上,當孩子間發生糾紛時,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有勇氣有力量去反擊。

上週末,樓下的壯壯媽跟我聊天時感嘆,家裏倆孩子,一樣的教育,個性卻完全不同。

大壯很膽小,在外面跟小朋友玩總是喫虧。

小壯卻天不怕地不怕,基本上沒有小朋友敢欺負他。

的確,有的孩子比較害羞膽小,可能家長也沒少教他們如何反擊不友好的同伴,但是他們就是做不到。

這次說了,下次還是會被人欺負。

那麼,家有害羞膽小的孩子,身爲父母怎麼辦呢?

如果孩子確實不具備反抗的能力,就需要父母拉起他的手,一起去解決問題。

前不久,我帶寶寶在沙灘玩,寶寶拿着玩具車正在玩,一個大孩子走過來,伸手就去搶寶寶的玩具車。

寶寶護着玩具車,大孩子就使勁地推搡寶寶,寶寶被推倒在沙灘上,玩具車也被搶走了。

事情發生得太快,我來不及第一時間阻止。

看到寶寶委屈的模樣,我按捺住想要爆發的情緒,拉起寶寶去找那個大孩子。

我和氣卻又不失堅定地對大孩子說:“玩具車是弟弟的,如果你想玩也要得到弟弟同意纔行。你直接搶走,是不對的。現在,請你把玩具車還給弟弟。”

大孩子還回了玩具車,寶寶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當孩子無力與別的孩子抗衡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永遠是他的堅實後盾。

龍應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只能希望你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希望陽光照過來,照亮你藏着憂傷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見盡頭的路。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也許免不了被欺負會跌倒,而父母就是照亮他前路的陽光。有了陽光的照耀,孩子就會有力量有勇氣走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