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此前媒體報道“毒”App平臺消費者退貨遭客服拒絕,還被收取99元技術服務費一事,9月19日, “毒App對外溝通主管”邢昭陽通過其實名認證微博作出上述回應。“毒”App回應“買家網購退貨需付99元”稱,系查驗及物流等服務費,但會退還已收取賣家的服務費。

(原標題:馬上評|退貨需付99元服務費,毒App模式能走多遠?)

最近,成都市民郭先生在“毒”App上買了兩件衣服,想要退貨卻被客服告知,需支付99元技術服務費。“毒App對外溝通主管”邢昭陽微博回應稱,買家因個人原因發起退貨,需要承擔訂單產生的查驗服務、物流服務等成本費用。

7天無理由退貨,寄回的運費由買家承擔。這一點已經成爲網購界的普遍做法,也是大家都自覺遵守的規則——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賣家願意支付這筆費用。所以,“毒”APP的主要問題在於,收取查驗服務費,是否合理?

“毒”App是一家剛上線不久的電商平臺,它與傳統電商不同的地方,一是做了細分垂直領域,主要經營正品運動潮流裝備;二是它提供高於傳統電商平臺的“品質鑑別服務”。相對而言,第二點是個新事物,問題也正是出在這裏。

比如,這個查驗服務或者說“品質鑑定服務”,應該是強制捆綁,還是由消費者自由選擇?具體費用,應該處於一個怎樣的定價區間?這些直接關係到經營模式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明確平臺在經營者信息覈驗、產品和服務質量、平臺(含APP)索權等方面的相應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8條也規定,國家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建立有利於電子商務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商品、服務質量擔保機制。按照消法和《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只要不是鮮活易腐、定製類,或者拆封後導致破損的商品,網絡商品銷售者,都應當依法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

可以看出,一個基本的價值取向是,除了商家,平臺對產品和服務質量,也是負有一定責任的。“毒”App以更專業嚴格的品質鑑別服務自詡,“先鑑別,後發貨”的模式,也是一種擔保機制的探索,變事後追查爲事前把關,把問題產品堵在上游,儘量避免對消費者造成損害。因此,完全用對待傳統電商平臺的規則要求它,或許值得商榷,但平臺權責具體如何劃分,仍是個問題,不能全由平臺自己說了算。

把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保障,做成了一種收費業務,面臨一系列問題:對產品質量的把關,平臺到底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向消費者收取查驗服務費,算不算把本該義務承擔的責任,轉換成有償服務?即便要收費,平臺和消費者應該如何分擔,也應該有一個明確細緻的標準。如果一件商品售價都不到99元,卻收取99元的查驗服務費,合理嗎?

這些問題回答不了、回答得不符合市場規律和平等交易的原則,“毒”App模式就很難走下去。要知道,但凡出“無理由退貨”,矛盾就隨之而來。可以說,“毒”App在打開一扇窗的同時,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黑洞。

任何新事物在發展初期,都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很正常。我們不能因爲問題暴露出來了,就一棍子把創新企業打死,但當它呈現出了“毒性”,解毒就當儘早。站在消費者角度來看,一旦退貨便要承擔近百元費用,這個創新,至少不經濟。

"毒"App回應網購退貨需付99元:查驗及物流服務費

“毒”App回應“買家網購退貨需付99元”稱,系查驗及物流等服務費,但會退還已收取賣家的服務費。

就此前媒體報道“毒”App平臺消費者退貨遭客服拒絕,還被收取99元技術服務費一事,9月19日, “毒App對外溝通主管”邢昭陽通過其實名認證微博作出上述回應。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蘇泓珵_NBJ99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