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旅部公佈的消息,2019年中秋節期間,全國接待國內旅遊總人數1.0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國內旅遊收入472.8億元,同比增長8.7%。

其實除了旅遊,在節假日,餐飲、娛樂之類的服務行業,也是一次消費高峯,同時各商家也會進行打折促銷。

這種在節假日,集中旅遊、消費的現象,就是我們說的“假日經濟”。

如何在節假日,提升銷售額,成爲了每個商家都會頭疼的事情。

對於商家來說,有幾個必須思考的問題:

消費者在節假日的需求有什麼變化?

爲什麼會在節假日集中購物?

消費者會被什麼樣的假期活動吸引?

哪3個因素影響假期營銷活動的效果?

通過閱讀,你將得到答案。

一、節日對中國人有着不同的含義

“假日經濟”與“節日經濟”不完全相同,但是中國每年的主要假期,大部分和傳統節日有關。這些節日的含義,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們在節假日的消費習慣。

比如中秋節這個代表團圓的節日,讓更多的人願意在這個假期陪伴家人。所以儘管中秋假期的旅遊人數和國內旅遊收入在逐年增長,但是和“五一”假期比起來,還有着很大的差距。

那麼對於商家來說,如何刺激消費者在節日時的消費慾望,就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可口可樂在這方面,給人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每年春節,在央視春晚之前,都能看到可口可樂的廣告。

而且不管廣告內容怎麼變,一定有一些元素,始終不會變。帶着孩子回家過年的年輕父母、祖孫三代一起喫團圓飯、煙花、窗花、福娃。

用各種春節的元素與闔家團圓的氛圍,給品牌賦予了春節的含義,給消費者留下了喫團圓飯要喝可樂的印象。

其實除了春節,可口可樂每年都會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營銷廣告。但其每年春節的節日廣告,依然是經典。

每個節假日,都會有很多品牌絞盡腦汁的策劃與節日有關的營銷活動。

今年中秋節之前,支付寶新出了一支短片。

搭配過去9個新聞事件,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但每個都與回家有關。用這樣的方式,喚起用戶思鄉的情緒,尤其是在中秋節這個時間點,很巧妙的建立了和節日的聯繫。

在中國,除了“五一”和“十一”,一年中的其他假期,都與傳統節日有關。

如何將假期營銷活動與節日的含義聯繫起來,成爲了影響活動效果的關鍵因素。

二、假期的消費需求,更重視社交價值

除了節日的關係,假期中可以影響消費者的另一個因素,是人的社交需求。

假期結束,回到公司繼續上班,很多人都會討論假期如何度過之類的話題。

想象一下,如果跟人聊去哪旅遊。下面這些地方,給人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挪威、奧地利、冰島、南非、剛果、馬來西亞、泰國、西藏、雲南、內蒙古、河北保定、北京大興、北京門頭溝。

不要否認,這些地方給人的感覺,一定有很大區別。

所有生物之間,都存在一種本能的競爭機制。人與人之間的層次,就是在這種無形的競爭中拉開差距,各種社會資源也會向看起來層次更高的人傾斜。而消費者在本能上,更願意爲了在這種競爭中獲得優勢而付費。

特別是在節假日的時候,這種隱性競爭的社交需求會更突出。因爲工作時,同一個圈子裏的人,生活軌跡都差不多,只有在節假日纔會顯出區別。所以這也造成了消費者,在節假日集中消費的現象。

那麼對於商家來說,你要辦什麼活動,才能幫助消費者在社交過程中,獲得這種隱性競爭的優勢呢?

答案是提供社交貨幣。

社交貨幣是建立在社交關係的基礎上,能夠換來別人關注、評論、點讚的內容。人們在社交圈中,依靠各種形式的社交貨幣,構建自己的身份形象。

所以你的活動,必須給消費者提供這種社交貨幣。幫助消費者,在各種無形的隱性競爭中獲得優勢,而不是單純的賣產品。這樣,你才能在商業競爭中贏得用戶。

當然活動不需要多麼高端,有趣、新奇比高端更重要。

舉個例子,很多做烘焙的商家,都會舉辦烘焙DIY的活動,還會設計競爭機制,並且用獎品吸引人來參與。對於參與者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新奇的體驗,而且又有競爭,又有獎品,對一些人來說,會有很強的參與動力。

而且不管自己做的怎麼樣,不管能不能在競爭中獲勝,參與者會有更強烈的分享慾望。因爲分享這種活動,能夠在社交圈中塑造自己的形象。

不同類型的活動,能夠塑造不同的形象,這就是爲消費者,提供了社交貨幣。

三、每到假期,消費者更願意爲生活買單

每次節假日,都是一次商家的狂歡。

假期中,另外一個影響人消費決策的因素,是要考慮假期對人們生活的意義。

相對於普通的工作日來說,節假日起到了調節生活的作用。有條件的人,通常會選擇在節假日提升一下生活品質,緩解一下工作帶來的壓力。這種需求,同樣會促進消費。

最直觀的體現,每到假期,人們在飲食上都會比平時要改善一些。一個比較固化的觀念認爲,過節至少要喫點好的。

除了飲食,在生活中很多其他方面,都可以體現出與平時的不同。

如果沒有選擇出遊,在假期的時候,大概也會選擇在附近逛一逛,看看電影、聽聽音樂會、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有些人會去做個足療、泡泡溫泉等等。

總之就是要和平時有些區別,畢竟工作壓力都很大,好不容易放假,至少要放鬆一下。

調節生活,緩解工作的壓力,成爲了節假日的主要需求,所以假期的消費衝動,會比平時更強烈。因爲消費本身,就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春節期間,支付寶舉辦了掃福字的活動,只要用支付寶掃描“福”,就能參與集福活動。這種活動參與門檻低,而且可以和家人朋友產生互動。這樣一個簡單的活動,就能起到讓人暫時忘記煩惱的作用。

那麼對於商家來說,你做了什麼讓消費者緩解壓力的活動?

通常情況下,很多商家都會在節假日設置打折促銷。但是在消費需求越來越複雜的當下,單純的打折,已經不足以刺激消費者的慾望。

有些商家會設置一些挑戰,比如在抖音上刷到過的跳遠挑戰,根據跳遠的距離,設置不同的折扣力度。因爲有了折扣的吸引,可以刺激消費者的參與慾望。原理雖然很簡單,但效果很不錯。

那麼在節假日時,你是不是可以設置一些有娛樂性的挑戰遊戲?一方面用折扣或者其它獎勵吸引人蔘與,另一方面在參與過程中,還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因爲人們在節假日調節生活、緩解壓力的需求,消費慾望本身就會比平時要高。所以對於商家來說,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促進消費慾望。

給營銷活動賦予節日的含義;

爲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社交貨幣;

能夠幫助消費者緩解壓力。

如果能同時滿足這3點,將會極大地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纔是一個成功的假期營銷活動。

消費升級下,消費需求越來越複雜。商業經營的理念,早已經從以產品爲中心轉變爲以客戶爲中心。單純的打折促銷,已經不足以吸引消費者的興趣。即便節假日是一個天然的營銷時機,但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深入研究消費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