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一座座嶄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也有一些房子在慢慢地老去,正如生活在這裏的人羣,有新的生命降生,也有生命在一天天衰老。

這些“衰老”的建築將何去何從?自今年起,我省將開展一場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省改造5739個小區,涉及36851棟住宅、141.31萬戶居民。

如此大體量的改造工程如何推進?在實地走訪中,記者感受到了改造工作推行的困難,也看到了各地的積極努力。截至10月底,全省列入2018年的1595個改造項目,完工率達到66%。

在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展現出的不僅是建築舊貌換新顏,也有居民臉上重現的笑容。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改變了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更留住了城市裏的“鄉愁”。

探索

小區怎麼改? 精準把脈“私人訂製”

“都是按照我們的想法改的,原來不順心的地方都改了。”說起老舊小區改造,秦皇島市燕旭里居民趙友志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對於二三十年以上房齡的老房子,傳統“穿衣戴帽”的改造方式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老舊小區改什麼、怎麼改、改到什麼程度,各地因地制宜,精準把脈,不搞“一刀切”。

秦皇島市在制定改造方案時推行“五輪徵詢法”,就“是否改”“哪裏改”“怎麼改”“誰來改”“誰花錢”的問題充分徵詢民意。秦皇島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物業辦副主任劉飛介紹,經過反覆徵詢、論證,準確掌握每個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難點,建立“問題菜單”,實行“私人訂製”,改什麼、怎麼改由小區居民說了算,將羣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到改善方案中,把對居民的承諾變爲現實。

唐山的老舊小區均爲上世紀80年代震後集中建設的,年限超過30年,問題多,難度大。“我們的改造可以說是內外兼修。”唐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屋與物業管理處處長彭強介紹,該市統一規劃,實施“菜單式”精準設計,制定了安全問題、功能提升、環境整治等3大類27小項改造菜單,補短板、強設施、優功能。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部門多,溝通協調難,唐山市由10位市級領導分包10個小區,引領帶動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市住建局全體班子成員分別對各縣(市、區)老舊小區改造進行分片、包段,現場辦公,解決難題。

錢從哪裏來? 多方聚力共建共贏

根據《河北省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省老舊小區改造共需改造資金129.6億元。錢從哪裏來?

滄州市堅持“先民生後提升”的原則,向老百姓最關注的點發力,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積極鼓勵中石化、中石油、鐵路、大化集團等駐滄央企投入資金。據滄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許強介紹,目前已有煉油廠小區、鐵路新村、中油小區、大化小區等央企宿舍樓,計劃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滄州市還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鼓勵物業服務單位參與小區道閘建設,道閘廣告費收入前三年歸物業公司所有。

秦皇島市探索更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明確了市區兩級政府按照1:1比例籌集資金、原產權單位房改資金、居民個人自籌資金、各部門專項資金、小區公共收益、社會企業資助或探索共同盈利模式資金、水電氣等專營單位資金等多種資金籌集方式,充分調動社會、企業、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解決了單靠政府財政渠道狹窄、資金不足的難題。

樓宇“飛線”是老舊小區改造難題,對樓宇間的蜘蛛網弱電線,張家口市積極與各運營商和市匯通信息工程公司聯繫,最終商定由匯通公司統一進行網線入地改造,資金問題由各運營商和匯通公司協商解決。

唐山市也統一協調移動、聯通、電信、廣電、長城寬帶等五家企業,對網線實施入地改造,運營商出資,打破原來小區限制某家運營商進入的壁壘,讓各方實現共建共贏。

未來怎麼辦? 改完之後還要管好

共同建設是老舊小區改造能夠順利推進的“內生力量”,但老舊小區改好後,如果不加強後續管理,很容易前治後亂,居民對此不無擔心。

採訪中記者發現,老舊小區改造後,物業管理不能實現專業化主要原因有:老舊小區居民多爲中低收入羣體,市場經濟條件下花錢買服務的意識相對淡薄;物業服務企業鑑於老舊小區管理利潤低、收費困難等原因,不願承接此類項目。

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如何管好?秦皇島、張家口等市建立了“紅色物業”管理模式。充分調動老黨員、老幹部和志願服務組織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小區居民的積極性,成立老舊小區業委會黨支部,實行常態化物業管理。

“針對小小區、單體樓難以管理的問題,我們採用了‘連片式管理’。”張家口市橋東區委書記王建軍介紹,學院路9個家屬院被整合爲一個區域,進行統一的物業管理,降低了用工成本,還購置了清掃車、灑水車等一批機械化清掃設備,提高物業作業水平。

對於規模較大的小區,多地通過招投標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施行“補貼+物業企業收費”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市場化運作物業管理,保證改造成果。

靠政府“輸血”扶持物業爲老舊小區服務的模式,不可能永遠持續。“多元化經營是物業企業走上良性循環的必由之路。”滄州市盛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已進駐滄州老舊小區,該公司總經理趙元勳表示,“老舊小區居民偏老齡化,我們將逐漸引入養老、醫療、家政等服務,走市場化道路,爲老舊小區管理提供保障。”

難點

全市一盤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這次老舊小區改造可以說是我省規模最大的城區改造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改造5739個小區,解決安全設施、市政配套和外部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居住品質。

省房地產和建築市場監測研究中心副主任竇欣說,該計劃實施第一年,各地探索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市的改造方案不全面,沒有全市統籌做整體方案設計。老舊小區是城市管理的難點,也往往是薄弱環節,此次大規模改造應該全市統一下一盤棋,改造方案整體設計,任務分解,思路統一,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居民生活品質提高,提升城市整體管理水平。

記者在採訪中,一些居民反映,有些地方多個改造項目同時開工,影響了正常生活;有的改了這裏改那裏,把小區變成了大工地。竇欣表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多,工程量大,施工週期長,施工前要做好充分規劃,如何有序高效進行,是需要思考和破解的問題。

意義

提升生活品質留住城市中的鄉愁

針對此次老舊小區改造,我省出臺的計劃方案中,特別把安全設施、市政配套的改造放在了前面,重點解決老舊小區居民安居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改造環境,提升品質。

在改造過程中,一些城市特意融入了人文元素,將企業精神文化和居民成長記憶融入改造中,實現了傳承地方歷史文化和改善人居環境二合一的目的,爲城市留下了有跡可循的記憶。

竇欣坦言,老舊小區改善的是居住條件,提升的是生活品質,在從情感的層面,是留住“城市裏的鄉愁”。

老舊小區居住的多是老年人,他們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居住方式,也都有着不少難捨難分的老鄰居,真的搬離此地,確有不捨。很多老舊小區也沉澱着年輕人的成長印記,年輕人“常回家看看”的時候,看望的是年邁的父母,也是自己曾經的記憶。

老舊小區改造,看得見的變化是居住條件改善了,環境優美了,在其背後還有人在與環境的共振。曾因不和諧因素引發的矛盾,會在和諧的人文環境下得到改善和解決。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劉嵐 文/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