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吳花燕家屬稱未收到善款,某短視頻平臺賬戶“喜歡聽新聞”相關負責人稱,通過和浙江慈善總會的事先溝通,愛心款本身是醫療救助款,不進入吳花燕本人的賬戶,而是打進醫院賬戶。對此,2020年1月15日,“喜歡聽新聞”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此前通過和浙江省慈善總會的事先溝通,愛心款本身是醫療救助款,不進入吳花燕本人的賬戶,而是打進醫院賬戶。

(原標題:“喜歡聽新聞”回應吳花燕未收到45萬善款:醫療救助款不進個人賬戶)

對於吳花燕家屬稱未收到善款,某短視頻平臺賬戶“喜歡聽新聞”相關負責人稱,通過和浙江慈善總會的事先溝通,愛心款本身是醫療救助款,不進入吳花燕本人的賬戶,而是打進醫院賬戶。等到醫院賬戶現有錢款用完後,再將募捐的錢打入。

近日,有媒體報道貴州43斤女孩吳花燕去世後,其家屬稱,某短視頻平臺賬號“喜歡聽新聞”以“護燕行動”爲名爲吳花燕籌款,但吳花燕生前並未受到45萬餘元的愛心款。

對此,2020年1月15日,“喜歡聽新聞”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此前通過和浙江省慈善總會的事先溝通,愛心款本身是醫療救助款,不進入吳花燕本人的賬戶,而是打進醫院賬戶。當時,“喜歡聽新聞”的記者、吳花燕表弟等都在場。

據悉,“喜歡聽新聞”系浙江廣電所屬的機構媒體賬號。

2020年1月14日晚,“喜歡聽新聞”在某短視頻平臺發佈“關於‘吳花燕捐款’一事答疑聲明”的短視頻。聲明稱,善款是在吳花燕知情下籌集,籌款二維碼爲浙江慈善總會官方賬戶。

聲明還稱,根據慈善法規定,所有善款均需存放在浙江省慈善總會賬戶,鑑於相關善款爲醫療救助資金,只能專項用於吳花燕的醫療救助,不得轉入個人賬戶,“喜歡聽新聞”於2019年10月31日當面跟吳花燕確認,並在其老師親屬以及院方在場情況下明確如何使用這筆善款。

對於善款的後續使用,聲明稱,吳花燕生前曾表示,如果自己日後未使用完這筆善款,希望可以用於其弟弟病情治療,或者其所在學校的殘障同學救助,當時我方與浙江省慈善總會取得聯繫,確認此做法合法合規。“我們會繼續關注善款後續使用情況。”

界面新聞發現,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該賬號通常以視頻加文字的形式發佈新聞,目前可以看到平臺上首條關於吳花燕的信息是2019年10月29日,該視頻稱“24歲女大學生體重43斤,省錢給弟弟治病,1天花2元,長期營養不良。”

首條視頻發佈後,就有不少網友表示想要捐款。之後,“喜歡聽新聞”聯繫了浙江慈善總會,在10月30日發佈以“護燕行動”爲標題的視頻和官方捐款通道。

10月31日,“喜歡聽新聞”發佈“護燕行動(六)”,聲稱“截止31日中午12時,愛心已親自交至吳花燕。”在這條視頻裏,吳花燕說,“我現在籌款已經足夠了,你們的幫助我不能再接受了。”

“喜歡聽新聞”的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此時之所以要發佈該視頻,是因爲籌款已經足夠,在徵得吳花燕本人的同意後,通過吳花燕本人進行說明。而此時視頻表示的是“愛心已經收到”,而非“愛心款已經收到”。與此同時,該賬戶刪掉了用於籌款的短視頻,關閉籌款通道。

該負責人稱,通過和浙江省慈善總會的事先溝通,愛心款本身是醫療救助款,不進入吳花燕本人的賬戶,而是打進醫院賬戶。10月31日中午,在吳花燕進行治療的醫院裏,“喜歡聽新聞”的兩名記者、吳花燕表弟、醫院醫生和吳花燕所在學校副院長同時在場時,已經溝通清楚。“吳花燕本人不在,但是吳花燕的家人和她說了,然後學校副院長又跟吳花燕說了。”

浙江省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證實了此事,稱“喜歡聽新聞”在最初籌款時,使用的的確是浙江慈善總會的微信和支付寶二維碼。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籌集的資金還在浙江省慈善總會,確實還未打入醫院賬戶。因爲最初籌款的時候,醫院用於爲治療吳花燕的賬戶上仍然有金額沒有用完。“當時爲吳花燕治療的手術費是夠的,後續康復治療不夠。醫院當時說等後續康復治療的時候,你們再把錢打過來。”

雖然吳花燕已經離世,善款引發的諸多爭議仍在持續。浙江省慈善總會和“喜歡聽新聞”都表示,現在有一些參與募捐的網友說想退錢,後續將充分了解捐款者的意願,決定是退錢還是將捐款用於吳花燕的弟弟或吳花燕的學校。

據《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應當在民政部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佈公開募捐信息。而民政部官網2018年發佈的《民政部關於發佈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名錄的公告》顯示,事件中的短視頻平臺並不在20家可爲慈善組織提供募捐信息發佈服務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中。

“喜歡聽新聞”賬號負責人表示,最初是在徵得吳花燕的同意後,以吳花燕本人名義進行募捐。

律師餘超認爲,根據慈善法規定,個人不能公開募捐,但不禁止個人求助。

荀建國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