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新引力星标,每天轻松看遍地产创新

除了跨度之长、投资之巨、工程之大,六本木新城之所以成为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还在于其对工匠精神保有的敬畏之心,这也是很值得其他同类项目所学习的。

本期「新视野」,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是城市更新的一个经典案例——日本六本木新城。

六本木新城又称六本木之丘,位于东京港六本木,是东京都的一个副都心,地位和位置相当于北京的东交民巷。由于四条轨道交通皆从此通过,使得其交通十分便利。与此同时,它也是东京最具国际色彩的地方之一。

六本木新城实景图

六本木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了解,其源于江户时期在此地聚居的诸侯姓氏,彼时,共有六个「木」姓氏的家族在此间居住: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

此后,随着时移世易,六本木经历了一系列变迁:

二战后,这一代原有的军事设施被美军接收,周围逐渐开设为外国人服务的饮食店。后来又开设多间电视台,六本木演变成为酒吧、夜店林立的繁华地区;

1960年后,六本木开设迪斯科舞厅吸引许多外国人、艺人和传媒工作者在此消遣;

1980年后,新潮的舞厅在这里更迭,六本木成为东京不羁夜的NO.1;

1986年被东经政府确立为「城市改建引导地区」;

2003年,大型复合都市六本木成为办公室和高级消费场所,不到两年时间就成为东京著名的旅游购物中心。

六本木新城可谓是一个「马拉松项目」,创造了日本现代城建史上的新纪录,也是日本民间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再开发项目。它总投资额高达 2700 亿日元(约合 170 亿人民币),预计要 20 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资。

六本木新城的动迁难度也令人咋舌:据了解,项目主导方森建筑股份公司用了长达 17 年的时间,才一一说服当地的 400 户土地所有者转让土地,搬出他们建在狭窄街巷两边的老式木屋。

不过,除了跨度之长、投资之巨、工程之大,六本木新城之所以成为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还在于其对工匠精神保有的敬畏之心,这也是很值得其他同类项目所学习的。

解构六本木新城

下面,我们就从五个方面来深入了解一下六本木新城这一经典案例。

项目规划与设计:将人的流动放在首位

六本木新城的定位是居住、工作、娱乐、休息、学习、创作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这就决定了其在规划之初就把地区发展与都市整体规划、地区商业活动与东京整体观光旅游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融入了居住、办公、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多功能影视城等综合功能。

六本木新城功能布局

目前,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建筑包括酒店、写字楼、公寓、购物中心等各种不同用途和形态,最著名的建筑包括森大厦、新城住宅、榉木坂大厦、朝日电视台、好莱坞美容美发世界等。

在空间设计上,六本木新城有几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除保留了六本木新城现存的水系和绿化,还整合了周边的公园和广场空间;

将规划区内一半以上的区域作为户外开放空间,加强地区与都市之间的融合与协调;

充分利用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将地区商业活动与东京整体观光旅游相结合。

考虑到地铁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结合,六本木新城建立了良好的区内交通体系:北侧是地铁站,六本木大道是东京主干道,人流密集,可以导入大量人流。与此同时,也配备了充足的停车位,包括机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等。

纵观六本木新城的规划设计,我们可以发现,其将人的流动放在了第一位,并用垂直流动线来思考建筑构成,使整体空间充满了层次变化感。

项目商业与公共空间:完美连接并融合多种业态

六本木新城的商业与公共空间设计由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负责。其不仅实现了项目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在项目本身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将设计与旅游目的地,商业、旅游观光等多功能相结合,整个业态组合考虑顾客的多种要求

六本木新城空间设计

六本木森大厦是六本木中心的超高层办公楼,也是地标建筑,实现了日本国内最大的单体约 4500㎡ 的无柱空间

森大厦

此外,六本木新城划分为四个街区,各街区建筑的群房都和「山边」、「西街」、「榉树坡大道」等商业设施相连,随处可见绿地和广场,增加了街道的趣味,形成热闹的步行空间。

「山边」:面向毛利庭院的「山边」是半开放式的购物中心,充分利用原有土地的高低差组成进楼梯和斜坡,产生各种各样的序列体验;

「西街」:镶嵌在森大厦和凯悦大酒店之间的商业街,在酒店和办公大楼各层之间通过天桥产生了立体交叉流线;

「榉树坡大道」:为六本木新城东西相连的主要干道,带有欧洲街道风格以及舒缓的曲线,创造出了立体复杂的路面空间。

项目景观与艺术设计:保证最大程度绿化、以艺术表现造街

六本木新城在景观设计上体现了「城市中心文化」与「垂直庭院城市」的理念,由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先生亲自操刀,其将城市高楼屋顶的空间装扮成绿色的广场和庭园,绿色步道串连整个城市空间。

六本木新城综合楼实施了最大的绿化,让居民可以使用楼顶庭园。每幢高楼外围都有 40% 比例的绿地环绕,每层楼中都有花园式的休息区,曲线绿篱、石墙、小河、小草坪与树木,把散置庭园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主题。

六本木新城随处可见的艺术景观

此外,以艺术来表现造街概念是六本木新城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结合了良好的艺术规划与开放空间设计,将整体空间塑造得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世界知名艺术家们创作的公众艺术作品和街头设施随处可见,使得整个城区展现出充满艺术氛围的独特街景。

项目自然与生态主张:从人的最基本生存需求出发

六本木新城的生态与自然景观设计也是可圈可点的。这从其屋顶花园、毛利庭院、露天广场等有代表性的景观可以看得出来。

例如,榉树坂六本木综合楼的屋上庭园,设置了稻田、蔬菜等田园风格的景观,俨然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公园,强调了可参与性,为大城市带来清新的田园景观,是非常好的生态环保设计

此外,森大厦东侧的毛利庭园是一处日式造景庭园,江户时代武士庭园风格,为毛利藩宅邸遗址中庭园的复原版。毛利庭园里的潺潺流水声、花草的芬芳、水池假山和春天点点飘落的樱花,为高楼林立的东京提供了一处可以悠闲赏景的户外天地。

日式庭园

六本木新城的露天广场是一处拥有可以开放的遮蔽式穹顶的露天能圆形舞台,能为公共娱乐表演活动提供场地;配合着可变换的喷水设施,边上还设有咖啡吧,提供了变化丰富的空间。

项目营销与推广:兼具特色与体验的主题活动

六本木新城具有全年度的营销推广计划,每一季度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并提前公布下个月的活动计划,以吸引公众参与。比如六本木新城内的部分大楼屋顶设有庭园,人们可以在其中的稻田插秧、割稻、脱谷、捣年糕等。每年都有日本各个县的大米品牌来赞助,希望通过活动来进行推广和宣传。

六本木新城的几点启示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六本木新城作为城市更新经典案例带来的几点启示:

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改造前,六本木旧城中心街区的房屋都是一层或两层的低矮平房。改造后,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综合考虑街区功能,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此外,六本木新城通过创建立体化城区进一步提升了对土地的利用,例如,音乐厅、电影院等并不需要窗户和太多光线的设施被安排在了地下空间。

高度重视环境

日本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极其宝贵,六本木新城在改造时极其注重环境。和改造前相比,地表和屋顶被积极导入绿化来缓和热岛效应,城区的地表温度比较之前有所下降,地表面温度平均大约下降 8 摄氏度左右。

交通网络与空间设计

六本木新城在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不断完善交通网络,考虑到整个城区的回流性设置人车是否分流。此外,还有对空间的调整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例如,将改造前的狭窄路段增宽等。

充实建筑低层区域功能

由于土地的集约性,六本木新城有众多高层建筑,但在建筑高层化之后,建筑低层区域的功能性也得到了充分考量。例如,在六本木新城项目计划之初,森大厦已经有了将来举办活动的蓝图和规划,以增强人气与活力。

微信公众号 地新引力 | 微信号 cricdxyl

合作及业务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