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26 日,國內商業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宣佈完成三顆自主研製微小衛星的整星總裝及所有例行測試工作,並於 11 月 25 日下午 17:00 順利完成星箭對接工作,此次即將發射的三顆微小衛星均爲遙感實驗衛星,計劃 12 月初發射升空。

(來源:天儀研究院)

而這也是天儀研究院繼 10 月底成功研製和發射四顆衛星後,時隔一個月再次籌備衛星發射,待天儀研究院的第 5 次太空任務完成之後,屆時天儀在軌衛星總數將達到 11 顆。

作爲中國首批商業航天公司之一,天儀研究院成立僅 2 年,目前已成功發射 8 顆衛星。2016 年 11 月 10 日上午 7 點 42 分,天儀研究院的第一顆衛星“瀟湘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成功,這也是我國首顆商業化科學實驗衛星。

2017 年 2 月 15 日 11 點 58 分,天儀研究院參與研製的微重力化工實驗衛星“陳家鏞一號” 在印度南部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成功。

圖丨陳家鏞一號(來源:天儀研究院)

而到了今年,天儀研究院迎來了發射的密集期。1 月 19 日 12 點 12 分,“湘江新區號”(瀟湘二號)和“亦莊·全圖通一號”兩顆衛星成功發射。其中,湘江新區號已經在軌穩定運行超過 10 個月,目前依然持續在軌服務。

10 月 29 日上午 8 點 43 分成功發射的瀟湘一號 02 星 TY1-02 、星河號 TY1-03、銅川一號 TY4-02、長沙高新號 TY4-01 四顆衛星目前狀態良好,即將完成所有在軌調試,準備進入服務階段。

圖丨天儀研究院 10 月底 4 星發射任務徽章(來源:天儀研究院)

TY-3 爲星河號 TY1-03、TY-4 爲瀟湘一號 02 星 TY1-02、TY-5 爲銅川一號 TY4-02、TY-7 爲長沙高新號 TY4-01,此簡稱爲天儀內部立項時對衛星的簡稱。

其中,“天格計劃”首發驗證試驗衛星銅川一號 TY4-02,在經過近 2 周的緊張測試後,已於 11 月 9 日晚衛星上電成功,11 月 14 日完成基本任務調試,並通過了初步自檢測試,表明載荷探測器的各項功能正常、符合設計指標,接下來清華大學的學生團隊將逐步開展各項定標測試和科學目標觀測。

圖丨“天格計劃”首顆實驗衛星(來源:清華大學)

“天格計劃”學生興趣團隊自 2016 年 10 月由工程物理系與天體物理中心共同發起,是一個以學生爲主體的、針對基礎科學前沿研究的科研實踐項目,同時也是一個基礎科學人才培養項目。主要科學目標是探測近鄰宇宙中中子星並和引起的伽馬射線暴。

在“天格計劃”中,天儀研究院擔任工程任務總體,主要負責微小衛星平臺的研製與發射運維服務。天儀研究院 CEO 楊峯表示“天格計劃”計劃在 2018~2023 年內、在約 600 公里的不同軌道發射 24 顆微小衛星組成星座,實現空間分佈式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探測網,亦伽馬射線暴探測網,這對理解極端條件下的天體物理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業餘無線電衛星長沙高新號 TY4-01,主要裝載了由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研製的業餘無線電載荷,目前正在全天候發佈明文遙測信息,已經與國內外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開始互動。

圖丨長沙高新號TY4-01衛星任務徽章(來源:天儀研究院)

而瀟湘一號 02 星 TY1-02 是激光通信新技術驗證衛星,由天儀研究院與商業航天領域創業公司深圳航星光網空間技術有限公司(LaserFleet)聯合研製。LaserFleet 計劃未來利用數百顆衛星在太空中建立激光通信網絡,爲民航飛機提供高速的上網服務。本顆衛星作爲此計劃的首發技術驗證星,將進行一系列基礎性技術驗證,爲後續工作奠定基礎。

星河號 TY1-03 是新遙感技術衛星,由天儀研究院與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雙方將構建全球首個商業 AI 星座計劃——“星時代”星座,該星座是一個覆蓋全球、分鐘級更新的地球影像數據網絡,計劃包含 192 顆衛星,分佈在 24 個軌道面,組合部署光學遙感衛星與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分辨率覆蓋 5m、1m、0.5m。“星河號”衛星是該星座的新型遙感技術首星,此次發射成功後,國星宇航將將進行一系列商業服務的探索。

圖丨“星河號”衛星(來源:國星宇航)

目前,瀟湘一號 02 星 TY1-02、星河號 TY1-03 兩顆衛星也已經完成平臺測試工作,所有功能正常,目前正在對姿態系統進行全面的在軌測試與優化,爲後續試驗任務做準備。

從兩年前的首顆衛星發射,到即將實現兩個月內發射 7 顆衛星,以天儀研究院爲代表的中國商業衛星產業已經初露雛形,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