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凱石基金陳繼武:投資老將的新徵程)

[摘要] 從經歷來看,陳繼武可謂金融行業老人,其投資生涯起步於投行業務,之後又進軍二級市場,成爲公募基金基金經理,其間還曾在保險資管管理過資金。

凱石基金陳繼武:投資老將的新徵程

時代週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陳繼武是投資界的“老將”,1994年即開始從事投行業務。如今,陳繼武創立了凱石基金,旗下首隻公募產品也已面世。

業界關注的是,這家由“老將”領銜的新基金公司,是否會給行業帶來一些新意?

從“公轉私”到“私轉公”

凱石基金爲第二家“私轉公”公募基金公司,同時也是首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募系”公募。凱石基金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長陳繼武曾經擔任富國基金副總經理,並於2009年“公轉私”。2015年,凱石基金申請公募牌照,並於18個月後獲批。

“我們是行業新軍,但核心團隊卻都是老同志,高管的從業年限比一些老牌公司還長,”陳繼武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從經歷來看,陳繼武可謂金融行業老人,其投資生涯起步於投行業務,之後又進軍二級市場,成爲公募基金基金經理,其間還曾在保險資管管理過資金。

“當年公募基金不允許個人成爲主要股東,而當時私募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談及“私轉公”的初衷,陳繼武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伴隨着新《基金法》的修訂,公募基金又開啓了一扇門。

在2013年6月1日之前,基金法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東具有從事證券經營、證券投資諮詢、信託資產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資產管理的較好的經營業績和良好的社會信譽,只有證券、信託以及銀行能成爲基金公司的發起股東。而新基金實施後,門檻大幅降低。2013年底國務院發函,明確了自然人可以成爲基金公司的主要股東發起設立公募基金,私募資產管理機構等可以申請公募牌照。

在陳繼武看來,公募基金無論是投資、研究、交易、清算,各方面平臺都很成熟。然而公募基金一直有個機制問題,就是缺少長效激勵機制,股東利益和管理團隊利益很多時候不能一致。我們都知道,人才是資管行業核心的競爭力,但在原有機制下,管理團隊卻很難與公司共進退。這樣會帶來一個嚴重問題,即優秀人才的流失,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正當公募基金20週年之際,在投研人員中卻較難看到當年的老面孔。

“公募的平臺,借鑑了私募的機制,這就是凱石基金的特色,”陳繼武指出,作爲一家全自然人持股的公司,管理團隊與股東的利益高度一致,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困擾公募行業多年的機制問題。

談及機制,陳繼武認爲,凱石基金傳承了私募的部分基因,有合夥人的先天優勢,更容易推出相應的激勵機制來調動基金經理的主觀能動性。

凱石基金雖成立於2017年,但其歷史可以追溯至2009年成立的上海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公轉私”之後近十年的時間裏,陳繼武活躍在創業投資、二級市場以及一級半市場。

2017年3月3日,凱石基金拿到了證監會的批文。

從其股東的背景來看,凱石基金的核心團隊均來自國內公募基金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大多兼有公募和私募的豐富經驗。

“私轉公”並非毫無成本,在短期內意味着私募業務會損失部分規模。但陳繼武認爲,“私轉公”雖然會犧牲部分眼前的利益,卻可以追求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陳繼武看來,公募基金的春天剛剛到來。雖然這個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但他認爲解決了機制問題的公司將在長跑中顯示其生命力。

“如果不能解決機制問題,就像在沙灘上建設大樓。”陳繼武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美國資管行業的今天,某種意義上就是我們的明天,即使可以搞特色,也不能脫離基本規律。從美國資管行業的情況來看,合夥制是主流,一些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商業銀行並未在行業的長期競爭中勝出。

除了公募基金,“凱石”的業務還涉及創業投資、基金第三方銷售等,陳繼武在資管領域的豐富經歷,讓他有信心帶領團隊走出一條綜合性發展的道路。

以創投的心態做二級市場

凱石基金的首隻公募基金產品2018年7月9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爲2018年 8月 8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隻基金髮行之時,證券市場正面臨一系列波動。不過,凱石基金的首隻產品,6個工作日便提前結束募集。

談及爲何提前結束募集,而不追求更高的首募規模,陳繼武告訴記者,這是跟渠道等各方面溝通後作出的理性決定。

“初期講究佈局,先進入一些渠道,讓渠道看到我們的業績表現。”陳繼武告訴記者,目前產品雖然比較難發,但這個時點發行的權益類產品比較好做,未來的表現值得期待。

關於投研團隊的建設,陳繼武指出,初期會引入不同風格的投研人才,凱石基金的定位是專業化的資產管理機構,以風控爲生命,而激勵機制則是競爭力的基礎。

“適當淡化行業排名,更多考慮控制淨值的回撤,” 據瞭解,在引入人才的時候,陳繼武很看重綜合的背景,對於絕對收益亦頗爲看重,甚至有部分團隊成員來自於保險資管。

據介紹,凱石基金的特色是大投研架構下的投資部制。首先強調統一的投研體系,在此基礎上,各投資部會獲得一定的自主性。這也是爲了規避事業部的機制下,出現各投資部各自爲政,最終影響整體投研效率的情況。

“凱石基金希望打造百年企業,未來會進行全面的產品線佈局。”至於首隻產品的發行時點,陳繼武強調並未刻意擇時。在他看來,凱石基金有着永續經營的想法,即便是處於高點,也存在發行新基金的邏輯。“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倉位,保護好投資人的權益。中小投資者一定程度上不夠專業,看得長遠纔是真正對投資人負責,結果比什麼都重要。”

據瞭解,公司已經建立了多策略團隊體系,共享研究、營銷、運營三大平臺的模式,權益、固收、FOF各團隊獨立覈算、統一管理、平行發展。陳繼武表示,凱石基金的投研優勢在於兼具一、二級市場產業觀察視野,這傳承於原來私募基金的精準研究能力及投資理念,這種產業研究體系具備對行業產業鏈的深刻理解能力。

目前,陳繼武的投資版圖既有二級市場,亦包括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而這一複合的背景亦讓他的視角與衆不同。

在陳繼武看來,一級市場在特定時期產生的泡沫,比二級市場還可怕。對市場保持系統性的認知,以一級市場的心態做二級市場,往往風險會比較低。

“今年在一級市場比較謹慎,而在二級市場比較大膽。”陳繼武認爲,成功投資的基本特徵就是低買高賣,現在二級市場的很多股票,跌得跟一級市場差不多了。如果公司的基本面沒有問題,自然會大膽買入。

陳繼武涉足股權投資,亦已有十年的時間。據瞭解,爲了防範利益輸送以及關聯交易,凱石內部設計了一系列風險防範的防火牆,一、二級市場業務並未放在同一家公司內,服務的亦不是同一類客戶。

樂觀看待公募未來

在陳繼武看來,公募基金是最符合資管新規的理財機構。某種意義上看,資管新規與《基金法》高度重合。

在迴歸公募之前,陳繼武也沒有停止過對於公募行業的觀察。相反,曾經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公募,反而會帶來不同角度的思考。

對於公募基金過去十年權益類資產沒有增長的問題,陳繼武認爲不全是公募基金本身的問題。此前資管行業存在着大量多層嵌套、期限錯配、監管套利等行爲,其違背風險管理原則,違背健康經濟體發展需求,造成了諸多金融亂象。剛兌問題很嚴重,而公募基金不能承諾收益,反而不爲投資者所重視。資管新規明確打破剛性兌付,禁止資金池業務,實現淨值管理,將有助於推動大資管行業迴歸本源。

在陳繼武看來,資管新規實施後的長期效應和效果更值得期待。他表示:“一方面,有助於中國經濟迅速出清,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在統一監管之下,未來資管行業優勝劣汰,將間接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

陳繼武指出,現在中國家庭財富相當大一部分仍然集中在房產,但是隨着衣食住行需求的滿足和家庭財富的增長,金融資產在家庭財富中的佔比將會不斷提高,家庭對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資產管理行業將迎來大發展。

對於未來將形成什麼樣的資管新格局,陳繼武說:“未來資產管理行業將邁入監管規則趨同的時代,資產管理機構將靠業績表現吸引投資人。未來依靠剛性兌付承諾等建立起來的資產管理行業格局必將會被打破,真正的專業化管理機構將會勝出。這有助於一批專業化的資產管理機構崛起。”

在陳繼武看來,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規律很簡單,誰能給投資人提供持續的投資回報,誰就能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市場化的機制最終會讓這類公司脫穎而出。

“十年前我們在這裏,再過十年我們還在這裏,客戶就會更瞭解我們。”陳繼武坦言,將公司的辦公地點放在外灘,就是希望能做大浪淘沙後仍能屹立不倒的百年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