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祁县去往太谷行走于晋中盆地,我想起余秋雨的《抱愧山西》。我也是年近古稀才头一次踏上这“财富的中心”。祁县三日,印象深刻,犹如随晋商穿越时空。更引起我们重走西口路的兴致。

进太谷,直奔“晋商博物馆”。王继斌馆长已等候多时。刚坐定寒暄几句,他便开始说太谷。

太谷商业始于明代,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商埠,当时隶属太原府,票号领全国金融之首。老城林立数百家商号,七十二家行当皆备。有“金太谷”、“小北京”“中国传统金融中心”、“中国华尔街”、“旱码头”多项称号。

他边说边倒水沏茶。一看就知道是个急性子热心肠人。床边放着两个版本的《太谷县志》,我顺手拿起一本,是民国版,翻开就看到“自有明迄于清中叶,商贾之迹,几遍行省,东北至热奉蒙俄,西达秦陇,南抵吴越川楚,俨然操全省金融之牛耳。”我们特别提及太谷与“走西口”的关系,王馆长说,主要是从曹家与旅蒙、俄商品交易开始,富商北上包头归化、张家口、西部河套阿拉善等地。南面平、蒲、绛、解,北面的忻、代、宁、保,以至朔方、归绥,各处行商贩客,无不来太谷批发采办货物。很有名的“标期结算”,在包头也有几家,商号以赊销交易货物,票号或钱庄按标期进行结算,互相都讲信誉。 “山西省总商会”就设在金融中心太谷,促进全省以至中国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更大发展。直到辛亥革命时才迁往省会太原。

茶过三巡,王继斌便领我们观赏他的博物馆,原先是清道光皇帝御赐给乔氏御医的府邸。不大的古式二进院落,里外堆放的满盈无空;石雕古碑,砖雕木器,晋商遗物、农耕器物、字画文物、太谷古旧器件等等,繁多杂陈,目不暇接。这里曾拍摄过《白鹿原》、《双枪李向阳》、《巧请康熙》、《孝子》等影视片。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玻璃展柜中的“龟龄集”和“定坤丹”,“广誉远”国药生产,驰名海内外。民国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优质奖。是明代嘉靖年间方土邵元节和陶仲文广搜秘方研集取舍,“广盛号”采用升炼宫树技术而成的名药。嘉靖皇帝服后,身强体健、连生九子。龙颜大悦。以后又研制安宫牛黄丸、龟龄集酒。

吃完午饭,我们便匆匆赶往上观巷孔祥熙宅院。步行在狭窄的古街巷道内,仅容一车过往的路上须贴墙而行。有的路面仍是旧砖青石凹槽坎坷,车痕断续。约半小时才见到那块刻有“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这 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不断修扩建的原孟家大宅,民国19年孔祥熙才从其破落后代手中购买。四年后蒋介石曾造访居住。据看园老人讲,现只存旧宅的五分之一。行走其中,虽觉阴暗不甚敞亮,但充满儒雅气氛。布局奇巧、设计精良,规模型制于普通中透出厚重古朴。正院呈现家族文化,书房院凸显教书育人,厨房院陈列炊饮习俗,戏台院彰示剧曲风貌,墨庄院展览书法艺术,西偏院陈设武术器械。另外东西花园建有亭台阁榭,假山奇石,曲径步道,拱桥月门,乔灌木花草杂植,有江南园林与北方庭院合璧之美。每处院落自成四合小院,以中轴线统摄,用带明廊与抱厦过厅相隔。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木结构多以“上五彩”雕绘,堆金沥粉,具有“廊檐慢回,”檐牙高啄,各抱形势、“勾心斗角”之状。院与院之间又以垂花门、宝瓶门、八角门和月洞门相通,墙壁上有不同形状的窗户,既采光又装饰。

展厅分“孔祥熙生平”,“蒋介石客居”,“历史货币”,“晋商运营遗物”及孔宅负责人个人收藏品展等。在这里,我见到了从夏商到民国年间的货币实物和“红色货币”。材质有贝壳、金、银、铜、青铜、铁、铅、锡、纸、丝布等。形制有刀、方孔钱、元宝、银元、铜钱等。文物部分有石、陶、瓷、玉、金属、骨、木等古玩器件。

孔宅又被定为“货币金融博物馆”,山西财经大学的“晋商与金融学研究中心”,专业教学与科研基地。

前往古城的路上,王继斌给我们讲了一些太谷人走西口、下南洋上东口的故事。最感人的就是光绪年间,祁县渠、乔两家发行的纸币因谣言而挤兑,造成恐慌。两家来北洸曹家求援,曹家不但没乘人之危扼制渠乔,而是宣布所有曹家商号都可用渠乔两家纸币兑换现金。市场闻风平息,解了渠乔之危。之后,三家关系更近,稳立鼎足之势。另有上庄王家,白燕张家,东里乔家,合为“太谷四富。”武家堡村的王相卿与祁县的张杰史大学合伙,由小本生意创出“大盛魁”商号,遍布中外,人所共知。还有太谷第一家票号“志诚信”,贩人参发财的武贵亮,乡村富绅王希兰等等。大都发生在我们用脚步丈量的这些古道之上、古城之间。

如今城墙、门已被损坏,但明末清初形成的四街八井七十二巷大布局还保留着,而东西南北四条街却是北周遗迹,其上店铺林立,古风犹存,虽不及祁县古城整齐宽大,但厚重儒雅韵致别有一番令人注目感叹之处。过去一些著名商号仍然屹立在每条大街上,如“乾元胜”、“德生厚”、“义盛兴”、“实业很行”、“协和昌”、“全盛义”、“复和成”、“合和永”、“三合书社”、“通兴昌”、“大德祥”、“广义厚”、“裕华银行”、“广誉远”、“永盛恒”、“协和公银行”等等,很多保存完好。其中数十家是我在《西口文化》中见到的, 物是人非,似曾相识又归来。特别令人瞩目的字号牌匾,缕镌雕饰,制作别致,为当时大书法家孟周衍、赵铁山、常旭春等提写,油漆贴金,丰瑞美观。许多店铺还挑起招牌、幌子,吸引眼球,充满广告意味。这些出台式、重楼式、栅栏式建筑铺店,以打凿石料细磨青砖砌筑、坚固结实、外表部分漆大绿、靛青、墨黑等色彩,朴实典雅、庄重大方。显示 晋商内里诚实、信誉为重,不肆铺排喧华的作风。

我触景感叹,以太谷为中心的晋商经济金融根基骨格之干,深扎根于中华腹地的晋中沃土,将枝叶伸展四方,开花结果。仿佛健壮肌体之神经,脉络延伸,让我们塞外祖先受惠的现代人仍感到其精神脉动,大有接续传承的责任。连余秋雨也说:“山西的商业发达,豪富人家的消费,大大提高了所在地的就业幅度和整体生活水平。而那些大商人都在千里万里间的金融流通过程中获利的,并不构成对当地人民的剥削。”使晋、陕、冀、蒙等贫困地区“走西口”的人“无业变有业、无产变有产”。书写了第一次西部开发史诗,民族融合篇章,经济发展卷帙。

再看数百处民居,以小巷串通,直横交错,错落交辉,大有西欧中世纪城堡气韵;细看深察,布局、结构、雕刻、彩绘既有北国厚朴高敞又兼南方纤巧文雅,于朴实中显华贵,居平民而似贵胄。我们推开虚掩古旧斑剥厚木大门,或由无门砖劵拱洞进院,有二进的,有三进的,偶然也有四进的,拥拱主楼,开阔主院,“里五外三”或“里五外五”、“里七外五”隔过厅,房屋顶部卷棚、硬山、歇山、悬山等各式混杂,五花八门,还有弓背顶夹杂其间,参差错落;而院门各式各样,砖石混砌的、砖木结构的,墙体浮雕突出的,重花式、门廊式等,对门内墙多做浮雕砖照壁,进门见福喜,有的大门以“汉纹锦”饰,图形多样,变化不拘,动植物栩栩如生,整体美观亮丽。

街道商行中心是鼓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多次维修,清乾隆年间重建,为太谷古城一处显赫景观。我们只能在现场修缮的围板外观望,看不到台基,只见三条街交汇点上的上半个城门洞。环视楼上匾额,四面“观象”、“仪凤”、“眺汾”、“拱辰”须仰视才见。依次下视,主体木结构、重檐楼阁式,二层上小下大,上有明廊木栏杆绕围,歇山顶霞彩色琉璃瓦,七架梁五彩重翘品字斗拱,顶上琉璃堆花、木构门窗、隔扇,斗拱角上翘;下层琉璃瓦重檐顶,五彩重翘品子斗拱。要不是修建,可登楼一览古城风貌。据说建楼时台基不成,鲁班化作老翁以覆筐示之,工匠觉悟,照形而筑随成。

我们随王馆长到南大街县文物旅游局,侯局长知情后即向我们介绍了太谷的文保和古城修复情况,“停止拆除,保护原貌,维修改善,部分重建,”听后使人快慰。文旅局就在无边寺内,出来当然要转转。特别那一进城就看见而心向往之高入云天的白塔。去体会侯局长说的“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的含意。

白塔表面砖雕斗拱模式,是依宋代样板,细看碑文,确为北宋元佑5年续修重建。塔高42.6米,塔阁式空心制砖木结构,七层均有出檐及平台,顶上宝瓶塔刹、各层门向不同,每层翼角上均有琉璃脊兽,下挂风铎,风吹晃动,鸣响清悠。白塔被列为“中国八大白塔”之列,是唐式过渡到宋式的实证。传说曾有白鹤数次飞临塔顶,停驻长鸣、预示开科取土。白鹤几时重飞回,白云悠悠怎取士。

路经“国学馆”,一处古建小院,有阅览室,自修室,演讲厅等,我将图书室几架书浏览一遍,虽无重要发现,但感叹其为一县历史底蕴,可知金融经济之根基。

我们又到南寺街保存尚好的“山西省总商会”,想发现一点太谷走西口情况,天黑闭门,无人而返。

次日大早王继斌给韩文打电话,要带我们到凤凰山,龙泉寺、酎泉寺等风景区,考虑到时间及工作关系而作罢,决定去曹家大院看看。

早点品尝已听说的太谷饼。虽然包头有售,但既来特产之地,岂有不吃之理。入口知味,香、酥、软、绵兼有,问其料质,或曰白面、白糖、胡麻油、芝麻、蛋清等加辅料而已,共为糊状入炉烤制,其工艺肯定有讲究,不得而知。出门又购得壶瓶枣一包,分而食之,皮薄肉甜腻,不亏为全国“十大名枣”之一。

回味不尽,启车前行,出城向西南,道路和田野魔力般诱惑着我,吸引我的目光穿过挡风玻璃向前,向两旁翻越。心灵之眼也随之跃动。先人们怎样贫富交错地行进在这些路上,其矛盾的心理又是怎样经受悲欢离合?同样的道路,走着不同的人,不说地理差异就是相同目标,也各怀心肠。即使富庶之地,那些少数富商大贾求取更多财富的同时,大多数忍饥挨冻的贫民却为生存而奔走逃离。时间仿佛折回过去,将人们讲述记录的片断联成一体。刻骨铭心的经历,组成“走西口”洪流般的倾诉。从而唤醒梦魇和如深埋地下般的沉潜。经过漫漫行走,才可明白这样的觉悟和复原须经历许多磨炼与体验。

遥望太岳山主脉,分汾漳二水,其支流象浴河入汾河;相望太行、幽渺迷朦。不觉已到北洸乡。晋商首富曹家大院就在北洸村。曹氏原籍太原南部晋源镇花塔村。先祖曹晋卿以耕地和贩卖砂锅为生,走南串北,常来太谷一带活动。洪武年间携儿带女迁来此地务农。到曹氏第14带孙曹三喜于明朝末年随人出走,离乡北上,经阳曲、忻州、过雁门关、杀虎口,沿路打工北上到朝阳一带打工做豆腐,以诚实取信于当地娶妻成家。小两口辛勤劳作,办起“三泰号”小店,由小到大,又办了“三隆涌”杂货店、“三隆皮局”、“三庆成”烧锅、三隆号”钱铺等。清兵入关后,三喜回太谷设立总商号,在太原、榆次、北京、天津等地设分号。曹三喜终身保持俭朴生活。”

在曹三喜爷孙三代的奋力操持下,曹家商号渐多,资本积累渐厚,至乾隆道光时,曹氏商号已遍及内蒙古和关内各地。内有统管网络,外有跨国商号。嘉庆初年,曹三喜孙子曹兆运将产业分股经营,设总机构“曹七合”,各子股份勤勉经营,商号几乎遍全国,业务涉及所有钱业、生活必需品。这一时期,太谷商人不仅涉及内蒙古东北一带,也向江南发展。先后出现十几家巨商大贾,在太谷大兴土木、扩大地盘,使太谷成为全国金融中心。

道光年间,曹氏扩大张家口老商号“锦泰享”,分别在乌兰巴托、库伦、恰克图、莫斯科出庄设号。其茶路由福建武夷山进江西船山县装船顺江而下,经鄱阳湖、九江口进长江,到武昌转汉水至樊城,之后由驼队载运,经河南入山西晋城,再过潞安北上到太谷休整。包装加工后北上忻县、大同、天镇到张家口。

“三多堂”原系太谷县北洸村曹氏家族第五代门的堂名。由厨房院、书房院、过厅、大楼等组成。全院两道大门,分别通往北面和东西并排的三个穿堂大院。三处大院合成“寿”字形,还有“福”字与“多子”两院。大楼”高四层。东院重新彩绘后在大厅梁柱上绘《红楼梦》故事,书房院绘《聊斋志异》故事。我驻立凝望。名著描绘与此时情景幻化叠变。“三多堂”形态宏大,厚重,古朴而不失典雅,沧桑雄宏中又透出奇特之美。观览“三多堂”可以了解主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理念:五福捧寿铆钉门喻示长寿,凌空飞起的屋宇显示飞升腾达的高贵,丹凤朝阳表现朝气与生命力,多种砖雕、斗拱、窗棂、陶瓦流露诗情画意。

曹家注重“以商育人、诗书传家”,自办书房学塾,培养出以曹培德为代表的商学兼优人才。同时还推动了晋剧传播发展,是晋剧新腔的发源地和推广站。

“三多堂”也是一座珍宝博物馆,不但有陶、金属、家具、文房字画和宝石美玉,还有稀世奇宝金火车头钟、元代花瓶、金代虎枕、白玉菜、和尚钟和乌鸡钟,周代英雄壶、汉玺盘、元代鼎、郎窑瓶、翡翠玉牛、金沾钻石花、乾隆用过的如意、九扇景泰蓝屏风、《清明上河图》、百寿大屏风、岁寒三友镜。赵铁山书法真迹等,几乎囊括所有珍宝。

当我们站在这历史深处的商都,品味着“三多堂”的富丽,触摸着曹家久远的文化韵味时,仿佛听到曹家买进的三晋第一辆小汽车的奔驰声响和最先使用的手摇电话铃声,看见曹家第一安装的电灯光照和德国莱斯牌相机拍下的照片,想起电视剧《亮剑》中的很多场景。

之后,我们来到城东郊二里外的侯城乡杨家庄西村孔祥熙创办的“铭贤学堂”旧址,如今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设十七个教学院,42个本科专业。院内建筑是过去富商孟家后花园,向外扩大数倍。遍植古柏、毛白杨、紫叶李、金银木、丁香、悬铃木、胡桃,林草掩映,竹影婆娑,清幽寂静,真治学美境也。

关联阅读

行走丨不玉兰

行走丨漫漫西口路

行走丨弋江源的茶

行走丨旗袍与西湖

行走丨我与中国的城市

行走丨飘散的季节 (组诗)

行走丨在龙门古镇思考生活

行走丨我们最终都会输给时间

行者丨我只是喜欢美和努力

行走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笔会丨我乘慢船去塘栖

虚构丨追忆初恋似流水

行走丨煮一壶麦香下酒

行走丨滇东旅途随笔

行走丨这些个梅雨天

行走丨楠溪江十章

行走丨方山小景

笔会丨遇见塘栖

行走丨背影

行走丨幽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有喜欢的文字,请分享到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