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習慣一解套就跑?能解套,說明牛市可能真的來了

原創 徐文擎 

基金業績一季度的上漲似乎並沒有完全留住投資者的心。

數據顯示,相當一部分基民習慣“解套”就跑”。跑得快主要是爲了獲利了結,但業內人士認爲,目前市場上行趨勢穩健,投資者要着眼中長期,政策支持的新經濟和科技創新企業值得關注。

私募規模下降 公募份額減少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已登記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數量分別爲8997家、8965家和8934家;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爲35843只、35859只和36235只;基金整體規模分別爲2.13萬億元、2.12萬億元和2.11萬億元。另外,中信證券的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成立產品數量爲2410只,相比去年4季度的2192只顯著回升,其中3月成立1167只,環比大幅提升。

對比以上數據發現,私募基金的備案數量逐月增加,但基金整體規模卻逐月下降,另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數量也在逐月減少。

“市場的熱度實際上是在2月末、3月初纔起來,這和私募基金面對的情況一致,估計二季度就可以看到資產規模的顯著增加。另外,基金備案數量的增加則代表着投資者對市場預期的好轉,尤其從單月產品成立的情況看,更能顯著看到這一特點。”某資深私募研究人士稱。他還補充到,“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的減少,與嚴監管的行業背景關係密切,即使在快牛的市場環境中,不合規的機構依然會被市場淘汰。”

不過,對於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的下降,中信證券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指出,“今年前兩個月私募證券基金業績整體大幅上漲,上述相關數據未反映業績上漲的貢獻。由於私募管理人主要以季度頻率向協會提交數據,協會在非季末月份統計的規模數據主要反映當月新發產品和清算產品帶來的規模變動,而未反映業績帶來的規模變動。”

“不排除一季度投資者的‘逢高贖回’。如果行情熱度能夠得以延續,投資者信心得到進一步鞏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二季度可能會大幅提升。”某百億私募人士稱。

與私募情況類似的,公募股混基金的整體份額也在下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3月數據未出),股混基金總份額呈逐月遞減,由2.19萬億份減少至2.12萬億份,但資產淨值整體規模逐月增加,由2.18萬億元增加至2.45萬億元。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曾令華分析認爲,份額減少主要是基民贖回導致,“一元”效應顯現,在市場上漲並收復去年跌幅後,基民贖回的概率很大。建議以相對長遠的眼光看待市場。“目前基金的平均持有期是半年左右,實在太短,這也是投資者持基體驗不佳的主要原因。”他說。

解套是牛市重要標誌?

受益於股票市場快速回暖,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季度業績表現突出。

中信證券數據顯示,一季度,證券類私募產品整體平均上漲16.64%。其中股票策略平均上漲19.55%,宏觀對沖、多策略、FOF/MOM分別上漲12.15%、11.12%、10.76%;市場中性、管理期貨、債券策略等分別上漲4.29%、4.09%、3.95%。中信證券研究表示,多數策略季度業績創近三年來新高,近五年中僅次於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牛市時期。市場中性策略業績創2015第四季度以來季度最佳。

中信證券數據還顯示,規模50億元以上的“頭部”私募管理人股票策略業績改善,平均上漲19.32%,在規模10億元以上管理人中表現居前,其中10-20億元、20-50億元規模管理人股票策略業績平均爲18.76%、16.41%。相對於2018年規模50億元以上私募管理人股票策略表現最差的情形,今年1季度“頭部”管理人業績迎來改善。

公募基金方面,金牛理財網數據顯示,主動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截至4月17日的平均收益爲31.53%,倉位更爲靈活的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則爲20.25%,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倉位對收益的貢獻度。

“牛市來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解套,而且是5000點套牢,3000點解套,一解套就跑,也意味着在牛市中早早出局,尤其是在慢牛行情中,更需要定力與勇氣。”上述百億私募人士稱。

對於後市,部分私募認爲A股已從年初的快牛轉向更長期的慢牛階段。星石投資認爲,從長趨勢來看,A股的新週期已經開啓,供給側改革從去產能、去庫存深入到金融領域和製造業降成本,能夠更好的激發新經濟活力,帶來股市長牛的基礎,這與美國80年代股市進入長期牛市的邏輯是相似的,政策支持的新經濟和科技創新企業將最爲受益。

也有業內人士風趣地提醒投資者注意短線風險——4.19魔咒。“不過魔咒出現就是要打破的,對於短期的波動,投資者不必過於悲觀”,該業內人士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