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通過他人來認識自我的,歷史研究也不例外。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數十萬人砸教堂、拆鐵路,他們自詡爲愛國義士,要把外國人統統趕出去。

這些義和團成員大多來自民間的祕密結社,平時舞刀弄槍,練習拳法。半個世紀以來的外交羞辱,深深傷害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甲午新敗不久,慈禧太后還在弄權,貧窮與飢餓在全國蔓延。義和團相信,這種種的一切都是洋人造成的。趾高氣揚的外國公使和意圖不軌的傳教士纔是中國不幸的根源。義和團信奉太上老君、關公和諸葛亮,他們的首領自稱刀槍不入,不懼洋人的彈藥。有着政府的暗地支持,“奉旨討賊“的義和團充滿着無比的正義感。

義和團在當時的西方人眼中完全是另外一幅畫面。對西方人而言,義和團是一羣愚昧和瘋狂的暴徒——義和團不僅迫害外國人,還排斥西方文明的所有新生事物,他們拆毀鐵路、推倒電線杆、焚燒外國公使領館、霸佔現代學校和修道院、屠殺傳播福音的傳教士,而清政府則是背後的罪魁禍首。清政府害怕正面抵抗列強的瓜分,於是煽動和支持義和團運動。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義和團犯下的各種罪行。歐美各國交涉無果,只好訴諸武力自行解決爭端,也就是後來的庚子事變。

庚子事變的參與國,不僅向中國運送了大量的軍隊,也先後派遣了一大批的隨行記者。這些成文報道,不僅記錄下了西方記者當年的觀察與思考,還利用畫師的手繪和時興的照相技術,保留下了義和團和庚子事變的重要瞬間。

新近出版的《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系列之“海外史料看庚子事變”,蒐集了來自於法國、英國和意大利三國的近十種畫報,呈現了西方視野中的中國印象。經重慶出版社授權,本文摘選部分版畫,透視從西方視角講述義和團興起、庚子年聯軍進京,直到議和談判的過程。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變》

編者:趙省偉版本:重慶出版社2018年11月

庚子事變前,在北京的街頭巷尾,再也看不到各種庸俗的廣告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動員暴亂和屠殺的標語。到處都是“殺死洋鬼子”這一類的標語。悲慘的貧苦大衆不堪忍受巨大的苦難,發動了這場動亂。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暴亂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因此,在清朝的外國人並不知道,請求清朝政府的保護,可能還不如孤軍奮戰更安全。清朝人一向排外,對西方文明不感興趣。我們主動給他們送去福音,沒承想他們不僅充耳不聞,反而殺害我們的傳教士、海軍軍官,甚至全權公使。(《小巴黎人報(文學副刊)》)

義和團拆毀京漢鐵路,並等着破壞即將經過的火車的場景。(《小巴黎人報(文學副刊)》)

義和團毀壞車站和鐵軌。(《朝聖者報》)

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男爵被義和團殺害。(《小日報(副刊)》)克林德被殺成爲八國聯軍侵華的導火索之一。

滿洲奉天教堂慘案。(《小日報(副刊)》)義和團運動期間,一些西方傳教士成爲西方侵略罪行的代罪羔羊。

“注意,夥計們,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電訊報(副刊)》)漫畫反映了各國決定武力征服清朝,但因各自的利益其實各有算盤。

掛在牆上的14顆義和團的頭顱。(《小日報(副刊)》)八國聯軍在各地全力剿滅義和團,同時一些清朝官員爲了討好聯軍也大肆屠殺義和團。圖爲聯軍在青島發現了14顆掛在牆上的義和團的頭顱。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北京。

聯軍爲了打開通往北京的道路,各國海軍開始炮轟大沽炮臺。(《週日郵畫報》)

聯軍海軍陸戰隊士兵強行登陸,並奪取了大沽炮臺。(《多姆山導報(週日副刊)》)

大沽口失陷(《小巴黎人報(文學副刊)》)

一羣比利時人在距離天津城幾公里的地方與包圍他們的義和團激戰。(《梅斯插圖報》)

俄國派出的炮兵和哥薩克人同義和團進行了數次血腥慘烈的戰鬥。上圖彩畫描繪的就是其中一場血戰。瓜斯塔拉(S. Guastalla)繪製,羅馬尼奧利(E. Rom agnoli)製版(《週日論壇畫報》)

意大利軍隊發起進攻企圖攻佔長城某處要塞,守衛要塞的清軍拼死抵抗。貝爾特拉梅繪製(《週日郵報》)

楊村大戰(清朝繪畫)。鎮守楊村的宋、董、李三位將軍,下令5000 名義和團爲先遣隊,聯軍則讓日軍打先鋒。兩軍一場混戰後,各有死傷。義和團俘虜了一些聯軍士兵,並把他們帶到清朝官員面前邀功請賞。(《世界畫報》)

攻佔北京:聯軍的旗幟在紫禁城城門上方飄揚。

“聯軍進駐北京之前的確進行了幾次戰鬥,不過清軍的抵抗卻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樣頑強。後來,聯軍用達納馬特炸藥在皇城城牆上炸開了一個缺口,又炮轟了紫禁城。經過一番戰鬥,清軍全線潰退。聯軍司令們到達紫禁城後,立刻下令在所有的主要建築上升起各國旗幟,表明已經佔領了北京城。我們的這幅版畫根據一份準確的文獻資料繪製,描繪了聯軍在紫禁城主城門上升旗的情景。”(《多姆山導報(週日副刊)》)

官方禮物:聯軍爲報復清朝利用義和團的“排外運動”,給端王載漪送上漂亮的首飾(項鍊、鎖鏈和手鍊)。圖中枷板上寫着:“殺人犯”、“劊子手”。(《電訊報(副刊)》)

歐洲軍隊的一支小分隊在天津抓獲了義和團。這些人被抓後,立即被執行槍決。(《週日論壇畫報》)

聯軍抓住並審問義和團成員的場景。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拉洛茲先生(Alph. Lalauze)的水彩畫作品(《週日太陽畫報》)

“獲勝的法軍”:法軍在保定殺害清軍及義和團1000多人(《小日報(副刊)》)

哥薩克人在直隸的玉米地中屠殺義和團。貝爾特拉梅根據巴津尼的照片繪製(《週日郵報》)

洗劫北京

來自米蘭一家報社的一名記者充滿感觸地寫道:“每個人的揹包裏都有一座小型博物館和一張記錄被劫物品數量和名目的清單,這些珍稀的物品按照類別放置在揹包裏。他們極其迷戀各種珍寶,爲了得到一個銀花瓶,他們可以平靜地殺掉所有妨礙他們的清朝路人。”(《週日郵畫報》)

在北京紫禁城的意大利佔領區內,一批戰利品——大石獅即將被運送意大利。左側是駐華公使薩爾瓦戈·拉吉侯爵站在其中一尊石獅子旁邊。站在公使旁邊的是《晚郵報》《週日郵報》駐北京的記者。

聯軍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宮殿

“現在整座北京城幾乎變成了‘無主之地’,歐洲人和美國人在比誰搶的東西更多更好。宮殿和寺廟內原本存放着大量東方的傳統藝術品。這些世代流傳的珍貴藝術品——花瓶、青銅器、陶瓷、精緻的櫥櫃、布、漆器、武器、獸皮,不是被搶走,便是被就地賤賣……彩圖根據照片繪製而成,準確描繪了北京一座宮殿遭到洗劫的場景。”(《週日郵報》)

李鴻章進京最後一次救火。俄日軍隊護送李鴻章進京和談,這麼做表面上是出於對他的尊敬、確保他的安全,實際上是爲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小日報(副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